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利用有意创设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问题情景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探究意识;利用实验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
  关键词: 情景教学 问题情景 实验情景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传统的呆板、低效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高效。
  一、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如此。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学对象。因此,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能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
  1.导入设疑,激发探究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人的营养物质”一节时,首先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注意思维,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效果就会显著。
  2.课中设疑,使涣散的注意力集中。
  一节课中,不只有一个知识点,当有多个知识点时,怎样使教学内容连贯起来很重要,好的过渡能不断吸引学生注意,造成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课时,讲完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学生就有如释重负、原来如此的感觉。但老师接着设问: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一株玉米一生中蒸腾作用所消耗的水分为202.20千克,而它自己仅用了1.87千克,也就是说,用于它自身的水分仅有1%,而其余99%的水分都被蒸发掉了,蒸发掉那么多水分有什么意义呢?是不是太浪费了?学生刚刚松懈的情绪马上就被吸引了,他们争相发表见解。
  3.课结设疑,巩固学习效果。
  一节课的内容讲完后,设置问题情景可以起到对本课知识复习巩固、灵活掌握的效果。如讲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教师在小结时设疑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为什么?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这样的设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起到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二、创设实验情景,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凡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创设实验的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不能做的实验,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气氛,学会实验,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1.模仿实验,尝试操作。
  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做实验时,注意力往往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老师应创设模仿实验情景。如上“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实验课时,老师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这样模仿操作以后,再让学生取出显微镜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训练后,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
  2.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再让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则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3.观察实验,学习操作方法。
  观察实验是观察别人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教学录像。一般情况下进行观察实验分为两种情况:
  (1)观察实验可减少实验中的错误。有的实验,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如果出现错误则无法重复。对于这种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讲解实验操作步骤之后,播放实验操作录像,让学生看实验示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比不看录像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验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讲解剖卿鱼的方法时,学生很容易损伤鲫鱼的内脏,不易准确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先播放解剖鲫鱼的录像内容,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解剖卿鱼的方法和步骤,老师着重提示解剖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动手解剖之前,对解剖鲫鱼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进行解剖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必须学习又不能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实验。对于书中安排的实验,我们一般都进行,但有的实验学生不愿做。如在讲脊髓的功能时,有一个青蛙搔扒反射的实验。原先我们都按书中的要求做了,有的学生很高兴,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不愿做。我们选择了录像,利用教学录像片创设教学情景,效果很好。
  总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把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生物的捷径。
  参考文献:
  [1]许从进.让学生“走进”人体[J].中学生物教学,2002,(2).
  [2]王金菊.自制教学幻灯片投影片搞好生物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0,(5).
  [3]赵海霞.论“学习者分析”对教学情景创设的作用[J].教育技术研究,2001,(1).
  [4]孙洪璞,于学芹.情景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和拓展[J].语文教学-b研究,200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主要问题。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选修模块,要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无论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是在课程建设上都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教学 方法探究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之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而业财融合则能够有效改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加快财务管理转型,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国有企业作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企业,应该提高对业财融合的重视,加快推进业财融合,充分发挥业财融合对财务管理转型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在推进业财
摘 要: 一堂好的生物课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的,作者结合自己在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导课的感悟,总结了导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作用,以期提升导课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关键词: 导课重要性 导课原则 中学生物教学  1.中学生物教学中导课环节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世界对学生而言既神秘又好奇,尤其是新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时,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1]。
摘 要:事业机构在开展单位内部的财务核算工作当中,需要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抓住会计核算的重点,并且明确会计核算中的关键问题,才能够提高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目前,国内部分财务人员市场管理意识相对较为淡薄,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开展事业机构内部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事业机构要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流程等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核算机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
摘 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企业财务工作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由于当前企业面对的资本以及资金等数量巨大,以企业财务部门传统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想要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一条道路,因此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信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触手可及
摘 要: 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实现更有效的提问是每个生物教师都面临的问题,因为提问质量往往决定一堂课的质量。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提出让生物课堂提问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有效提问 思维兴趣  提问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的恰当提问可以变成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助推剂。通过提问,教师和学生之间会形成积极的互动,在一问一答中获得诸多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