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六”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引起了国人对科技事业的高度关注,“自主创新”被推上了突出位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也将“自主创新”战略上升到与“改革开放”平行的高度。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系,活力所在。一个民族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也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活力。
自主创新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因为创新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旧理论、旧观念的反叛、质疑乃至否定,否则就无从创新——如果还是清一色的旧理论、旧观念,又何谈创新呢?所以自主创新与“科学保护主义”是格格不入的。
发现和探索未知是创新的源泉。
人们常说,科学发现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准备什么呢?准备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可疑的现象、可疑的理论、可疑的实验、观测和研究结果。科学发现需要的是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穷根究底。
科学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就是要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怀疑权威,怀疑现有的已知的理论。发现现有理论的缺陷、错误、局限,加以改进、纠正、完善,如此才能够创新、发展。而把已知的东西神圣化、绝对化,奉为不可侵犯的信条,加以“捍卫”,则是创新的大敌。
科学理论的创新几乎无一不是在对旧有理论的怀疑、批判、变革中创生的。
科学不畏惧挑战,科学乐于面对挑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目前不论是对人体还是对自然的认识都还是非常粗浅、初级的,今天的科学仍是发展中的科学、动态的科学。很多理论是远不够成熟、不完备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把这些不成熟、不完备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理论当作真理,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当作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是十分有害的,也是十分愚昧的、可悲的。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只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尚未认识到自然界更深层次的特殊规律,这样就使某些按照特殊规律运动的事物如所谓超常现象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之间出现了差异,导致这些现象的不可解释。这是由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完备导致的。你没有掌握自然界的全部规律,然后就用这种不完备的知识去否定那些暂时解释不了的现象,是非常幼稚、荒谬的。人类创立的整个科学体系都还处在极不成熟、极不完善的阶段,竞赛尚未到达终点,就宣布一方胜利,一方失败,是荒唐之举。
科学不是什么纯之又纯,神圣得不得了的东西。把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一些很初步、很不成熟的认识神圣化,搞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是十分有害的。
其实,拒绝不同观点是极不明智的愚昧行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有不同观点才能使你发现自己理论中的不足、缺陷、问题,才能促进你提高、完善。
一段时间以来,一股名为“捍卫科学真理、批判‘伪科学”,实为“科学保护主义”的不良风气十分盛行,这种已被注入了情感用事、意气用事的不良倾向的思潮,已经对中国科技界的自主创新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列宁说,真理再跨过一步就成为谬误。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如果被推上了极端,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成为“反动”的东西。
不论你搞什么研究,只要你不符合他们自己揣摩出来的意识形态的气味,他们都能很快给你整出一顶“小帽”戴上,轻则说你“伪科学”(事实上他只是信口雌黄,从未能加以证明过),重则说你是“封建迷信”。让你不寒而傈,想想就发怵,人们也就只好噤若寒蝉、哑口无言了。
可悲的是,反“伪科学”的人,却并不是科学和正义的化身。
真正的探索者是绝不会以全知全能者自居,绝不以权威自居,不一叶障目,作茧自缚,轻率定论的。
反伪科学者一句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就是“不听不看不信”。
“不听不看不信”谁不会啊,傻瓜、白痴、文盲都会!如果这就算作是“科学”,那不是人人都可以“科学”了吗?!
你既然是“代表”科学的,至少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听不看不信”算什么科学态度呢?
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一根筋,“打死我也不信”,闭目塞听,自欺欺人,你拿他有什么办法?“不听不看不信”绝对不是“科学”,只能是顽固、茅坑里的石头。
闭关锁国要误国,自我封闭同样是蠢举。偏激、狭隘,不懂得宽容,无平和之心、平常之心,搞哪门子科学?
