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与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现况,并以该课程自身建设规律为前提,就实施“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改革的策略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该门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115-02
  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目前,国内高校主要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了为期两年的英语语言教学,侧重于日常英语,未能体现出专业针对性。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校本科教学中,20%的课程必须开展双语教学,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对国家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国家急需的专业。“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园艺植物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研究、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从事园艺专业领域的相关研究及产业应用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团队,积极贯彻落实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该课程于2017年获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英文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笔者作为教学团队的一员,在尊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就该门课程如何实施双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现况分析
  1.授课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水平,才能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处于英语四级,极个别通过六级,还有一部分未通过等级考试的阶段。若对所有学生均采用双语教学,很有可能未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在双语课堂中,获取专业知识都存在障碍,更无从谈及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
  2.适用教材缺乏。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建设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缺乏适用于国内高校教学需求的英语原版教材。双语教材的选择原则上以英文原版教材最佳,这些教材语言纯正、图文并茂、专业知识讲解到位、技术更新及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经调查发现,虽然生物技术专业领域的国外原版教材很多,但是面向农林院校园艺专业本科生,具有通识教育功能的英文原版教材选择余地很少。
  3.教师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精通专业英语,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然而,目前高校特别是农林院校普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若双语教学改革中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强行实施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不但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反而会偏离初衷,适得其反。
  4.成绩考核片面。传统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较强且外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备这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一个长期训练过程,需要学生全过程参与[1]。而总结性评价只能检验学生最终学习效果,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无法正确评估。
  二、“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1.授课对象的选择。“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实施,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英语语言基础都有一定的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主要面向“卓越人才班”的学生。将本科一、二年级专业课排名前30%的学生划入卓越人才班。同时英语语言方面,需要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而其余同学可选择中文“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进行学习。
  2.选择合理的教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教学团队,中文参考教材使用的是本校巩振辉教授主编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该教材在内容编排、章节设计等方面符合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层次分明,文字深入浅出,是本科生初学生物技术理论知识的一本理想教科书[2]。K.V.Peter主编的《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e—Methods and Applications》作为英文参考教材,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英文专业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制作了本课程的中英文双语教案和教学多媒体课件。
  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摆正中文、英文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的关系和顺序是决定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过渡式教学”和“沉浸式教学”。“过渡式教学”指的是“中英文讲义 中英文PPT 少量英语授课”,而“沉浸式教学”指的是“英语教材 英文PPT 50%英语授课”[3]。鉴于目前国内农林院校语言环境形势,采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势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打消他们接受双语教学的信心。因此,专业课双语教学中,母语中文教学仍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英文授课是中文授课在英文语言表达运用方面的补充。在开展“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工作时,我们采用了“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课前教师用英文注释列出本节课将要讲到的专业术语,让学生提前预习,从而具备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技术理论,教师先用中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完全吃透专业知识后,再用英语翻译一遍,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专业英语能力也有所提高。另外,教师可以制定策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提问、用英语回答,以此练习和熟悉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强化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4.制订合理的考核方案。将考核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部分,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权重,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中心的考评体系。可通过设立多个专业相关主题论题,以小组讨论集中讲述的形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考评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增加专业小论文写作的考核形式,考查学生应用专业英文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保障措施
  为了落实“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工作。(1)学校对已立项的双语教学改革课程应从政策和经费上提供支持,让教师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原版英文教材和教学课件的制作。(2)加强双语课教师的学习培训,派遣双语教学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引进双语教学人才,特别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双语教师的师资队伍中,为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师资保证。(3)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校可联合办学,如开展暑期课程,邀请国外优秀教师进行短期讲学。(4)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对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进行监督管理,促进双语教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文静,贾宏志,耿滔,黄元申,张大伟.高校双语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2]李征,陈儒钢,黄炜,逯明辉,李大伟,巩振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11-16013.
  [3]李桂荣,姜立娜,杜晓华,穆金艳,赵一鹏.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5,(3):80-8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的进程,作者所在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也与时俱进地提出我们更加注重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教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代表写作水平的四个维度并进行恰当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作者所在学校采用的写作教材《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围绕过程法教学写作,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写作教学目标;维度;过程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
摘要:为提高《食品原料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部分章节引入案例式教学,以期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果表明,案例式教学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食品原料的重要性,领悟到科学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案例式;食品原料学;大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摘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优质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土壤农化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慕课 传统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希望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质量,为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起到有益的示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土壤农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锻炼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为目的,为各方面学科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优质学生,提供了有效途径及可行性实践平台。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项目)也因此被列为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首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沿着“大创项目转专利(科研创新)、项目出论文(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带比赛(动手能力),项目促成果(成果转化)”的方式,提高大学生解决实
摘要:本文实验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式按照标准实验操作验证某一实验,对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思考较少的现象,转换思路使学生先行“纸上谈兵”,促使学生主动设计实验,增加实验设计过程中讨论及实验趣味性等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自主设计;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
摘要: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工程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及高素质综合人才。目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情况。为此,我们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粉体工程与纳米技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文章简述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粉体工程;纳米技术;实践教学;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21-02 
摘要:现阶段的团队学习法使用比较随意,效果一般。文章通过阅读团队学习法的经典文献,对其本质做了回顾,对和当前国内运用进行了对照和反思,对如何改善今后的合理运用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团队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208-02  一、团队学习法的原始文献回顾  (一)团队学习法的基本理论  根据西方学者观点,相
摘要: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实践教学优化与促进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完善及专业实验多种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提高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实践教学;就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61-03  自上世纪9
摘要:文章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为例,论述了“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义。我院基于“工匠精神”的内涵,构建了技工院校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能力递进、工学结合、职业素养全程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强化素质教育,突显“工匠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航空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微课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催生的一个新型教学方法,其较传统的授课方式具有鲜明优势。文章以《实验针灸学》中针刺镇痛的章节为例,阐述微课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步骤,以期抛砖引玉,推广微课。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187-02   近年来,本研究团队通过制作微课对传统《实验针灸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