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 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 LR)联合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并以80例结直肠息肉病患者作为结直肠息肉组以及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行血常规和CEA检测.比较3组之间、不同病理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PLR、NLR、ML
【机 构】
: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 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 LR)联合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1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并以80例结直肠息肉病患者作为结直肠息肉组以及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行血常规和CEA检测.比较3组之间、不同病理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之间PLR、NLR、MLR及CEA的差异,并对PLR、NLR、MLR及CEA之间的相关性,其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和结直肠息肉组相比,结直肠癌组的PLR、NLR、MLR及CEA均明显升高(P<0.05).对于不同病理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N2组的PLR和CEA相较于N0组明显升高,N1组的PLR相较于N0组明显升高(P<0.05).M1组较M0组PLR、NLR和CEA均明显升高(P<0.05).对于不同临床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Ⅲ期患者的PLR和CEA相比于Ⅰ期明显升高,Ⅳ期患者的PLR和CEA相比于Ⅰ期明显升高且NLR相比于Ⅰ期和Ⅱ期均明显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炎症相关指标及CEA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LR、NLR、MLR三者任意二者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PLR与CEA也存在相关关系.PLR、NLR及CEA三者联合检测时,相比于单一检测或者其他任意组合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结论 外周血炎症相关指标及CEA在结直肠癌组中明显升高,且与病理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炎症相关指标及CEA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诊断对于提高结直肠癌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的颌位关系转移方法一般仅考虑患者的静态咬合关系,而不是模拟患者每一时刻的真实咬合运动.目前,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可通过下颌运动描记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实时记录并重建个性化的下颌运动.与传统机械??架相比,下颌运动实时记录系统能记录患者的动态咬合关系,并且具有操作便捷、精确度高以及数据可长期保存等优势.另外,在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的作用下,该类系统将进一步展现其特有的价值,推动虚拟口腔患者的构建及远程医疗的发展.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低能量激光促进正畸牙移动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后对文献进行筛选.按正畸牙移动的时间将结局指标分为4组进行讨论,分别为1周、1、2和3个月,将不同时间段的尖牙移动量作为连续性随机变量进行数据处理.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传统Meta分析,再根据低能量激光的能量密度将所纳入的研究分为3组,使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络Me
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硬组织缺损给口腔修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寻找一种具有良好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的新型骨修复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牙本质是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来源广泛,可取自临床中拔除的废用牙或阻生齿.牙本质与牙槽骨有相同的组织学来源,理化性质相似,且含有大量的骨活性因子,用作骨修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已有多个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其成骨效果良好.本文就牙本质材料的成骨机制、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牙本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正颌外科手术是牙颌面畸形最常用的治疗方式.目前正颌外科已经普遍进入数字化阶段,但存在人工操作流程繁杂,重复性劳动比例高、效率低、耗时长,人工设计错误率高等问题.人工智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前沿.本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算法模型,开发出一套可以应用于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的系统,并进行相关临床试验验证其临床使用可行性和准确性,期望其可以应用于临床辅助专科医生的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