真实存在的事物会因为你死活不信就不存在了吗?不会。那种对客观现象的基于最初级的科学理论的最肤浅的还有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批判,实在乃是学人的耻辱。
那些反“伪科学”的人其实并不懂得唯物辩证法,不懂得“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试图用“一般”否定“个别”,只承认“一般”,不承认“个别”。
如果你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就应该知道,所谓“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存在的事物不因“人”相信它而存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也不因“人”不相信它而不存在。否认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最愚蠢,也是徒劳无益的,最终只能证明自己冒傻气而已。
存在一些现有科学理论尚难以解释的所谓未知的、超常的自然现象,并不说明有什么“鬼”、什么“神”、什么“超自然”的东西存在。而只是说,还有一些深层的特殊的自然规律没有被人类认识,而一旦人类认识了这些规律,就可以用这些深层的特殊的自然规律去解释那些现象,那些现象也就不“超常”,不“超自然”了。
比如在一种所谓的人体“特异”现象中,有一种叫做“非眼视觉”现象,被死定为“伪科学”,但是请问,你在睡梦中是不是也能“看见”东西,“听见”声音?那么你在梦中看到的东西是通过眼看到的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耳朵听到的吗?如果是,那么你眼前真的有梦中的那些东西、故事,你真的是睁着眼看到的吗?这点道理怕谁都懂吗?根本不是。那么这说明什么?说明眼睛不是获取视觉信号的惟一通道,耳朵也不是获取听觉信号的惟一通道。做梦就是“非眼视觉”,“非眼视觉”是真实存在的,人人都能证明这一点。
而一旦科学发展到了能够阐明其机理的阶段,“超常”现象便成了“正常”现象,“超自然现象”便成了“自然现象”了。
二百五才会只啃教条,不知道灵活运用。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看不到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懂装懂,瞎捣乱。
对于那些已经“科学”到了“不听不看不信”程度的“科学家”们,必欲自塞其耳、自闭其目者,你又如他之何?
反“伪科学”的人非常热衷的另一件事就是“捍卫”科学,其实这也是非常滑稽、绝对搞笑的事情。因为真正的科学是最有生命力的,最经得起风吹雨打,她绝不惮于任何挑战,不惮于任何撞击、批判甚至否定的。
如若科学堕落到非“捍卫”便不能苟活的地步,这个科学的真伪性就大大值得怀疑了。真的科学并不需要“捍卫”,只有假的、伪的、站不住脚的“科学’才需要“捍卫”。所以“捍卫”科学的圣战实在是一种闹剧。
认真、客观、冷静地对待一切现象,不放过任何可疑点,而不是自欺欺人地简单否定,才是明智的科学态度。 再说,你要“捍卫”的是现在的“科学”呢还是将来的科学?将来的科学还没有出现,你怎么捍卫它?所以你只能“捍卫”现在的科学,但是,如果将来的科学证明现在的科学错了(这是常有的事),你捍卫哪一个?
再问,你要捍卫正确的科学呢还是要捍卫错误的科学?你当然会说要捍卫正确的,既然这样,那你必须证明现在的科学都是正确的,否则你就没有理由捍卫它(你不愿意背个捍卫“谬误”的黑锅吧),那么你能证明现在的科学都是正确的,都是“真理”吗?够戗。
话说回来,即便科学真像一个孱弱的婴儿,确属于被保护对象,你也不能太“护犊子”,把它放在温室里,碰不得,招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你也得让它到大风大浪里去闯荡闯荡,锻炼锻炼。连没有牙的老太婆都懂得这个理。
某某人看到有人对进化论提出质疑,便雷霆震怒,奋起捍卫,其实进化论也不过是生活在19世纪的达尔文“灵机一动”,心有所思,提出的一种假说罢了。19世纪尚不具备出现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条件,进化论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思想的萌芽(达君的这一创见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民科”行为),难道就“一语中的”了?就碰不得了?正是因为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无法用进化论解释的现象,才提出了对它的质疑。
之所以进化论到现在仍十分流行是因为此前尚五更先进的理论取代它,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就像在没有汽车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坐马车,但并不能因此证明马车就是最好的、最快的。在没有更正确的理论出现之前,人们也只能沿着“进化论”的思路前行,但也并不能认为进化论就是绝对真理,怀疑不得,批判不得。
其实科学家也有严重的“盲从”、“随大流”的倾向,对一些存在严重矛盾、缺陷、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盲目接受。更可悲者,竟有人对那些有严重缺陷、谬误的理论拿出一副“誓死捍卫”的架势宋,老虎屁股摸不得。
然而虚花终归是虚花。
再者,某种理论,或者某类现象,究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谁有资格来作评判呢?事实上,没有人具备这样的资格,因为即便是科学家,也只是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一个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学科。即使能把现今所有的全部科学知识掌握,科学也还有多得不可胜计的未知领域,何况现在的许许多多的科学理论中有相当的比例可能是假的、错的或不完备的、很初级的。
否定一个理论可能要比建立一个理论容易得多,因为否定一个理论往往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仅凭现有的知识甚至已经“定型”的哲学观念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而且这种十分保险的举动常常受到赏识,使它十分地“得志”、“得势”,风光一时。
有人提出科学是靠证伪发展的,而不靠反伪、批伪发展的,这个提法是很中肯的,你要否定一件事,也要下力气研究它,通过实践和理论证伪它。
对于一种超常现象,发现它、研究它、认识它,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巨大代价,而且要担风险,甚至会“卖力不讨好”,是非甘于奉献的“傻子”不能为的,但它对人类的潜在贡献也是巨大的。
而简单地否定它,斥之为“伪科学”,是最轻松,最风光,最保险的,很能够媚俗、邀宠。这是“聪明人”的勾当。
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却更需要“傻子”。科学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社会环境。一定要把正确的严肃的科学探索同为了某种不正当日的而任意编造、散布迷信邪说区分开来,科学问题要让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去解决。学术争鸣要心牛气和,以理服人。
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是人性化的社会,宽容、包容、理性、友爱而不是尖酸刻薄、挑剔、责难、批斗、走极端。
科学不是不要打假,真正的学术打假是令人拍手称快的,但要防止扩大化,防止“变味”,无限上纲。一概否定、统统打倒,绝不是科学的负责的态度,而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投机行为。
