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数学开放性问题,通过条件、结论、策略等的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灵活性。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 思维 深刻性 全面性 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34
  长期以来,由于数学具有逻辑性、演绎性、封闭性等特性,所以课堂中,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封闭性问题的教学和练习。诚然,这些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解题策略固定的封闭性问题,虽然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化知识结构,但也容易让学生以机械的方法代替思维活动,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代替知识的主动构建。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读懂教材、活用教材,又要读懂学生、放手学生,在一些问题情境中提出难易适度的开放性问题。这些开放性问题,或条件不必要,或没有确定结论,或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创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条件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对于封闭性问题的充要条件,条件开放题有条件不足、条件选择等形式。学生在审题时需要提取必要的条件,不用或少用一些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条件不足
  开放性问题(1):八戒化缘得到19个桃,他先偷吃了一部分,然后剩余的桃刚好够师徒4人平分。请你算算,八戒偷吃了几个桃?
  此题是在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后设计的一道开放性问题。在本题中,给出的条件不足以确定八戒偷吃了几个桃,大多数学生会用19÷4=4(个)……3(个)来解答。也就是说,八戒偷吃了3个桃,带回16个桃,师徒4人平分,每人4个。于是,我追问:“确定八戒只偷吃了3个桃吗?会不会嘴馋再多偷吃呢?”学生听后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反馈:八戒可能偷吃3个、7个、11个、15个桃。我再追问:“八戒偷吃3个桃,7个桃,11个桃……师徒每人得到的桃的数量有变化吗?”学生领悟:师徒每次分得的桃相应减少一个。最后,我予以点拨:“八戒偷吃的7个、11个、15个桃,在除法算式中不是余数,因为如果八戒只偷吃3个桃的话,师徒四人还可以多分桃的。”
  2.条件选择
  条件可选是指问题中的一些条件具有可选择性,即解题时一些条件可以选择用,一些条件根本不用。
  开放性问题(2):600个零件,师傅单独做20天完成,徒弟单独做30天完成。师徒两人合作,多少天完成?
  思考:此题是学生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可以看成归一问题,也可以看成工程问题。
  看成归一问题的解法:
  600÷20=30(个) 600÷30=20(个)
  30 20=50(个) 600÷50=12(天)
  看成工程问题的解法:
  把这600个零件看作单位“1”,1÷(1 / 20 1 / 30)=12(天)。
  采用看成归一问题的算法,600个零件是有用的条件;采用看成工程问题的算法,600个零件是多余条件。
  开放性问题(3):工程队有6名工人,4天一共修路960米,这个工程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学生容易受“6名工人”这个条件的干扰,列出960÷6=160(米)的算式,也容易列出960÷4÷6=40(米)的算式。事实上,“6名工人”这个条件在此题中完全没用,正确列式应为960÷4=240(米)。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发现条件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排除多余条件的干扰,打破题中条件全用的僵化思路,抓住问题的本质,高效、简洁地解决问题。这种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论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开放性问题(4):游乐园售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40元。有27人去游乐园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该怎样买最合算?
  解法①: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27=135(元);
  解法②:先买2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2×40 5×7=115(元);
  解法③:买3张团体票,花30×4=120(元);
  解法④:买票时请3位游客一起来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4元钱,这样只花30×4-4×3=108(元)。
  结论开放题的特点是满足条件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认真仔细、全面地分析思考,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探索出不同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同时,教师如能将数学教学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
  三、策略开放,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时,我揭示课题后呈现情境图,请学生回忆上次逛超市花了多少钱。我边倾听学生回答,边在黑板边上随机板书86、42、36、49、28,并问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你们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列出86-42、49-28、86-49、42-36等算式,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
  师:我们选“76-1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学生有的说47,有的说37)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
  生1:因为76-10=66、66-9=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生2:他的意思是把19分成10和9,先用76减10等于66,再用66减9等于57,所以76减19等于57。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学生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方法与他的差不多,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
  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还有与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4:因为76-20=56、56 1=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一下呢?
  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用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
  师:有谁没听懂?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
  传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解答往往只满足于一种解法,思维受到了制约,产生思维定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应该并存而不是互相排斥:第一,开放性问题所包含的内容应为学生熟悉的,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二,开放性问题应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对开放性问题作出解答;第三,对于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获得多种解答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解答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阅读本身是一种具有极强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只有真正尊重学生个性,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小学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起点,教师不但需要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小学语文只有开展个性阅读,真正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体验,才能够让学生在这个過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多元教
[摘 要]在“圆柱的高”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要不断地激活与完善它,并据此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  [关键词]圆柱的高;知识经验;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46-02  在一次“圆柱的高”(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课堂上,某教师一开始就呈现例1的情境图以及摄影图片:罐头、八宝
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经常思考的课题之一。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例设计  Stop Ⅰ Lead-in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头脑
[摘 要]教师普遍认为“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较难。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总体的数量与所取的份数区别开来,以便暴露学生的错误,从而纠正错误认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错误;意义;份数;总数;部分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36-01  部分教师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时,常常刻意不谈总数或者把总数作概数化处理,让
[摘 要]基于数学素养的视角研读教材,应始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起点,梳理教材结构,把握知识本质内涵,读懂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为例,谈多维度研读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研读教材;多维度;位置  常言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然而,对“教什么”的把握,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读教材,仅仅“读” 教材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视角研读教材,应始于
[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亲身经历思考过程,并符合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解题方法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调查、自我思辨,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灵活解题。  [关键词]适合;思维方式;突破;列方程;案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70-02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美术教学的激趣方法。  利用名人名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欣赏课约占总课时量的10%,其中,名人作品约占总课时的3%。这些作品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美轮美奂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他们从生活的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艺术手
平面解析几何在全国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全国高考一般考一道大题和两道小题,共占22分,而解析几何的相关概念逢年必考。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解题,淡化概念教学,造成学生对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使得这些题目在高考中的得分率普遍不高。  数学本质是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到的最原始的概念、知识点等,也是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概念是反映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判
采用体验式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能给学生亲身经历德育的机会,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构建德育认知。当然,为了让德育效果更显著,有必要给德育活动巧设主题,从而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这样一来,不但能准确把握德育重点,而且可以给后期的德育工作指明方向。另外,在建立一系列的体验式主题活动时,还要紧紧围绕着实践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并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根据当前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条件,教师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上的联系。这种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美术独有的魅力,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素养水平的效果。但现实的情况是,現在的美术教学都只是强调让学生学习绘画的技能,去临摹一些作品,而忽视了美术教育中的生活化,也偏离了教育生活化的主题理念。  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出现的问题  过于强调美术专业性,脱离实际生活  在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