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校长进城(小小说)

来源 :啄木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玉明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他跟随父母下田劳动,胳膊肘里挎个竹篮,篮子里装着两三本文学名著。劳动间歇时,他独自坐在田埂上,垂着头,默默地看书。
  
  有一回,乡长下村支农,见吕玉明津津有味地读一本很厚的书。乡长凑过去一瞅,书名是《飘》,美国人写的。
  乡长十分感慨,说吕玉明是个人才,不能被埋没了,当场拍板决定,让他去村小当代课老师。
  吕玉明虽不是科班出身,教书却自成套路。比方他教学生“辛苦”一词,会说:“把‘辛’拆开来,叫你立在教室门口十分钟,这是不是很‘苦’啊?”
  学生们点头,把这个词记牢了。
  又比方,在区别“干燥”和“急躁”两个词时,吕玉明对学生们讲解:“‘干燥’是火字偏旁,向着火,会烤干。而‘急躁’呢,你心里着急,忍不住要跺脚,所以是足字偏旁。”说完,他在讲台上用力跺脚,还朝学生们嚷,“大家一起来,表示‘急躁’啊!”
  学生们哄堂大笑,开心地跺脚;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把上面两个词记住了,再也不会写错。
  因为书教得好,每次全乡统考,他的學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吕玉明跳出“农”门,成为公办教师。没过几年,他当上了这所村小的校长。
  当上校长后,吕玉明穿上皮鞋,戴上金丝眼镜,把家务和农活全部扔给老婆秀英,上班时间专心教书,下班后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又写字,每天搞得很晚才熄灯。
  乡亲们问秀英:“吕校长晚上在忙啥?”
  秀英回答:“他在写文章。”
  至于写什么文章,秀英答不上来。只有村小的老师们明白,吕玉明在写小说。那个尖嘴猴腮的邮递员骑着墨绿色的自行车,一阵风般冲到操场上,扯开嗓门向吕玉明报喜:“校长,钞票来啦——”
  吕玉明有工资,又有稿费,况且只生一个女儿,手头便比较宽裕。村民们遇上急需用钱的事情,第一个就想到他。
  面对借钱的村民,吕玉明收起温文尔雅的笑容,眼里射出寒光,好久不表态。那模样,像电影里的特工审讯嫌疑犯。
  村民被他逼视得浑身不自在,仿佛全身爬满蚂蚁,正想打退堂鼓,吕玉明却开腔了:“写张借条吧,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日子一到,吕玉明便上门要债。欠债人的儿女一般是他的学生,他板着面孔,当着孩子的面,把借条铺展在桌面上,逼视着学生家长,冷若冰霜地吐出两个字:还钱。
  吕玉明这种讨债方式,村民们接受不了,尽管他们时常向其借钱,而且不付分毫利息。
  大伙说:“姓吕的讲台上一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养得白白胖胖的。借他两个铜钿,又不是不还,他却像催命鬼似的,太不着调了!”
  又有人说:“如果不是乡长看中,他跟咱们一样踩烂泥巴,神气什么呀!”
  众人便一块儿骂乡长,骂他眼睛长在屁股上了,怎么相中吕玉明这号人,还让他当校长!
  秀英也劝过吕玉明,说乡里乡亲的,兜一个圈子,都是自家人。这样讨债,影响不好。
  他摇头叹息:“农民为什么穷苦?他有勤劳的一面,同时又不讲诚信。所以想致富,首先得学会做人!”
  秀英呸了他一口,反驳道:“你也是农民!”
  他瞪大眼睛,捏紧拳头,随即又松开,再次叹息道:“农民的劣根性啊。”
  吕玉明女儿在县城上初中时,秀英得了重病,撒手西去。他坚持不续弦,一个人过日子。
  这年秋天开学,吕玉明找学生家访。一进门,发现里面有一桌人在打麻将,学生坐在他父亲身旁,指点老爸出牌。
  吕玉明立马冒火,没头没脑地训斥学生家长一顿,随后掉头离去。
  当晚,这位家长与三个赌友喝酒解闷。酒酣耳热之际,赌友们怂恿这个男人,说姓吕的不给你面子,你索性今晚去他家闹一闹,杀杀他的傲气。
  酒壮怂人胆,这个男人趁着酒兴,去找吕玉明麻烦。闯到吕家门口时,凉风一吹,他酒醒大半,顿生悔意;可又不好意思马上回去,便蹲在墙根下抽烟。
  这时候,吕家房间内传出声响,居然是男女对话声。男人愣怔好一阵,忽然明白过来,飞一般跑回家报信。
  所有的村民都记住这天晚上的喧嚣,比唱大戏还热闹。四个男人破门而入,成功“捉奸”,将吕玉明和代课女教师郁小梅捆绑起来。
  吕玉明向围观的乡亲们辩解,说,他丧偶未娶,小梅未嫁,他们是在谈恋爱。
  村民们却自有道理,说:小梅已经许配给村支书老李的儿子,怎轮得上你姓吕的上床?
