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四环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中,好多知识是通过实验达成的。实验的过程与结论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个人的能力、意志、品格修养方面的提高都有着影响。质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越大,所产生创新性的火花就越炽热,创新就越有机会达成。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设疑激趣、指导探究、启发思维、应用迁移"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
  1. 设疑激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2. 指导探究。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
  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这些实验材料:烧杯、带直(弯)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漏斗、乒乓球。让学生熟悉这些材料后,根据思考提纲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准备的这些材料紧紧围绕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主题,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各个组都设计出了比较理想的方案."行虽微而旨趣远",是学生创造精神的表现。
  3. 启发思维。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加工事实,进行思维加工。
  例如,“分流在电流表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如下程序展开:
  (1)为了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强度,将电流表直接串联入电路,如图1(a)所示,随着电键短促闭合,电流表指针迅猛撞击过去时,这说明电流表不能测量较大的电流,怎么办?
  2)有同学提出将多只电表串联起来,按此演示,如图1(b)所示,结果电表果真保护住了,但灯泡L却不发光了。可见,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
  (3)少学生因见讲台上放着一些同样的电流表,就提议把他们并联起来,如图1(c)接入电路。这样一来果然解决了单只电流表量程过小的问题。但这样做显然不方便,如果只有一只电表(或从经济、或观察方便角度考虑)能否作进一步的简化呢?
  (4)通过师生合作讨论,很快提出了一种方案:只保留一只电流表,其余电流表用一只等效电阻R代替,同时改变表盘的刻度值,经实验验证,该方案果然可行。这样一只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安培表已初步完成,如图1(d)所示。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和分析,学生对“分压和分流在电流表中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这样,学生在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科学结论,这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4.归纳达标 ,应用迁移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得到了信息与思维的结果,教师对小组和个体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假说上升到结论、规律。
  用科学的过程也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达到扩展所学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内能》教学中这样设计:(1) 解释:(A)游戏中硬币跳舞现象。(B)为什么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C)铁轨这间为什么要留有空隙?(D)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季绷得比较紧,夏季比较松? (2)处理:(A)踩瘪的乒乓球怎么能鼓起来?(B)怎样将塑料管迅速套在铁棒上?
  总的来看,在探究式四环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水资源的公共属性和“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历史因素,政府是水资源分配的“
摘 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重视起来,我国也将其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中,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学习方法和效果一直都是初中课程中较为落后的科目,如何才能将英语知识高效、精准地输出给学生一直都是困扰初中英语教师的一大难题。继教育部要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后,初中英语教师发现,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来学习,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围绕
【摘要】如何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本文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电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语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
引言: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应用题的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削弱技巧性训练,增加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环境 问题情境 探索欲望 自主意识 质疑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2004年起至今,“三农问题”已经连续13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代名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如今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当前江苏
房地产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国民经济整体都有着直观的作用.现在房地产经济已经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支柱所在,如果其发生一定的波动,则会导致
[摘 要]主题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是高职院校进行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有效手段。但现在许多学校的主题班会有的形式单一,仅以班主任的说教为主;有的虽形式多样,但哗众取宠,缺乏内涵,达不到真正教育学生的目的。本文着重讨论笔者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DIY主题班会,对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主题班会 DIY 和谐 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