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效利用利用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老師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但如何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还需要师生一起努力。本文通过分析数学课堂中存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旨在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所阐释、倡导的理念如缕缕清风吹进校园,许多教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通过对数学课堂长期的观摩与诊断发现,个别教师未把握好改革的尺度,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出现偏差,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实效,甚至以为情境导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是课堂教学必需的环节,教师在形似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中走入了课堂教学改革新的误区。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
  1.提问频繁且候答时间过短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2.未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问方式单一、空洞
  数学教师与学生最大的共通之处应该就是逻辑语言上的沟通,正所谓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而并非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算结束,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来整理问题。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方式太过单一,毫无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更无法展现互动教学的魅力所在,“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都是最基本的问题,通常在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就已得到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时间内还纠结于这些问题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反而适得其反。
  3.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意义。
  二、提升课堂提问效率的对策
  1.明确课堂提问目的,遵循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幼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提问有其明确的目的: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明确隶属关系,完善知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定向,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大面积全员化化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①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②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逼向原理,从问题另一侧面入问,寻找契机发问;③反问: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反问,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④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员二次方程(如1996x2—1997x 1=0),激问:“老师能即口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⑤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问“已学了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本题所给的边角关系如何?还应寻求何种边角关系?”等;⑥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3.进行课堂提问,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由浅入深有判断性提问、叙述性提问,叙理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四个提问层次。切忌总用“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回答形式。
  (2)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案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的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3)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当学生正在发“愤”求“知”,但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而功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应当积极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文化,营造自然、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训练,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数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欣,姜金平.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误区及解决策略[J].考试周刊,2017,(99):76.
  [2]陈敏,张晶晶.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244-245.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一,它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有效优化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度,增强师生间互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好的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在“总目标”中对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阅读不等于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是实现大阅读观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钥匙”。  关键词:大阅读;课外阅读;兴趣;钥匙  语文教学大阅读观的内涵是: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以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信息化中存在的不定性,更是成一些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教育界在自我不但反思的过程中,也逐渐建立的一整套完善的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体系,以此作为保障来促进学生们的安全成长。特比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立更是让每一名小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手段,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安全威胁
摘 要:课堂上师生的交往,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言语、体态等因素,沉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课堂强调生成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课堂上师生的积极互动。然而当前英语课堂上许多同学都不是自愿回答问题的,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面对这种状况,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多元质疑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开展多种阅读模式指导等方面入手,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说得精彩。  关键词:高中英
摘 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考是检验十二年寒窗苦读的重要战役,而数学则是属于“拉分”的学科,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是每一位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目前高三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教学过程、教具使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数学复习高效教学的策略,并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高效教学;案例分析  一、高三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