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蝴蝶》演奏分析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伯特·舒曼作为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家、作曲家,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之一。他不仅推动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事业的发展,更是以浪漫主义音乐为动力,推动了德国乃至西方世界的浪漫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本文以钢琴套曲《蝴蝶》为研究范本,分别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演奏分析这三个方面来深入学习和探究,力图以更加立体全面的视角,深度挖掘罗伯特·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浪漫主义内涵和演奏技巧。
  关键词:舒曼 钢琴套曲 《蝴蝶》 演奏分析
  作为19世纪比较有个性的创造型音乐家,对文学的热爱是舒曼创作之路上的宝贵财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他的音乐创作更具韵味,为舒曼之后的音乐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舒曼的音乐作品是闪烁着文学特点的音乐作品,正如其生平众多的作品中,作为早期代表作品的、由12首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蝴蝶》。
  一、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一)罗伯特·舒曼的生平
  罗伯特·舒曼出生在德国的一个音乐家庭,自小便受到父亲在音乐方面的熏陶和引导,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对文学与音乐的极大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舒曼对文学的痴迷更加強烈,不仅喜欢阅读散文、诗歌,有时还会进行自发的创作。舒曼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知识底蕴,为其后来作品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作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平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在其广泛的创作体裁中,大部分的创作都集中在钢琴、艺术歌曲和交响音乐等方面。他在沿袭传统音乐创作形式的同时,不断地注入大量的创新元素,使其作品自身在旋律、节奏等各个方面都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带给听众不一样的美感,其个性化的钢琴套曲和艺术歌曲创作极具研究价值。
  (二)创作背景
  最初的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文学在将情感裸露表达的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无声地兴起。受19世纪初欧洲民主运动和解放运动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逐步打破传统封建统治思想观念,主张和追求个体的自由与解放。音乐家们也冲破了思想的樊篱,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就了音乐创作的峥嵘景象,浪漫主义音乐油然而生。像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一样,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也试图通过音乐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舒曼自幼喜爱文学,尤其是诗歌类的作品,并且善于在文学中捕捉现实的痕迹并与之结合。尤其是在小说的阅读中,他总是会感同身受,并汲取创作灵感,为音乐创作的主题和内容大量涉猎素材。正如钢琴作品《蝴蝶》的创作,便是以让·保罗的文学作品《青年时代》中,男女主人公的发展线索为原型的。
  二、《蝴蝶》的创作手法
  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化的推动者,舒曼的作品不单单只是音乐的浪漫主义,更是文学的浪漫主义,与诗歌、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舒曼以自身浪漫的创作手法,带给作品全新的定义,它不局限于单一的结构,也不守在固定的形式之中,而是在灵感和想象中释放心灵,《蝴蝶》正是如此。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舒曼将浪漫主义的诗意和音乐的反应能力有机地融为一体。他将创作的音乐作品同文学、诗歌交汇创新,以文学作品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作为音乐创作的素材,以音乐为途径来表露内心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舒曼不仅注入了丰富的想象力,也运用了大量创新的创作手法来完成这个作品,使钢琴套曲《蝴蝶》的创作不仅是其个人创作生涯的出彩点,更是带动了当时整个音乐界的钢琴作品创作,迈向了新的领域。
  三、《蝴蝶》的演奏分析
  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发展,也带动了钢琴音乐事业的进步。在钢琴演奏技巧逐步提高的同时,作品的演奏也潜移默化地将炫耀演奏技巧作为标杆。本文探究的钢琴作品《蝴蝶》中,炫技的八度高频出现,几乎是每首小品的高潮与主旨,但因每首小品乐曲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不同,套曲中八度的奏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合理地把握乐曲情感情节,恰到好处地进行钢琴演奏。
  第一首小品通过右手快速地弹奏八度音阶,来讲述化妆舞会上伴有欢快舞曲的故事情景。因此,在本段的演奏中,需要注意保持八度流出的连贯,手指在贴键移动弹奏时,大臂不可僵硬,并且保证手腕的灵活来衔接手指与手臂。与此同时,在弹奏八度时,要去掉大拇指的重音来突出旋律音,从而使旋律变得轻盈流畅。此段八度的演奏方法与最后一首小品中的演奏技巧相同。
  第二首中的八度是以炫技为目的的演奏部分,以托卡塔式的双手快速交替来呈现音乐效果。因此,在弹奏此段的八度时,要借助肘部力量,将手掌、手腕与前臂充分配合,形成整体,精准发力直达指尖,保证声音的集中通透。
  小丑跳舞的画面由第三首小品来呈现,舞蹈的笨拙是本段音乐的突出表现。因此,手腕要保持牢固,来支撑力量,手臂的力量通过手臂、手腕、指尖所形成的连贯整体,弹性地砸到键盘底部,要确保柔软连贯。
  舒曼在第六首,以突变的强弱对比及和声变化来刻画情绪突变的乌尔特,以八度叙述乌尔特甩手离开的气愤状态,达到本段的高潮。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分的八度弹奏与前一部分中的第二首小品相似。因此,要借助肘部力量,将手掌、手腕与前臂充分配合,形成整体,精准发力直达指尖。此外,在演奏时应保持整体的状态来配合快速的弹奏,一定要杜绝跳音,保持连贯。
  第八首在弹奏时,手指要扣准和弦,保证每个和弦都能弹得清晰准确,绝对不可以漏音。左手要弹奏出舞曲摇摆的韵味,并且在弹奏过程中,要小位置地移动和弦变换,勤加练习,避免因首音位置较远而造成的不连贯,熟练掌握把位和距离,保证速度节拍以达到理想效果。
