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报平安,一帆风顺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文化性于一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丰富的精神情感力量。本文以紫砂壶“一帆风顺”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花器;一帆风顺;竹报平安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从传统粗陶实用器演变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绽放异彩,已成为高雅艺术的载体之一。紫砂壶为茶而生,与中国千百年来的茶文化密不可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更是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朵奇葩,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紫砂壶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可见其造型千姿百态。造型是一把壶的基础,是一把壶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唯有优秀的造型才能赋予作品生动的活力和生命的气息,才能引人注意,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精神情感的力量。紫砂壶“一帆风顺”(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花器师法自然,以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为原型,不仅形象生动,且具有适当的艺术夸张,展现出人类智慧与自然之美相结合的成就,让人回味无穷。
   纵观此壶,整体造型宛如一艘扬帆起航的船,在海面乘风破浪、一往直前。此壶结构基于传统,以圆器为造型基础,身筒圆润饱满,壶身上下折合,端庄强健,折合线清晰有力,与壶流、壶把相互贯通、相互平衡,曲折中有变化,柔美中有韧劲,通过线条的处理化圆为方,使身筒显出刚柔并济的力量,也暗示着船身的稳健与力量感;底部无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线条自然向上延伸至壶流、壶把,显出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之畅;壶流从壶身自然胥出,向上延伸,与壶身浑然一体,显出扬帆起航、一往直前的气势,流口平面呈平缓的圆弧状,出水流畅、断水利落;壶把为提梁状,从壶身一侧婉转飞扬而起,弧度较大,提梁上饰以清晰有力的竹节线,提梁自然伸展至盖面作一壶钮,宛若柔韧有力的竹根,整个提梁粗细变化均匀,表现出竹子自然生长的形态,提梁构建出优雅的虚空间,与壶身的敦厚稳健相中和,宛如一面迎风撑开的风帆,张力十足、极具动感,掠过波涛,潇洒前行。盖面呈一平滑的圆弧面,略微盈起,大小与底部对应,形成上下呼应的统一和谐感;盖面贴塑竹叶,尖尖的叶片相互层叠,叶脉清晰,显出竹叶的清逸雅致。整壶收放自如,气势、风度流畅自在,在形与势上给人以冲击和震撼。此壶结合了光器和花器的造型特点,在圆器的基础上塑造出竹节提梁,又采用贴塑的局部花器装饰技法刻画出竹的意象,栩栩如生,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凸显出形象的立体感和画面感,营造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意境,兼具造型之美与意境之美,点明了作品的主旨。
   欣赏此壶,让人恍若看到一艘船行驶在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扬帆起航、乘风破浪,水面辽阔而宁静,云淡风轻、星帆点点。一帆风顺,指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事情发展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整壶造型和装饰皆围绕“一帆风顺”的主旨,整体造型如船扬帆起航;在装饰上融入竹元素,有“竹报平安”之寓意,“竹报平安”出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以竹承载一路平安的祝福,契合整壶主旨。孟郊《送崔爽之湖南》中以诗句“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表达了对友人路途和前程的祝福;李白《行路难》诗中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胸怀,相信抱负终有施展之日的自信;刘禹锡诗中又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不要被一时的挫折吓倒,诸如关于“一帆风顺”的典故或诗句数不胜数。由此可见,事情的发展总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也许过程艰难曲折,但只要坚韧不拔,终能乘风破浪,迎来希望的曙光,到達彼岸,这也是“一帆风顺”真正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况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常以“一帆风顺”来寄托平安顺利、前程似锦的祝愿。中国人崇尚美好、祈愿幸福,“一帆风顺”已成为中国传统祥瑞文化的一部分,给人以心灵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此壶承载了个人对“一帆风顺”的理解和寄托,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融入了高雅的艺术境界,兼顾审美的同时表达真情实感、内蕴深厚。其精美的造型呈现出别具风格的刚柔并济之美,让人在执壶品茗之时,感受到一帆一浪一起一伏的壮观和澎湃之势,领悟到深厚的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包容性,在不断的传承创新下,发展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给人无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紫砂壶“空寂”以香炉为造型灵感来源,融入佛家文化思想,呈现出超凡脱俗、幽静高雅的气质,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归属感,得到精神深处的领悟。  关键词 紫砂壶;空寂;禅意   宜兴紫砂壶享誉海内外,是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给人以无限的视觉享受和精神力量。在不同的人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薪火相传,在历代艺人的长期发展传承下,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精神蕴涵。本文以紫砂壶“秦权”为例,通过作品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蕴,浅谈紫砂壶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关键词 紫砂壶;秦权;皇权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经过历代紫砂匠人和文人雅士的通力合作,从传统粗陶器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薪火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在国际文化领
