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飒”词义演变、语用特点窥探网络词语流变规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lzx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飒”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记载,在东北话、北京话等方言中也有特殊的含义,近两年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飒”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词义的发展变化,同时折射出在网络语言环境下新的语用特点.结合“飒”的运用,可以探究网络词语的流行原因及影响.“飒”的传播与使用映射了现代人们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尤其是女性社会地位、女性自我认知的转变.
其他文献
摘 要:饮食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中向来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饮食文化更显博大精深。本文以汉、维饮食类词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维语饮食类词汇的对比,旨在为研究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汉维语;饮食类词汇;异同点  作者简介:阿迪来·艾尔肯(1995-),女,维吾尔族,新疆伊宁市人,新疆伊宁市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维汉方向。 
目的:为了加强我院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事事有人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提高病员的满意度.方法:2016年1月-12月科室采用“7S”管理:建
一、 课堂实例引发的思考  【课堂片段】 作文课,一位语文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水”字,问同学们:“你们看到‘水’这个字想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想到了口渴。”大家一阵哄笑。老师“愣”了那位发言的同学一眼:“没有想好不要胡说。”接着,老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看到‘水’字,我们不应当想到水滴石穿吗?不应当想到生命之源吗?不应当想到……也许是这位老师说累了,停下来又问:“同学们,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会经常面对新生、新班级,会经常给新生上第一课。有些老师并未充分认识到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并未充分识到它的可利用价值,只是按照常规课的基本模式处理它,未将它的机遇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值 。其结果是失去了一次很好展示教师自己教学思想、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机会。一堂成功的第一节课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授课教师在今后的顺利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