  第十一首小品以连续的八度七和弦为开头,在弹奏时要避免手臂压力过重。手指弹奏必须清晰准确,手腕及上臂的配合使用要灵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遵守谱面的重音标注去弹奏,特别是在分解八度弹奏上要格外注意。在本段中,分解八度不单单是一种演奏技巧,更是两个声部的推进,是中音部分与高音部分的遥相呼应与鲜明对比。高音部的弹奏要维持音色的明亮,所以力度会略强,指尖带有穿透力地下键,而中音部的音色相比较就要暗淡一些,大指的触键也要把握得小心精准,力度相对要弱一些。所以弹奏时,不仅要明确把握这两个声部在音色与力度的对照关系,还要体会两个声部上相互呼应。
  四、结语
  《蝴蝶》不仅是舒曼生平创作中的第一部钢琴套曲,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钢琴套曲。因此,《蝴蝶》的问世不仅是舒曼个人创作的新起点,也是音乐界新的作曲体裁。可以肯定的是,舒曼《蝴蝶》的创作,是19世纪音乐界的一个创新奇迹,更是一片全新的艺术疆土。尽管在《蝴蝶》创作之前,音乐史上也存在一些类似小品套曲的作品,但是舒曼的小品更具有代表性,这是质的飞跃,是内容与创作的高度统一,是在自由形式、短小章节中穿梭的统一思想,是形散神不散的真实写照。
  因此,笔者对罗伯特·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浪漫主义的创作背景,站在舒曼的文学视角上,挖掘《蝴蝶》的创作主旨和浪漫艺术,并结合大量学术文本,对《蝴蝶》的演奏技巧进行浅析,希望能对《蝴蝶》的钢琴演奏技巧提供一些建议,并且更好地向听众诠释清晰的乐曲脉络和思想,从而使演奏者在全面掌握舒曼钢琴套曲特点的同时,保留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好地呈现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胡晓伟,靳璐嘉.浅析舒曼《蝴蝶》的演奏方法[J].当代音乐,2015(15).
  [2]程诗淇.浅析舒曼的钢琴音乐创作特征[J].当代音乐,2015(01).
  [3]韩璐.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音乐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刘菁菁,女,硕士研究生,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编剧的具体实践证明,剧本创作一般是从人物开始的,编剧的精力在创作过程中也大半花在人物的塑造和表现上。  关键词:剧本 人物 形象 塑造 情节结构  在孕育剧本主题思想的时候,剧本创作者的脑子里必然有一些人物、一些情节、一些台词开始活动起来,并逐渐明确,待到主题思想初步确立的时候,人物、情节和台词就都有了一定的雏形。主题思想的胚胎里已具有以上四个成分的萌芽,哪一部分是主导的,是应当搞清楚的。在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浪漫主义晚期的音乐特点,并结合代表作曲家及代表作品,阐述了浪漫主义晚期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希望对研究音乐理论的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浪漫主义晚期 瓦格纳 马勒 理查德·施特劳斯  浪漫主义与之前古典主义崇尚的“理性”相反,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之后,人民的思想得到自由和解放,尤其是艺术家更加崇尚“感性”,把自我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投入到作品中。音乐上的浪漫主义经历了萌芽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一定会和其他对象产生细微的联系,这种微妙的联系包括内在与外在的对象。在苏州“十番锣鼓”的音乐模式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觉到内在体系中包含的文字结构、曲式结构以及声音结构等等,外部体系包括传承方式、传播的媒介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在发源和生存时期,“十番锣鼓”依附于昆曲堂名这一生存载体而存在,并对后来的昆曲乐器,尤其是昆曲锣鼓的演变产生了塑造和滋养作
患者,张××,25岁,已婚,住院号476172。因“停经51天,阴道出血伴下腹坠胀6天”就诊,门诊以“异位妊娠”于2002年8月22日收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则,常推迟1周。LMP为2002年7月2
摘要:由于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的音乐文化也最丰富。本文对黑龙江民族音乐文化与内蒙古北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比较,即黑龙江民族音乐文化与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比较。  关键词:黑龙江 内蒙古 北方民族 音乐文化比较  一、二者传统民歌体裁形式的比较  (一)山歌小调类歌曲  歌曲或称民歌、山野歌曲和小调歌曲,在二者中的称谓与概念大同小异。称谓分别是:蒙古族:道;达斡尔族:扎恩达勒;鄂温克
摘要:近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管弦乐也在发展。老一辈的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财富。笔者走访了几位六七十年代管弦乐演奏家,对这一时期管弦乐的创作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从演奏者学习管弦乐的目的和管弦乐创作等方面,探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管弦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六七十年代 管弦乐 发展  一、管弦乐的发展史  管弦乐是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前科技产品比较昂贵,人民群众基本消费不起,但在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数码产品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其也是作为娱乐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摄影 群众文化 作用  当前,摄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有效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在群众文化中应用摄影艺术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群众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提高。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力度,是新形势下文化事业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也是夯实文化根基,丰富和提升人民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与问题,对其优化机制和推动建设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