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路桥项目工程所遇到的软土地基本身内部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需得采取差别性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案的确定需要在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特点、路桥工程材料的供应、工程投资预算设计、工程工期预算以及所处环境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出经济实用、经久耐用、安全稳固的精品路桥工程。
【关键词】市政路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概述
1.1软土的含义及特点
软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其含水量较高,并且土壤之间有较大的缝隙,通常位于江河海等地区沉积的土质松散的细粒土。由于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此在软土表层常常生长有湿润气候下的植物。总的来说,软土的特点是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透水性差以及压缩性强。相关数据表明,软土的含水率通常约为36.5%,并且压缩率高达0.006~0.02。除此之外,由于软土中的孔隙数量较多,由此导致土粒之间的结构特性不够稳定,并且透水性差。因此在路桥工程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必须要加强对此的处理,以确保路桥工程质量。
1.2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所处位置的地下水位都较高,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容易对填土以及施工材料的稳定性产生破坏,不但会对路桥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沉降问题的发生。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路桥工程施工建设。因此,在进行路桥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根据设计规范来进行设计。在一项路桥工程中,地基虽不构成建筑物的可见部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稳固可靠的地基,想要建设牢固可用的工程是天方夜谭。施工中能否正确处理地基的问题,决定了相应工程的质量,决定了其能否成功建成,不仅如此,地基的处理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总的来说,地基与工程的投资、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等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施工中,人们对地基问题向来都给予很大关注。路桥工程施工中,经常性地遇到软土地基,该类型的地层易于引发沉降,影响工程质量,严重时带来极坏的后果。因而在路桥施工中,严格选择处理方法,加固软土地基,是一项施工重点与难点。
1.3路桥施工中软土的危害及处理路堤的原则
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危害。如果相关施工单位没有做好前期的勘察工作,容易导致软土地基被忽略,从而导致路堤出现沉降等病害。同时,如果没有对堆料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及对软土地基进行分层填筑,在碾压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路堤出现失稳的情况。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路堤填筑的高度>临界高度的时候,应该采取堆载预压法将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种方法有利于借助于自然沉降的方法让路基更为稳定,且成本较小也简单;如果市政路堤的填筑高度<临界高度的时候,通常天然地基的总沉降量较小,且沉降后也容易稳定。所以针对施工工期短的情形,同时路堤填筑高度<临界高度的时候,不做处理。
2、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的处理
2.1严格控制地质勘察、设计及施工质量
软土地基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施工的设计阶段,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土质进行详细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地质勘察都是通过钻孔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有可能会存在对软土地基的错误判断,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才能够发现软土地基的存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要将情况及时、真实的反应到设计单位和地质勘察单位,对软土地基的具体分布范围和情况做出详细的判断,并且提出处理方案。方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对路桥工程的基础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首先就需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软土地基情况,设计科学的处理方案。如果软土比较浅,可以将路桥的基础深度设计在软土层以下,这样就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而如果软土层较深,则其处理过程相对较为繁琐,而且会造成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可以通过混凝土灌注桩作为路桥工程的基础。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确保其使用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符合工程施工要求,进场的材料要有合格的质量证书。同时,确保各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对其填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产生路堤滑移或者是其他的意外。
2.2表层处理技术
一般来说,在处理软地基的施工方法中,通常采取强化的方法对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其次方可进行施工,并提高材料利用率,加强地基的强度性质,从而达到预期的软地基加固处理,如果遇到表层质量较好,但是含水量非常高的软地基,应当在实际施工前,对其地表进行挖掘排水沟处理,从而引导水分流出软地基,降低其含水量,确保土质干燥,进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遇到上层土层较薄,而且含水量非常高的软地基时,通常可以铺设一米的砂垫层,其不仅能够调节土层水分,更能够用作排水层。如果表层土壤有较强的粘性,通常可以在其中添加混合添加剂,从而提高粘结力,提高软地基整体的性能,使其结构更加可靠。软地基不均匀往往会造成不均匀局部沉降危害,所以必须对其材料进行敷垫以及增添,从而均匀土层负荷,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2.3沉降方法
地基沉降时制约软土地基施工的首要问题是它能够破坏路面稳定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就必须要对施工的条件和施工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继而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取石灰、管桩等技术来解决沉降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石灰技术就是指施工人员以相关的技术流程为依据,先用工程机械清除软土再填放生石灰,继而进行反复碾压。生石灰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以有效地增强软土地基的抗裂能力和抗震能力,强化其密实度。管桩技术适用于软土的厚层区域,在进行操作时,要根据软土地基的情况选择與之相适应的管桩结构,在进行管桩施工时,要采取预应力的管桩的方法。此外还要实施有效的养护技术。
2.4挤密法
挤密法也是施工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它是利用挤密桩间土,将桩孔用灰土或者素土进行分层密实夯填。由于使用的土质类型不一样,其方法略有差异,使用素土的称为土桩挤密法,使用灰土的称为灰土桩挤密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厚度大的填土地基以及湿陷性黄土,使用方便,能够就地取材,并可以进行深层挤密和原位处理。石灰桩法采用人工地基和机械地基成孔方式,并灌入一定量的火山灰、炉渣、粉煤灰等等,通过夯实和振密,从而形成桩体。砂石桩法通过利用冲击和振动的方法,在软土地基中成孔,并填入砂、碎石、卵石、砾石等等,该方法能够形成大直径密实砂石桩体,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结语:
