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推动并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职业教育;音乐作品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蕴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到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教育又是什么?音乐教育主要指学校通过音乐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而音乐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我感觉要求更是相对高一
些。对于促进这些处于青少年阶段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的陶冶、智商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推动并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职业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艺术实践课对学生进行更
大程度的品德教育呢?下面就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德育建设首当其冲。职业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错误。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只有普通教育才是“正式”教育,才是孩子真正的出路,而职业教育只不过是一些成绩差,考中学大学无望的孩子的不得已行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必要补充,担负着培养社会上大多数一线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的重任。这时,一个人的品质已成为单位用人的首选条件。例如,在大多数招聘会上,用人单位首
先以各种方式考察应聘者是否孝敬,是否有责任感,是否节俭、以岗为家等等。其实这也是合理的,试想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负责,那么他还会对谁或哪个岗位负责?而我们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恰恰大多数是各种素质都有待于提高、可塑性很大的孩子,他们涉世未深却自认为很了解社会,看待问题很肤浅,遇事莽撞易冲动……基于种种认识和实际问题的存在,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德育方向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改变的,音乐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利用各种音乐元素的协调组合,从而达到与听者产生听觉和心灵上的共鸣。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
二、上好每节音乐课,使学生的人格指数得到升华
一般来说,音乐课包括音乐欣赏课和歌唱课两部分。通常音乐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我们首先要把传统的
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决不能排斥健康的流行音乐,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地域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既领略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感受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通过多听、对比,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著名作品《黄河大合唱》便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又有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他的八个乐章反映了抗战的不同时期中国人民遭受的无比灾难,最后团结反抗联合全世界革
命人民,向法西斯侵略者发起总攻,号声震天、激昂澎湃,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热情。另外,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中也不乏德育的较好作品,如由蒙古歌手腾格尔创作并演唱的具有浓郁的蒙古风情的《天堂》,它悠长舒缓的音调、起伏跳跃的音程,加上特有的装饰音,极富抒情性色彩。给听者展示了辽阔的草原景色,让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副蒙古草原的美好图景和勤劳彪悍的牧民形象,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总之,对教师来说,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应该是永恒不变的任务。这就不断要求教师勇于打破程式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为了能更多地培养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课大力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二职业中学)
关键词:音乐教育;职业教育;音乐作品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蕴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到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教育又是什么?音乐教育主要指学校通过音乐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而音乐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我感觉要求更是相对高一
些。对于促进这些处于青少年阶段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的陶冶、智商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推动并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职业教育中的音乐欣赏课、艺术实践课对学生进行更
大程度的品德教育呢?下面就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德育建设首当其冲。职业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错误。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只有普通教育才是“正式”教育,才是孩子真正的出路,而职业教育只不过是一些成绩差,考中学大学无望的孩子的不得已行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必要补充,担负着培养社会上大多数一线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的重任。这时,一个人的品质已成为单位用人的首选条件。例如,在大多数招聘会上,用人单位首
先以各种方式考察应聘者是否孝敬,是否有责任感,是否节俭、以岗为家等等。其实这也是合理的,试想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对自己的父母负责,那么他还会对谁或哪个岗位负责?而我们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恰恰大多数是各种素质都有待于提高、可塑性很大的孩子,他们涉世未深却自认为很了解社会,看待问题很肤浅,遇事莽撞易冲动……基于种种认识和实际问题的存在,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德育方向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改变的,音乐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利用各种音乐元素的协调组合,从而达到与听者产生听觉和心灵上的共鸣。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
二、上好每节音乐课,使学生的人格指数得到升华
一般来说,音乐课包括音乐欣赏课和歌唱课两部分。通常音乐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我们首先要把传统的
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决不能排斥健康的流行音乐,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地域风格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既领略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感受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通过多听、对比,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著名作品《黄河大合唱》便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又有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他的八个乐章反映了抗战的不同时期中国人民遭受的无比灾难,最后团结反抗联合全世界革
命人民,向法西斯侵略者发起总攻,号声震天、激昂澎湃,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热情。另外,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中也不乏德育的较好作品,如由蒙古歌手腾格尔创作并演唱的具有浓郁的蒙古风情的《天堂》,它悠长舒缓的音调、起伏跳跃的音程,加上特有的装饰音,极富抒情性色彩。给听者展示了辽阔的草原景色,让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副蒙古草原的美好图景和勤劳彪悍的牧民形象,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总之,对教师来说,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应该是永恒不变的任务。这就不断要求教师勇于打破程式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为了能更多地培养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课大力加强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二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