不加辨别、完全违背辩证规律的商业性新闻炒作式的“打假反伪”,其对科学创新的危害远远大于它对所谓“捍卫科学”的积极作用,其直接结果是使研究者畏首畏尾,噤若寒蝉,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又何谈创新?这种教训对国人来说已有多次切肤之痛,人民群众对此也早已深恶痛绝。不负责任的反伪炒作的危害作用本质上与编造、散布迷信邪说是同样的,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同样是社会和科学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必须予以清除。
科学界存在的另一个不正常现象就是不同学术团体、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门户之争,一些人“立学为私”,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压制不同观点、学说,不惜充当“学霸”。
如果仅仅因为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一种观点是自己或自己的小团体提出的、引进的,就不论对错地加以袒护,那就是一种狭隘的自私了,而这样的狭隘自私的人也是不配做科研的。
科学是美丽的,正常的学术争鸣也是美丽的。“争斗”却是丑陋的。为了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学术利益而争斗,就更加丑陋。其实历史是无情的,她只给真理留面子,如果你的理论是谬误的,无论你是多么大的权威,都将被历史无情地淘汰掉。
为了某种既得利益而抱住错误理论不放,甚至当“学霸”,是极不明智的愚昧行为,是低智能的产物,是为人不齿的陋习,应当为有知识和理性的学人所唾弃。
科学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是科学真理,而不是个人或小团体的荣誉、地位和利益。如果你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即使你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势、威望“捍卫”了它,得一时之名利,最终也是自欺欺人,落得抱着一个错误的理论、装满虚假信息的脑袋去见上帝,不亦悲乎!
所以,“科学保护主义”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行为,当为科技工作者不齿。
最后,还是用马克思那句名言作结:“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系,活力所在。一个民族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也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活力。
自主创新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因为创新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旧理论、旧观念的反叛、质疑乃至否定,否则就无从创新——如果还是清一色的旧理论、旧观念,又何谈创新呢?所以自主创新与“科学保护主义”是格格不入的。
发现和探索未知是创新的源泉。
人们常说,科学发现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准备什么呢?准备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可疑的现象、可疑的理论、可疑的实验、观测和研究结果。科学发现需要的是敏锐的眼光,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穷根究底。
科学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就是要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怀疑权威,怀疑现有的已知的理论。发现现有理论的缺陷、错误、局限,加以改进、纠正、完善,如此才能够创新、发展。而把已知的东西神圣化、绝对化,奉为不可侵犯的信条,加以“捍卫”,则是创新的大敌。
科学理论的创新几乎无一不是在对旧有理论的怀疑、批判、变革中创生的。
科学不畏惧挑战,科学乐于面对挑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目前不论是对人体还是对自然的认识都还是非常粗浅、初级的,今天的科学仍是发展中的科学、动态的科学。很多理论是远不够成熟、不完备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把这些不成熟、不完备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理论当作真理,当作衡量一切的标准,当作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是十分有害的,也是十分愚昧的、可悲的。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只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尚未认识到自然界更深层次的特殊规律,这样就使某些按照特殊规律运动的事物如所谓超常现象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之间出现了差异,导致这些现象的不可解释。这是由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完备导致的。你没有掌握自然界的全部规律,然后就用这种不完备的知识去否定那些暂时解释不了的现象,是非常幼稚、荒谬的。人类创立的整个科学体系都还处在极不成熟、极不完善的阶段,竞赛尚未到达终点,就宣布一方胜利,一方失败,是荒唐之举。
科学不是什么纯之又纯,神圣得不得了的东西。把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一些很初步、很不成熟的认识神圣化,搞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是十分有害的。
其实,拒绝不同观点是极不明智的愚昧行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只有不同观点才能使你发现自己理论中的不足、缺陷、问题,才能促进你提高、完善。
一段时间以来,一股名为“捍卫科学真理、批判‘伪科学”,实为“科学保护主义”的不良风气十分盛行,这种已被注入了情感用事、意气用事的不良倾向的思潮,已经对中国科技界的自主创新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列宁说,真理再跨过一步就成为谬误。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如果被推上了极端,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成为“反动”的东西。
不论你搞什么研究,只要你不符合他们自己揣摩出来的意识形态的气味,他们都能很快给你整出一顶“小帽”戴上,轻则说你“伪科学”(事实上他只是信口雌黄,从未能加以证明过),重则说你是“封建迷信”。让你不寒而傈,想想就发怵,人们也就只好噤若寒蝉、哑口无言了。
可悲的是,反“伪科学”的人,却并不是科学和正义的化身。
真正的探索者是绝不会以全知全能者自居,绝不以权威自居,不一叶障目,作茧自缚,轻率定论的。
反伪科学者一句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就是“不听不看不信”。
“不听不看不信”谁不会啊,傻瓜、白痴、文盲都会!如果这就算作是“科学”,那不是人人都可以“科学”了吗?!
