问题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创设探研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当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论述,提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点具体事宜。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情境 创设 新课程
  相关研究表明: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而低质量的问题情境亦或是无效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于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我已研究多年,对于此点我也是颇有心得。那么,究竟如何有效提高问题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明确性
  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具有明确性,不能单纯地为了创设问题情境而创设问题情境,更不能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仅仅当作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无的放矢很可能会让我们的问题情境创设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笔者认为,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及方向性。例如,在观摩其他教师上《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这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再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并且要详细说明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诸如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太过于宽泛,显然是缺乏针对性的,往往会让我们的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假如此时可以换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所起到的效果可能就截然相反了:“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请同学们在文章中仔细寻找一些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母爱?并且简单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变换一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就会让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更加具有目标性,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去解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阶梯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除了要具有明确性这一特点之外,最好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阶梯性。阶梯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连贯性的训练,在引导同学们进行阶梯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可以优化同学们的思维结构。
  例如,我执教《春》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本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给你们几分钟的思考时间,你们可以描述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却都符合情理。诸如,同学们的答案有:“幸福”“慈详”“亲和”“温暖”“饱含深情”等。第一个问题情境创设完之后,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之外,你们认为春风还像什么呢?”虽然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同学们来说更有难度,不过却可以有效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中展开更多的想象。有同学回答说:“春风像母亲的关爱”;有的同学回答说:“春风像母亲的呢喃”;有同学回答说:“春风像母亲的吻”……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不置可否。最后,我紧接着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文章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运用了很多比喻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象,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找到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这一连串从易到难的问题情境创设富有一定的层次性特点,且环环相扣,让我们的问题情境创设呈现出更多的有效性。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启发性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这句话的简单意思就是指我们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同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应该遵循这一宗旨。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不能盲目而为之,应该思考该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有助于同学们课堂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执教《春》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春意盎然、春暖花开、绿满天下等词语都是关于春的。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对于春的语言描述可谓是不甚枚举。例如,贺知章就有这样一句诗词:‘二月春风似剪刀’;而王安石就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则有:‘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自清的这篇《春》的课文当中,对于春的描写角度更是多不甚数。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以下课文,思考一下朱自清究竟是如何从多个角度来对春天进行描写的?”在该问题情境当中,我首先利用古代诗人对于春天的语言描绘来启发同学们,然后再让他们对于朱自清描写春天的角度进行挖掘。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可以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主动发展。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创新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还应该具有创新性特点,千篇一律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会让同学们感觉到乏味和厌倦。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非常注重其创新性,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也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例如,在执教《春酒》一课的时候,让同学们有效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真正的家酷”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认为《春酒》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在情感基调上与前文中对于春酒的回忆相同吗?”事实上,对于这一点往往也是同学们十分容易忽略的。事实上,在最后一段中包含有很多的无奈和不舍之情。和前文中作者对于童年回忆的时候所呈现的快乐、温馨的情感呈现出非常鲜明的对比。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同学们就可以理解作者无奈的乡愁。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把同学们从课文的阅读当中很快的拉回到现实生活当中,进而对于课文的主题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理解。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它是很多同学甚至是同学们所容易忽略的,对于同学们的思维发展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明确性、阶梯性、启发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只要可以做到上述四点,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得以有效提升。教研之路还很漫长,在今后的教研之路上我一定会渐行渐远,不断加深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郝京华.情境教育三部曲的认识论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2]于漪.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3]钟启泉.课堂转型:静悄悄的革命[J].上海教育科研,2009,(03).
  [4]郑云龙.语文情境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1).
  [5]许宝贵.谈教学情境的建构[J].青年教师,2007,(02).
  [6]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01).
其他文献
在分析《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手段。通过采用“参与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网络互动教学法和“四位一体”的考核方法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感染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6例,血糖控制目标为
[摘要]: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也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本质。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要求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作认真地探索与研究,以求达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最优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机械零件和旋翼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以某直升机桨叶连接销为例,通过分析计算探讨了旋翼可靠性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力学与结构基础》是水利水电专业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少学时的教学安排中表现出了一定特点。阐述并总结了该课程在少学时教学中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不足而提出该课程在少学时教学中的建议,以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力学与结构水利水电教学建议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结构的多种问题收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为适应行业发展,高职学院的水利水电专业也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提供了支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h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