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志。新时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多元思想与文化的交流碰撞,我们需要全面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增强文化自信。

活态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渊源深厚,而且有着极为深厚的现实基础。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使其与时代相契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拓展并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表达形式与时代底蕴,全面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增强文化自信,在对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要做到推陈出新,科学处理好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新时代,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要站在民族之根、价值本源的视角,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融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落实到实践中,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此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活态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文化自信之基,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时间中活跃起来,才能更好地传承,更好地展示文化魅力。

对外文化交流中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气派”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在相互借鉴与交流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其独有的开放性、包容性特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能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实际上,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突出的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与社会相适应、与我国文化发展趋势相契合,以现实需要开启文化魅力之门。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实践中,要拓展交流形式、丰富交流内容,充分利用好孔子学院等现有设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进程。在交流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宣传国画、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人们能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与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文化基因。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基因。在国与国之间交往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着力倡导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文明以及发展方式等进行互相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探索新的文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借鉴。因此,对外文化交流中能够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气派,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代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文化资源,为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源,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升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已内化为国人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文化之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爱国主义、包容互鉴、自强不息等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之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同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紧密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治理文化与思想,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治理理念。传统治理思想中强调以民为本、道德教化等理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资源,为社会治理提供启示。从这里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力量之源与思想之基。
  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强劲支撑。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现实所呈现出的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该国的文化血脉紧密契合,植根于历史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为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提供内容支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大量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不仅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必经之路,也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选择。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我们可以发挥文化软实力,助力实现“中国梦”。

善用传统文化智慧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们应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互鉴与交流,通过文明交流与对话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伴随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们应采取包容互鉴的方式去化解冲突,在多元文化中探索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理念,共同实现持久繁荣。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世界影响力、国际地位,很大部分是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回顾中国历史,中华文化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和谐共处,并用自身的文化传统向外辐射,建立中华文化圈,还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沟通和交流。
  面对国际发展局势的变化,文化霸权引起了世界的反思,世界期待着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给出答案,解决人类发展困境,为国际秩序难题贡献智慧与方案。可以这样认为,国际关系的不断调整,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契机,我们就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契合,同当代社会相协调,让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弘扬。面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更需要立足世界发展格局,在全球文化发展格局中,展示优秀传統文化的魅力,打造感召力强的文化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持,贡献中国力量。
其他文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豪迈地宣布:“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奋斗,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国理政的新典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政权、完成
【摘要】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相关教育内容缺乏足够交流,新兴媒体技术的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改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缺乏沟通和交流的问题,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形成的合力下,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新媒体 互动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举足轻重
【摘要】传统知识国际保护规则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两个国际公约为基础,并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其公平与正义因素在逐渐加强。自然资源永久主权以及公平合理分享利用惠益的原则与方针,都为解决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确立了指导原则。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法治 传统知识 【中图分类号】DF523.9 【文献标识码】A  國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对传统知识愈发关注  
一项新研究发现,除了治疗疟疾,青蒿素可能还有助于治疗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   耳朵中的毛细胞是很多动物平衡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关键细胞,它可以把声波振动转化为能被神经传输的信号,大脑收到这些信号后再“翻译”成有用信息。然而,一种特定基因突变会使毛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失聪、平衡障碍等。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以存在这种基因突变的斑马鱼为实验对象
由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征收补偿和损害赔偿中存在着利益关系,在具体执行中有可能压低补偿标准。通过分析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作为房地产征收补偿和损害赔偿标准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