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武术教学问题分析

来源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在学校武术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学习武术教学中,没有把握武术的本质,导致武术发展畸形;武术教学内容缺乏技击内容、规则不能统一、没有递进系统的教材等原因导致武术发展不起来。武术教学应该将武术技击为主要内容教学,制定统一规则等方面发展武术教学。
  【关键词】 武术;教学;学校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之一,在其历史发展中有过辉煌的成就,但当今学校武术的发展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但效果并不理想。学校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学校武术的发展将影响中国武术的传承。学校武术发展的困难是什么,应该怎样发展会更好,本文将以此为线索,梳理学校武术发展困难的原因,以期为学校武术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 武术概念和本质分析
  对于武术的教学首先要明白武术是什么的问题。不明白武术是什么,要搞武术教学肯定会误入歧途。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目前较为认同的武术的概念表述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从定义上看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作为其技术核心的。因此,技击是武术最应该传承的内容。换句话说,武术的教材应以技击为上课的基本内容。虽说武术经过现在的发展,其套路艺术已成为其主要形式,但离开技击的套路的本质不过是变相的体操和健美操,其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已被现在西方体育所取代,这种移植过来的训练教方式并不能很好适应武术的表现形式,导致现在武术的畸形。
  2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分析
  历史的武术教材,西周教育以六艺为主。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皆于东序。干,盾也;戈,勾矛戟也。干戈万舞,象舞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羽龠龠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学之(《礼记·文王世子》郑玄注)。唐武举制的设立,(1)开辟了以武取士之路,调动了人们习武的积极性。(2)使习武内容和标准有了规范。(3)保证了人才质量,对以后武术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新唐书·选举志上》及《唐六典》载,武举考试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1)测武艺,主要是射术和枪术。(2)力量和体力,即翘关和负重。(3)测身材和语言。宋时,令学生“暇日习射”,辽、金、元时期的官学和私学,较多保留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尚武传统,注重骑射和武艺训练;明时按“六艺”设科分教,“国子监辟射圃,赐诸生弓矢”。清以骑射立国,初时令八旗子弟“读书习射”。
  辛亥革命以后,武术才正式进入学校体育课程。1912年,中国体操学校的武术课,由精武会的赵连和等人兼任,学习各种拳械。1917年北京高师创设体育科,在课程内容中,武术列为术科之首,其内容为拳术和柔术。(1)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1961年重新修订大纲时,有了武术课时和内容。内容规定:小学从三年级起为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武术操(一)、初级拳一路;初中除了复习小学所学内容外,学习武术操(二)、初级拳二路;高中除了复习小学、初中的内容外,学习初级拳三路、青年拳、青年拳对练等。另外,高中选用教材还有三合剑、初级剑术、初级棍术。1978年修订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首次增加了武术攻防动作内容,规定从高一开始,除了学少年拳外,增加单人或双人攻防动作。1987年颁行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指出,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是三至六年级的基本教材之一,包括武术操、简单的拳术套路。1988年在修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时,将武术一科改为民族传统体育。除了教授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和套路外,又增加了五禽戏和八段锦,并从初一开始增加攻防动作。该大纲于1990年颁布实行。
  从历史的武术教学内容看出,武术的教训内容由根据时代不同而有所发展,一般为军事服务,但都没离开其技击的本质,到建国后,武术的课程只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缺少对抗的训练和用法,到现在的武术课,没有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套路的模仿,其差距不言而喻。相对于武术的套路的繁杂、多样。并没有相对的统一,因此教学内容也难以统一。比如现在流行的太极拳,较为流行的就有陈、杨、吴、武、孙式,还不包括其他的何氏、郝式、李氏等。很难有统一的要求。
  3 缺乏直观规则是武术“失落”的又一原因
  套路作为记载武术技击内容的一种形式,并没有评判标准。对于套路里的东西,只有自己和“行家”可以看出,实战是检验功夫的唯一标准,要不就如“纸上谈兵”一样,套路再好,不实用也不过是“花拳绣腿”,在一般学生中,又缺少直接可获得的标准,在学习中,难免出现困惑,不知道要求到底怎么做。技击也不懂,劲力也就发不出。相对于跆拳道简单的招式学习、对抗练习的取点得分或者踢板的表演让训练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快乐感,即使失败也有目标去努力。而武术套路却缺少这方面的规则,即使评分也是教师主观的给分也就是主观“艺术分”,学生也不明白其所以。
  现在竞技规则的导向致使武术向体操的发展,540°、720°的旋转,旋子转体等都导向体操,而一般学生在短期内很难达到,在一般学生和运动员的情况下,基本是两个规则,也即规则的不统一。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动作,规则并不同统一。运动员确是统一的规则。相对于其他跆拳道等、球类运动等项目,即掌握简单的技术,规则确是统一的,在规则的限制下逐步成熟技术。对规则的适应、掌握和适应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而在武术套路教训中,很少设计规则的教学。
  4 缺乏递进层次系统教学内容
