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化的C语言教学改革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构造算法的能力、编程的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普遍特点,提出了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构造算法、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C语言 “教、学、做”一体化 任务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b)-0114-02
  C语言是目前广泛流行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程序设计等后续相关专业的基础,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许多计算机专业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首选,可谓是编程第一课,该门课程不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而是一门应用的课程。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编程思想的形成;二是在传统思维模式下,使学生形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转变。
  1 在当前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授方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后,在进行实践操作,两个教学部分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开进行。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的是理论学习,C语言教学中要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而且杂,数据类型和表达式丰富,语法的结构比较复杂。教师教学C语言采用线性教学形式,突出教授C语言的语法知识,而这种教学方式会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编程的真正思想,大部分学生反映C语言很难,听不懂。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觉得编程课程枯燥乏味,缺乏深入学习的动力,而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也会感到授课困难;上机操作时,由于理论和实践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完成的,通常都是隔天完成,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忘记了在课堂中学到的多媒体理论知识,更不可能在实践中正确操作。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在上机过程中表现出“吃不饱”的现象,完成学习任务后无所事事;而没有掌握理论知识的学生,就会胡乱输入程序,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
  鉴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技能训练兴趣浓,动手能力强这一普遍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将理论课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实现空间融合,即在实验机房中进行理论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保证学生随时可以进行上机操作,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案例化教学[1],以可扩展性、操作性,贴近工作岗位为原则,选取综合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中教。
  2.1 项目教学的基本思想
  项目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式教学为主要手段,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初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初期,学生的思考重点应放在设计功能和计算法的选择上,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思考和尝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而这些讲解内容就是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难点。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并提出来的,在学习意愿上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学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形式,大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团队合作精神和模块化设计,正是软件开发工作中的精髓。在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积攒很多软件系统开发经验,而且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好促进作用。
  2.2 教学设计
  “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是以学生“做”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构造算法的能力、编程的能力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利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实施法两种教学手段,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C语言程序设计”在以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任务驱动,主要表现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第二阶段是项目实施,学生在这个阶段处于教学主体地位。
  (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案例化教学(任务驱动阶段)。
  在教学初始阶段,也就是语言基础阶段,任务驱动法开始实施。教师会把这一过程分为5个阶段,包括提出任务、理论知识应用、分解任务、完成、评价。本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点→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逐级引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评价,对自己的设计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实施阶段)。
  在编程提高阶段,教师要设计项目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分为4个阶段,包括项目的提出、分析、编写程序。总结验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当项目被提出来以后,教学主体就会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要完成项目的分析、编写等工作。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自主完成整个项目。教师会在项目完成以后,对学生成果进行考核,不同的小组团队实行互相审核验收,然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审核结果进行最后的评价,并对成果进行展示,总结和分享此次活动的经验。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级界面的设计一级界面的选择和二级界面的设计学生成绩的录入学生成绩的显示根据学生学号查询学生成绩学生信息的插入学生信息的删除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将综合项目划分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级界面的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一级界面的选择和二级界面的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成绩录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成绩显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成绩查询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的插入和删除,共6个项目,如图1所示,每个项目横向独立,纵向相互联系且从简单到复杂。在企业实境中,6个项目由6个程序员同时进行,然后合并成系统,在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团队,完成每个项目,学生学完后,合并6个项目形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3 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和上机考试为重点,学生为了得到理想的成绩,在期末阶段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忽略了C语言的学习目的,因此,采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期末采取理论考试,取消上机考试,用过程考核[2]来代替上机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过程考核,该学期的总评成绩=过程考核×60%+期末理论考试×40%。
  3 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技能训练兴趣浓,动手能力强这一普遍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各项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储岳中,秦锋,刘宏申.“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2):22-25.
  [2] 张蕾.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2):17-20.
其他文献
雷击和过电流是配电变压器稳定运行的主要伤害类型,只有做到对配电变压器防雷保护的全面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防雷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而才能够探讨有效的配电变压器防雷保护措
为了克服常规LMS算法抑制高斯噪声效果差、跟踪能力弱、且步长为零时无跟踪能力等缺点,利用高阶累积量抑制高斯噪声的性能,并将泄漏LMS算法和变步长LMS算法的优点统一在高阶累积量递推估计算法中,提出了基于高阶累积量泄漏-变步长类LMS算法迭代的余弦调频信号自适应增强新算法,对其原理进行了剖析。用实测运动目标辐射噪声数据,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克服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的不
摘 要:在社會经济的发展下,各类高层、超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关于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的消防设计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要求,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以及消防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文将对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以及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方式,初步分析出提升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消防安
针对径向基网络构造的关键,径向基函数中心位置的合理选取,利用改进的模糊聚类法给出了径向基网络中心的选择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递推学习算法。这种学习算法充分利用径向基网络的二次信息,迭代地确定径向基函数的中心位置和网络的权系数。通过运用于泵站特性曲面的拟合,证明了该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为了提高人脸检测速度及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和独立成分分析(ICA)相结合的人脸检测算法。通过对人脸简化模型的分析,扩充了原有的粗检测规则;为了进一步加快检测速度,采用了先利用知识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的两级检测步骤,且在粗检测中采用了几何广义投影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实现了阈值的自适应选择。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箱梁现浇施在施工整体性、适用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因此在线形复杂多变的高架桥施工中大范围的采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也暴露了较多的质量问题,例如:梁体裂缝、混凝土浇筑质
后浇带作为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目前已经广泛采用。结合工程实例,对设计、施工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详细阐述了后浇带设置的关键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通过改进钻孔施工工艺,可有效防止钻进成孔时孔壁坍塌。保证成孔的充盈系数和沉渣厚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文章对相关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