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抢救中的价值

来源 :现代仪器与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探讨合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输注悬浮红细胞或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病历资料共50例,将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每组输血前后均测定凝血指标、红细胞计数。结果:输血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T、TT等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及悬浮红细胞与单纯输注悬浮红细胞比较,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再出血风险,提高救治率。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凝血指标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2-048-02
  DOI:10.11876/mimt201502018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危重疾病之一,由于出血量大、出血急,除及时补液扩充血容量外,合理输血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5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或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的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中的合理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5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者31例,胃溃疡伴出血患者19例,所有患者出血量均在800~2600mL。只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600~2200mL,平均(1000±400)mL;既输注悬浮红细胞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5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该组患者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600~2200mL,平均(1000±400)mL,同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1200mL,平均(600±200)mL。
  1.2 方法
  患者输血前2h、输血12h后抽取2mL静脉血,测定RBC(红细胞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按电阻抗法行红细胞计数测定,凝固法测定PT、APTT、TT,Clauss 法测定FIB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资料,计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病例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者8例,经积极抢救治疗,7例存活,1例因出血量大、基础疾病多、高龄等综合因素抢救无效死亡。
  输血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与输血后红细胞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组 RBC及凝血指标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原因由于:(1)大量出血,继发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丢失;(2)持续低血压和低灌注可造成组织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凝血系统激活,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3) 大量输注晶体液或悬浮红细胞使循环血中凝血因子、血小板等被稀释所致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1];(4)低体温导致凝血因子、血小板活性降低。
  新鲜冰冻血浆(FFP)保存了血浆各种成分,含有大部分凝血因子,特别是第Ⅴ因子和Ⅷ因子,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血制品。且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明显增高的细胞膜微粒(MP),MP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浆中凝血系统功能[2]。如大量输血后有微血管出血表现,PT和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则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3]。FFP除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外,可有效增加循环血液血浆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抗休克和保护器官功能。及时、合理输注FFP可提高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救治率,并为需要转外科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保障[4]。《实用临床输血指南》指出,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应症为大量输血后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严重肝脏疾病,补充肝病所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和纤维蛋白原减少;新双香豆素使用过量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降低,伴有活动性出血或急需手术患者;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患者;严重烧伤或创伤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如口服避孕药、肝病、创伤或手术等患者;使用FFP做血浆置换等。现代输血理论认为,合理的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应以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病理出血症状为依据,不主张预防性应用,不主张常规用血浆来补充血容量或提高白蛋白、增强免疫力等[5]。
  本试验证实了消化性溃疡大量出血患者在输注悬浮红细胞及新鲜冰冻血浆后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较对照组低,且PT、APTT、TT延长程度明显,实验组凝血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救治率。
  本研究中单纯输注RBC可能由于以下原因:(1)部分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认识不够,输注RBC后未动态监测凝血指标;(2)经积极扩容及止血等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复查凝血功能障碍未引起足够重视;(3)少数患者及家属不配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目前,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其在消化道大出血中合理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腾方,陈方祥.大量输血及其并发症[J]. 重庆医学,2007,36(24):2502-2504.
  [2] 王淼,王怡涵.成分输血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药学,2010,5(6):211-212.
  [3] 陆军.120 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2):78.
  [4] 颜景欣.成分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6,12(24):1533-1535.
  [5] 热西旦,敖英.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2(26):05.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胎盘植入的处理方式,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两院131例妊娠中晚期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胎盘植入类型患者处理方式及效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采用Pearson(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稻虾田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土壤酶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P<0. 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低C/N饲料投喂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 <0. 05)下降。稻虾共作条件下,土壤全磷、脲酶与有机碳呈显著(P <0. 05)正相关,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与有机碳分别呈
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da)落叶和非落叶致病型菌株特异性引物扩增,鉴定了浙江省绍兴市茄子黄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型,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分析吸烟对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120例≥60岁的老年轻中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患者吸烟情况,将其分为吸烟组(n=51)、
目的: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术不同术式治疗膝内翻效果,总结治疗体会,为临床膝内翻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4年随访资料完整的64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按
目的:比较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DCR)术中丝裂霉素C(MMC)不同给药浓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9例(14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43例,均行DCR治疗,A组、B组、C组术
1病例介绍男,42岁,因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7d于2006年12月26日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 Hg,心率84次/分,双肾区无压痛、叩痛,耻骨上膀胱区无膨隆,有压痛。B超检查:右肾上级实
目的分析儿童牙外伤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影响患儿牙髓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3例(102颗患牙)牙外伤患儿牙外伤发生原因、牙位、类型、牙髓损伤情况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治疗后牙
[摘 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儿童过敏性紫癜致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至2014年经临床诊断过敏性紫癜引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患儿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归纳总结。结果:8例患儿下肢深静脉表现血液流速稍减慢,CDFI呈节阶段性红蓝相间血流,频谱多普勒呈节段性基线上下血流频谱。结论:CDFI为儿童急性过敏性紫癜致急性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提供了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