  最早的武术教材1942年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体育教材,仅参考书中有三本,即邓德达的《擒拿》、温敬铭的《短兵术》、张文广的《摔角》。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部体育学院武术通用教材讲义,1978年又对1961年的教材进行修改,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教材《武术》1~4册。1983年以1978年的教材为蓝本,修改出版了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上、下册,1988年编写了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1991年又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专修通用教材《武术》上、下册,以后高等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高等学校教材《武术》。
  从内容上看,武术教材只介绍其套路的规格和路线,这对于武术的劲力和节奏等更没有直观的了解,根本不适应武术的发展。内容更没有训练方法和教学、教训层次,只有一个套路,相对应的理论也很少。使教师和学生很难明白怎样算好、怎么算不行。在口传心授特点下的武术传承,只能靠师傅的当面指点,对于武术的练习层次和进度由师傅把握,是个层次的渐进过程。因此徒弟的功夫也不断提高,传统武术的传承并没有特别的记录其方法,只能靠现在西方化武术训练,将西方的体育训练完全用于武术的训练中。西方训练方法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对于武术的训练并不能全盘接受,这就要求武术教材的循序,在循序渐进系统的将武术的训练方法和理论挖掘。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学校武术发展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没把握武术的本质进行教学;其内容繁琐,缺乏统一,导致武术发展不理想;没有直观的规则和递进系统的教材导致武术在教学上低水平的重复。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武术难以发展。
  5.2 建议
  对于学习的武术教训应以技击为主,将套路的一招一式拆成简单的技击,直接用于对抗,在对抗中逐渐增强实战经验,体现武术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适合实战的规则,在尽可能减少受伤的情况下最大的接近实战。向武术名家挖掘武术训练的整套体系,指导学习武术的教训和训练。
  【参考文献】
  [1] 朱红生.对农村初中武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青少年体育.2014.6
  [2] 周柏玉.浅析武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
  [3] 张秋红.“为武而舞”——武术套路发展理念略论[J].山东体育科技.2014.4
  [4] 夏晓丽.我国武术学校困境及发展研究[J].江苏师范学院学报.2014.1
  [5] 陈明伟.在技工学校开展武术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4.10
  [6] 张峰.深化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10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考察与访谈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SPSS20.0等方法,对合肥市经开区初中的足球运动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指出足球运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本研究对合肥市经开区的6所初中进行调查研究,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学校体育教师、足球专家进行访问,用SPSS20.0对所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以期能为合肥市经开区足球运动更好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档案现状的分析,从中找出中小学体育档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明确中小学体育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中小学体育管理档案的参考依据,中小学体育科研的必要条件,评价学校教学和体育工作的依据,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明确建档的意义,加强宣传、把握认识,配合档案人员落实待遇,建立制度、明确职责。  【关键词】 体育;中小学;档案管理  学校体育档案,就是指反映学校体
在竞技运动训练实践中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或者反过来,学会了新的动作技能对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的保持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各种运动素质之间同样会产生相互转移的现象,各种运动素质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1运动技能迁移和运动素质转移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1.1二者
篮球运动由于对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对简单,具有对抗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趣味性等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已成为最受小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之一。然而,由于当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滞后,学校、家长对篮球运动缺乏理解和配合,体育教师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小学生又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逃避训练,导致小学生篮球训练工作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篮球训练举步维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笔者多年的篮球训练经验,本文对如何提
企业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团结员工、凝聚力量、丰富并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富有内涵、生动有趣的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整合所需的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