你既然是“代表”科学的,至少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听不看不信”算什么科学态度呢?
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一根筋,“打死我也不信”,闭目塞听,自欺欺人,你拿他有什么办法?“不听不看不信”绝对不是“科学”,只能是顽固、茅坑里的石头。
闭关锁国要误国,自我封闭同样是蠢举。偏激、狭隘,不懂得宽容,无平和之心、平常之心,搞哪门子科学?
真实存在的事物会因为你死活不信就不存在了吗?不会。那种对客观现象的基于最初级的科学理论的最肤浅的还有浓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批判,实在乃是学人的耻辱。
那些反“伪科学”的人其实并不懂得唯物辩证法,不懂得“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试图用“一般”否定“个别”,只承认“一般”,不承认“个别”。
如果你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就应该知道,所谓“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存在的事物不因“人”相信它而存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也不因“人”不相信它而不存在。否认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最愚蠢,也是徒劳无益的,最终只能证明自己冒傻气而已。
存在一些现有科学理论尚难以解释的所谓未知的、超常的自然现象,并不说明有什么“鬼”、什么“神”、什么“超自然”的东西存在。而只是说,还有一些深层的特殊的自然规律没有被人类认识,而一旦人类认识了这些规律,就可以用这些深层的特殊的自然规律去解释那些现象,那些现象也就不“超常”,不“超自然”了。
比如在一种所谓的人体“特异”现象中,有一种叫做“非眼视觉”现象,被死定为“伪科学”,但是请问,你在睡梦中是不是也能“看见”东西,“听见”声音?那么你在梦中看到的东西是通过眼看到的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耳朵听到的吗?如果是,那么你眼前真的有梦中的那些东西、故事,你真的是睁着眼看到的吗?这点道理怕谁都懂吗?根本不是。那么这说明什么?说明眼睛不是获取视觉信号的惟一通道,耳朵也不是获取听觉信号的惟一通道。做梦就是“非眼视觉”,“非眼视觉”是真实存在的,人人都能证明这一点。
而一旦科学发展到了能够阐明其机理的阶段,“超常”现象便成了“正常”现象,“超自然现象”便成了“自然现象”了。
二百五才会只啃教条,不知道灵活运用。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看不到事物的内在联系,不懂装懂,瞎捣乱。
对于那些已经“科学”到了“不听不看不信”程度的“科学家”们,必欲自塞其耳、自闭其目者,你又如他之何?
反“伪科学”的人非常热衷的另一件事就是“捍卫”科学,其实这也是非常滑稽、绝对搞笑的事情。因为真正的科学是最有生命力的,最经得起风吹雨打,她绝不惮于任何挑战,不惮于任何撞击、批判甚至否定的。
如若科学堕落到非“捍卫”便不能苟活的地步,这个科学的真伪性就大大值得怀疑了。真的科学并不需要“捍卫”,只有假的、伪的、站不住脚的“科学’才需要“捍卫”。所以“捍卫”科学的圣战实在是一种闹剧。
认真、客观、冷静地对待一切现象,不放过任何可疑点,而不是自欺欺人地简单否定,才是明智的科学态度。 再说,你要“捍卫”的是现在的“科学”呢还是将来的科学?将来的科学还没有出现,你怎么捍卫它?所以你只能“捍卫”现在的科学,但是,如果将来的科学证明现在的科学错了(这是常有的事),你捍卫哪一个?
