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 1.认知目标
  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掌握慎獨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
  2. 2.情感目标
  认同接受“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提高“慎独”意识。
  3. 3.运用目标
  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二、教材分析
  4. 1.教学重点:慎独的意义
  教学构想: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涵义,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最后,更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制力上。
  5. 2.教学难点:内省的意义
  教学构想: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内省自觉性的意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6. 3.知识结构
  从第二单元看:从职业道德一般到职业道德规范再到职业道德养成,第五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脉络终点,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从第五课看:职业道德养成,慎独和内省侧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积善成德、躬行践履侧重于外在道德行动。
  从本框题来看,内省是方法,慎独既是方法又是境界。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怎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上知道的不多,做得也不够,尤其是缺乏自制力,也没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而整个第五课都是讲“做”的,“在做中学”是本课教学的总方法、总要求。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去“体验”、去“感悟”。
  四、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在情境讨论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职业道德规范(二十个字),这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东西,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节课我们就解决怎样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行动的问题。
  案例引题:通过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PPT展示案例1、案例2
  案例1:有人说:我们还没有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也有人说: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
  案例2:毕业生小马和小牛的经历
  PPT展示讨论的问题:
  ①小马和小牛在公司的表现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在校时,小马和小牛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境界却有如此大的不同?
  ③从小马和小牛的经历,谈谈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小组讨论方法:在小组内每个人先用1分钟依次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进行自由讨论。每人每次发言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但对发言次数不作限制。要求大家积极地参加讨论。讨论结束后,随机指定各小组的发言人。小组发言人需要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意见,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发言陈述,时间不少于2分钟。
  讨论提示:倒推法,分析二人遭遇不同的原因。
  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结论:良好职业道德不会自己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养成训练,而且需要从现在开始。
  板书:一、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为什么这么说呢?列举各种现象:PPT展示
  上学迟到——上班迟到、上课玩手机——工作时间接打私人电话、教室吃早餐|——工作期间吃早饭、教室宿舍卫生差——工料乱放、工位杂乱……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训练,一个坏习惯的改掉也需要不断强化。研究表明:21天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再想改变都很困难。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有哪些呢?
  PPT展示五种方法:(配图)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积善成德、躬行践履。
  慎独和内省侧重于内心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积善成德、躬行践履侧重于外在道德行动。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前两种:慎独和内省。
  案例2:卫校实习生小杨的经历
  案例3:锅炉工小朱的遭遇
  提出讨论的问题:①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靠他律?②哪个更重要?
  通过讨论及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什么是自律呢?PPT漫画:安全带和蜡烛的故事。
  (由此引出“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社会、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案例4:“隐” 杨震却金的典故、同仁堂的案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如果咱们学校在期末考试时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结果会怎么样?
  案例5:“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了细微之处见成败
  火柴棒的威力 冠生园事件
  案例6:某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后要求员工思考四个问题,并交流心得:
  (1)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
  (2)今天我的工作有失误吗?
  (3)我的失误给公司、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
  (4)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
  内省对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课堂评价:
  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今天我学习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认同和接受了……观点,澄清过去在……问题上错误认识;学会了……方法,今后,我会……去做。
  老师进行综合评价,对各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同学提出表扬。
  课下作业:你是否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作为中职生,我们该怎么做?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设计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方法多样。
  1.三维目标落实到位,采取有效教学手段,落实知、信、行三维目标。
  2.切实转变老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
  3.采用分组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把教学评价引入课堂。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  农村的初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学习基础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针对学生特点,因此本节课每组题都有两个环节。一是落实求二次函数最值的复习、检测及过手,二是二次函數的建模。循序渐进地先过手基本知识点再进行建模。
期刊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材分析:  连加内容是学生学了20以内的加法之后进行的,这为连加打下了基础。本节难点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本节的学习是让学生能够用不同方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为以后多个数相加打下基础。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7、8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能利用转化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空间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期刊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但相对比起城市,农村是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无论是师资力量,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教学环境都相对落后。因此,山区学困生比起城市要多,如何去关注和帮助这一特殊群体,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拟对“学困生”的转化措施提出一些肤浅的见解。  人们常说的十个手指有长短,在一个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班中,肯定存在学习上和思想上
期刊
教材分析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强调句型的结构以及强调句型在其他不同句型中的句式特征,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以及not until结构的强调。  2.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强调句型和定语从句。  3.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与强调句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如强调句型的反义疑问句形式。  二、学情  高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三种句子形式,即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因此他们会很好奇并渴望在此基础上学习新句型。而且,对目
期刊
设计意图:  在小学阶段,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试卷上常出现的考题,也是试卷上出错误率较高的类型。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常见的病句主要有8种类型,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找出病因,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在进行分类总复习时,对病句这个知
期刊
【案例实施背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了国家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推进新课改不断深化的精神。面对新时期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理念,立足学科素养培养;研读教材,构建核心知识体系;注重能力,提升学科思维品质。  【案例主题设计】  主要通过对有关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提问、讨论、辩难、解疑并联系相关事件,引导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探索。启发学生感
期刊
工作至今,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虽琐碎烦杂,但也苦中有乐。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一方面要关心热爱学生,讲究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体会到:培养人、教育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  有人说“好老师要有一颗如水的善心,能平和地待人处事,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把温和的笑意写在脸上,把体谅的眼神递给学生,用智慧的光芒引
期刊
Sensory channels of learning mean that language is received and transmitted primarily through the ears, eyes and hands. Below are the features of three varieties of sensory channels.  Ⅰ. Visual (eye-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