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时间对顺向泪道置管术疗效影响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并比较顺向泪道置管术后不同的拔管时间对于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对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连续纳入诊断为原发性泪道阻塞(包括上泪道阻塞和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进行泪道成形联合顺向泪道置管手术。将术后患者用数字法随机分配至两个组:A组术后1个月拔除泪道引流管,B组术后3个月拔除泪道引流管。拔管后6个月随访并统计手术成功率。

结果

最终完成随访的患者为248例(256只眼)。手术总有效率73.44% (188/256),A组和B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7.48% (83/123)、78.95% (105/133) (χ2=2.706, P=0.100)。上泪道阻塞的患者中,术后1个月与3个月拔管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4.44% (29/45)、87.76% (4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08),鼻泪管阻塞的患者中,术后1个月与3个月拔管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9.23% (54/78)、73.81% (6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 P=0.518)。泪道炎症、拔管困难等并发症B组较A组更多见。

结论

顺向泪道置管手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对于治疗上泪道阻塞而言,3个月拔管较1个月拔管手术有效率提高,对于治疗鼻泪管阻塞而言,不同的拔管时间对手术有效率无明显影响。长时间戴管可能带来更多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干眼可以引起患者眼部不适,严重的可以影响视力,进而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种途径影响患者眼部,从而造成其干眼的发生。通过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干眼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综述了睡眠障碍所致干眼的病因及可能机制和干眼对患者睡眠的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又名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或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该病多为双眼同时发生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多于儿童时期发现视力下降及发生严重并发症,随着OCT、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遗传学发展,对该病的认识也亦逐渐深入。文中就此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对比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PV)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与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确诊为PDR并行PPV治疗的61例78只眼为研究对象。PPV术前注射Lucentis者33例42只眼(Lucentis组
目的研究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角膜像差的特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7~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23.4±6.8)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6.15±2.26)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Pea
期刊
目的探讨和评价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Terson综合征患者4例(7只眼),行25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部位,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眼内压、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腔清晰度、视网膜在位、切口处玻璃体残留、黄斑前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LASEK),对矫治LASI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屈光回退的效果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将LASIK术后屈光回退或欠矫的患者90例(180只眼)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飞秒LASIK手术组(A组)和LASEK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90只
目的分析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视野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28例(37只眼)作为试验组,包括早期18只眼,中期13只眼,晚期6只眼(依据视野HAP分级标准)。对照组为正常体检者22例(25只眼)。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Hum
期刊
目的观察戴角膜塑形镜后瞳孔直径大小对白天裸视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按照角膜塑形镜规定程序验配,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术矫治的近视眼儿童患者中选择8~15岁、等效球镜为-5.00 D、顺规散光<1.00 D、塑形位置居中、眼压正常、去片验光等效球镜为0~+0.50 D的56只眼,观察戴镜三月后下午六点裸眼视力。将瞳孔直径的均值作为分割点把患者分为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