  老李得到讯息,一口气奔到吕家,劈面第一句话是:给他们松绑。紧接着又说:押送到乡政府,听党委处理。
  乡党委还未作出处理决定,吕玉明率先辞职,昂首挺胸去了县城。有作家朋友邀请他筹建培训学校,先前他还恋着铁饭碗,举棋不定;如今顺水推舟,去当培训学校的校长了。
  吕玉明前脚刚走,郁小梅也悄悄离开村庄。没过多久,便有乡亲在县城亲眼见到她和吕玉明手挽着手,亲亲热热地逛商场。
  村小一下子走掉两个老师,上面又派不出人来,于是就撤销了,并到乡中心小学。这可害苦了众多学生家长,早晚要接送,耽误不少工夫。
  乡亲们抱怨当初“捉奸”的那帮男人,说他们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村支书老李也批评这四个赌徒:“如果不是我叫你们赶紧松绑,说不定你们现在还蹲在牢里呢!”
  最后大伙一致埋怨吕玉明:“不就是叫你赤膊游一趟街嘛,干吗拔腿走人,真是个白眼狼!”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是,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心理学家先把一只小白鼠放入水中,小白鼠落入水后,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来,被鼠须探测到,借以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离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
江山如此多嬌
期刊
秋季滋补良品少不了百合,其味甘、微苦,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秋季食百合的最佳方式是煮粥,可与糯米制成百合粥,加入一点冰糖熬制,不仅清甜可口,还能安神,有助于睡眠。还可以用百合、莲子、银耳和红枣共煮成羹,也有补益安神的功效。  摘自《健康人报》
我们有必要了解关于人口问题更多的真相,因为它不仅事关我们的今天,事关我们的明天,更事关家与国的未来……  ——代题记引子 从二孩出发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读着梁启超大师这些立论纵横、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文字,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无不有一种民族自信、人口自信、文化自信的满
破案就像解方程  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有阴影的地方就会有光。刑警就是在光影里穿行,捕捉犯罪的黑手,让梦想照亮现实。  陈明月就是干这个的!  皇冠车被盗,三个晚上接连被盗六辆。案发于2011年12月。福州市鼓楼区的车主们惊慌一片。  这一年5月26日至12月15日,全国公安机关正开展为期约七个月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眼看“清网行动”
一、三天两案  成都市第三区西大街上,原有一家开设于清光绪末年的“六顺典当行”。抗战时期,老板俞丕芝已经年届七旬,犹自亲掌店务。“六顺”有条店规,遇到有客户典当贵重物品而典期只有一天(相当于短期高息贷款)的情况,当晚老板须亲自值夜,直到天明后客户来赎当。  1941年1月下旬,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五九”时节,一个滴水成冰的中午,典当行前来了一辆三轮车,押车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说有一批古玩
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松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的银白把大地冻结。  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碎响,而今天,我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  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  我开始整理身上的物资,背包里食物充足,这些肉干足够我撑上
初语七年级下册入选了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这是一篇饱含爱国深情的作品。作者以火一般的炽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流露出失去美好家园的悲伤,倾诉了对沦丧十年的故土的眷念,发出了为自由而奋斗的誓言。文中富有故乡特征的物产景色的描述、美好生活的回忆、形象化的语言、排比的句式、直呼式的呐喊,激情洋溢,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反复朗读,细心品味,容易达到情感共鸣,激发爱国之情。  但我在教学本文时,感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和“先生”各读了一段书。对这些内容,许多分析文章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简单地认为只是一些繁难的语句,证明了先生的迂腐,私塾教育对学生的戕害。果真这么简单吗?作者说先生让他们读这些古文或古赋中难懂的语句,只是为了介绍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表明当时封建教育的腐朽和无聊,还是大有深意存焉?   作为一代文宗的鲁迅先生,惜墨如金,炼字功夫极深、极纯,不会在一篇文章中简单地
氧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人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的供给。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氧吧和制氧产品,那么每天吸氧是否能让人强健体魄、保持健康呢?  正常人吸氧过多会带来氧中毒等问题  “正常人呼吸空气就足够了,氧气占空气成分的21%,不需要额外吸氧。”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牟向东教授说,人体缺氧的时候才需要吸氧,不缺氧而吸氧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能够满足人体代谢等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