期刊
摘 要 吉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件紫砂作品来讲,其蕴含的文化性是作品的灵魂,“诸事如意壶”通过独特的紫砂创作语言,塑造了作品的艺术形象,以寓意及谐音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吉祥的愿望,营造作品的文化意境。  关键词 诸事如意壶;紫砂;造型;吉祥;文化意境   吉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期刊
摘 要 宜興紫砂享誉中外,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无数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发展至今已成为文明的一种代言,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悠久中华思想的极佳延伸与寄托。优秀的紫砂艺人,格外重视作品的思想性,擅长从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汲取精髓,从而更好地展现并保存优秀文化,发扬其内涵。本文以紫砂作品“心经器皿”为例,浅谈其中蕴含的优秀佛教文化。  关键词 紫砂
期刊
摘 要 紫砂作品“逍遥壶”是典型的花器,制壶艺人用雕塑的技巧呈现出生动自然的意象,通过造型和细节上的着重体现,营造出逍遥自在、吉祥喜乐的氛围,让人积极领悟自在逍遥的真谛,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紫砂壶;自在逍遥;传统佛教   宜兴紫砂壶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它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性,精美的造型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给人以视觉美感的同时,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蕴。紫砂
期刊
摘 要 本文围绕“鱼尾鹤颈瓶”的造型形态进行分析,“S+V”的曲、直线条组合,洋溢着优雅脉动的自然气息;陶刻装饰中的唐诗书镌,把诗意中山水寄情的“孤独”,以行书凝重的笔法和洒脱的格调,将坚定的意志和美好的向往诠释在字里行间;而陶刻装饰中的山水画意,则将“江山如此多娇”的壮阔画面尽情挥洒,万千感慨尽付恣意纵横、笔墨意境的韵味里。  关键词 鱼尾鹤颈瓶;自然气息;诗文情怀;山水意境   紫砂瓶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 一把真正的好壶,集造型设计和实用功能于一体,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吸收现代设计理念,充满浑然天成的生命力和灵气。本文就紫砂壶“三友”,对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性谈一谈创作感受。  关键词 岁寒三友;自然意趣;花器装饰   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推动了紫砂壶的诞生,紫砂壶以深厚的茶文化为基础,源远流长,从传统粗陶制品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带给人美的享受,更给予人们性情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启迪,是中国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的造型装饰体系,集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给人以无与伦比的视觉美感和使用享受。紫砂花器作为三大器型中最具自然意趣的一种,体现出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带给人恬静安宁的感觉。本文以紫砂壶“松树葡萄”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松树葡萄;自然意趣   “人间珍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又有“
期刊
摘 要 江南宜兴,山青水秀,自然界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源泉。宜兴紫砂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素材也都来源于生活,紫砂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独特技艺,将自然界中的物象形态进行加工提炼,制作出高于生活的紫砂艺术品。宜興紫砂壶不仅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功能,在其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紫砂壶还被融入了特有的人文元素。因此每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都同时具有实用、观赏及文化的功能。紫砂“一品清莲壶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造型变化万千,从光器、花器到筋纹器各有特色,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紫砂壶“静莲”以自然界中的莲花为创作题材,注重自然之形与精神元素的提炼,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莲花;佛文化   宜兴紫砂壶从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而来,材质独特、工艺精美,是品茗用具中的上佳之选,备受人们喜爱。紫砂壶为茶而生,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相融相生,又在历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