市政路桥工程作为一项公共设施工程,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同时也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软土地基作为路桥工程常见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会对路桥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新缸.小议路桥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关键词】市政路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概述
1.1软土的含义及特点
软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其含水量较高,并且土壤之间有较大的缝隙,通常位于江河海等地区沉积的土质松散的细粒土。由于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此在软土表层常常生长有湿润气候下的植物。总的来说,软土的特点是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透水性差以及压缩性强。相关数据表明,软土的含水率通常约为36.5%,并且压缩率高达0.006~0.02。除此之外,由于软土中的孔隙数量较多,由此导致土粒之间的结构特性不够稳定,并且透水性差。因此在路桥工程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必须要加强对此的处理,以确保路桥工程质量。
1.2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所处位置的地下水位都较高,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容易对填土以及施工材料的稳定性产生破坏,不但会对路桥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沉降问题的发生。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路桥工程施工建设。因此,在进行路桥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根据设计规范来进行设计。在一项路桥工程中,地基虽不构成建筑物的可见部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稳固可靠的地基,想要建设牢固可用的工程是天方夜谭。施工中能否正确处理地基的问题,决定了相应工程的质量,决定了其能否成功建成,不仅如此,地基的处理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总的来说,地基与工程的投资、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等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施工中,人们对地基问题向来都给予很大关注。路桥工程施工中,经常性地遇到软土地基,该类型的地层易于引发沉降,影响工程质量,严重时带来极坏的后果。因而在路桥施工中,严格选择处理方法,加固软土地基,是一项施工重点与难点。
1.3路桥施工中软土的危害及处理路堤的原则
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危害。如果相关施工单位没有做好前期的勘察工作,容易导致软土地基被忽略,从而导致路堤出现沉降等病害。同时,如果没有对堆料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及对软土地基进行分层填筑,在碾压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路堤出现失稳的情况。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如果路堤填筑的高度>临界高度的时候,应该采取堆载预压法将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种方法有利于借助于自然沉降的方法让路基更为稳定,且成本较小也简单;如果市政路堤的填筑高度<临界高度的时候,通常天然地基的总沉降量较小,且沉降后也容易稳定。所以针对施工工期短的情形,同时路堤填筑高度<临界高度的时候,不做处理。
2、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的处理
2.1严格控制地质勘察、设计及施工质量
软土地基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施工的设计阶段,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进行详细的勘察,对土质进行详细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地质勘察都是通过钻孔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有可能会存在对软土地基的错误判断,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才能够发现软土地基的存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要将情况及时、真实的反应到设计单位和地质勘察单位,对软土地基的具体分布范围和情况做出详细的判断,并且提出处理方案。方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对路桥工程的基础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首先就需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软土地基情况,设计科学的处理方案。如果软土比较浅,可以将路桥的基础深度设计在软土层以下,这样就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而如果软土层较深,则其处理过程相对较为繁琐,而且会造成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可以通过混凝土灌注桩作为路桥工程的基础。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确保其使用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符合工程施工要求,进场的材料要有合格的质量证书。同时,确保各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要对其填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产生路堤滑移或者是其他的意外。
2.2表层处理技术
一般来说,在处理软地基的施工方法中,通常采取强化的方法对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其次方可进行施工,并提高材料利用率,加强地基的强度性质,从而达到预期的软地基加固处理,如果遇到表层质量较好,但是含水量非常高的软地基,应当在实际施工前,对其地表进行挖掘排水沟处理,从而引导水分流出软地基,降低其含水量,确保土质干燥,进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遇到上层土层较薄,而且含水量非常高的软地基时,通常可以铺设一米的砂垫层,其不仅能够调节土层水分,更能够用作排水层。如果表层土壤有较强的粘性,通常可以在其中添加混合添加剂,从而提高粘结力,提高软地基整体的性能,使其结构更加可靠。软地基不均匀往往会造成不均匀局部沉降危害,所以必须对其材料进行敷垫以及增添,从而均匀土层负荷,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2.3沉降方法
地基沉降时制约软土地基施工的首要问题是它能够破坏路面稳定结构。要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就必须要对施工的条件和施工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继而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取石灰、管桩等技术来解决沉降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石灰技术就是指施工人员以相关的技术流程为依据,先用工程机械清除软土再填放生石灰,继而进行反复碾压。生石灰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可以有效地增强软土地基的抗裂能力和抗震能力,强化其密实度。管桩技术适用于软土的厚层区域,在进行操作时,要根据软土地基的情况选择與之相适应的管桩结构,在进行管桩施工时,要采取预应力的管桩的方法。此外还要实施有效的养护技术。
2.4挤密法
挤密法也是施工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它是利用挤密桩间土,将桩孔用灰土或者素土进行分层密实夯填。由于使用的土质类型不一样,其方法略有差异,使用素土的称为土桩挤密法,使用灰土的称为灰土桩挤密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厚度大的填土地基以及湿陷性黄土,使用方便,能够就地取材,并可以进行深层挤密和原位处理。石灰桩法采用人工地基和机械地基成孔方式,并灌入一定量的火山灰、炉渣、粉煤灰等等,通过夯实和振密,从而形成桩体。砂石桩法通过利用冲击和振动的方法,在软土地基中成孔,并填入砂、碎石、卵石、砾石等等,该方法能够形成大直径密实砂石桩体,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结语:
市政路桥工程作为一项公共设施工程,其施工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同时也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软土地基作为路桥工程常见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都会对路桥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新缸.小议路桥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