再问,你要捍卫正确的科学呢还是要捍卫错误的科学?你当然会说要捍卫正确的,既然这样,那你必须证明现在的科学都是正确的,否则你就没有理由捍卫它(你不愿意背个捍卫“谬误”的黑锅吧),那么你能证明现在的科学都是正确的,都是“真理”吗?够戗。
话说回来,即便科学真像一个孱弱的婴儿,确属于被保护对象,你也不能太“护犊子”,把它放在温室里,碰不得,招不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你也得让它到大风大浪里去闯荡闯荡,锻炼锻炼。连没有牙的老太婆都懂得这个理。
某某人看到有人对进化论提出质疑,便雷霆震怒,奋起捍卫,其实进化论也不过是生活在19世纪的达尔文“灵机一动”,心有所思,提出的一种假说罢了。19世纪尚不具备出现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条件,进化论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思想的萌芽(达君的这一创见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民科”行为),难道就“一语中的”了?就碰不得了?正是因为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无法用进化论解释的现象,才提出了对它的质疑。
之所以进化论到现在仍十分流行是因为此前尚五更先进的理论取代它,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就像在没有汽车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坐马车,但并不能因此证明马车就是最好的、最快的。在没有更正确的理论出现之前,人们也只能沿着“进化论”的思路前行,但也并不能认为进化论就是绝对真理,怀疑不得,批判不得。
其实科学家也有严重的“盲从”、“随大流”的倾向,对一些存在严重矛盾、缺陷、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盲目接受。更可悲者,竟有人对那些有严重缺陷、谬误的理论拿出一副“誓死捍卫”的架势宋,老虎屁股摸不得。
然而虚花终归是虚花。
再者,某种理论,或者某类现象,究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谁有资格来作评判呢?事实上,没有人具备这样的资格,因为即便是科学家,也只是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一个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学科。即使能把现今所有的全部科学知识掌握,科学也还有多得不可胜计的未知领域,何况现在的许许多多的科学理论中有相当的比例可能是假的、错的或不完备的、很初级的。
否定一个理论可能要比建立一个理论容易得多,因为否定一个理论往往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仅凭现有的知识甚至已经“定型”的哲学观念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而且这种十分保险的举动常常受到赏识,使它十分地“得志”、“得势”,风光一时。
有人提出科学是靠证伪发展的,而不靠反伪、批伪发展的,这个提法是很中肯的,你要否定一件事,也要下力气研究它,通过实践和理论证伪它。
对于一种超常现象,发现它、研究它、认识它,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巨大代价,而且要担风险,甚至会“卖力不讨好”,是非甘于奉献的“傻子”不能为的,但它对人类的潜在贡献也是巨大的。
而简单地否定它,斥之为“伪科学”,是最轻松,最风光,最保险的,很能够媚俗、邀宠。这是“聪明人”的勾当。
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却更需要“傻子”。科学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社会环境。一定要把正确的严肃的科学探索同为了某种不正当日的而任意编造、散布迷信邪说区分开来,科学问题要让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去解决。学术争鸣要心牛气和,以理服人。
一个文明社会应该是人性化的社会,宽容、包容、理性、友爱而不是尖酸刻薄、挑剔、责难、批斗、走极端。
科学不是不要打假,真正的学术打假是令人拍手称快的,但要防止扩大化,防止“变味”,无限上纲。一概否定、统统打倒,绝不是科学的负责的态度,而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投机行为。
不加辨别、完全违背辩证规律的商业性新闻炒作式的“打假反伪”,其对科学创新的危害远远大于它对所谓“捍卫科学”的积极作用,其直接结果是使研究者畏首畏尾,噤若寒蝉,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又何谈创新?这种教训对国人来说已有多次切肤之痛,人民群众对此也早已深恶痛绝。不负责任的反伪炒作的危害作用本质上与编造、散布迷信邪说是同样的,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同的。同样是社会和科学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必须予以清除。
科学界存在的另一个不正常现象就是不同学术团体、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门户之争,一些人“立学为私”,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压制不同观点、学说,不惜充当“学霸”。
如果仅仅因为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一种观点是自己或自己的小团体提出的、引进的,就不论对错地加以袒护,那就是一种狭隘的自私了,而这样的狭隘自私的人也是不配做科研的。
科学是美丽的,正常的学术争鸣也是美丽的。“争斗”却是丑陋的。为了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学术利益而争斗,就更加丑陋。其实历史是无情的,她只给真理留面子,如果你的理论是谬误的,无论你是多么大的权威,都将被历史无情地淘汰掉。
为了某种既得利益而抱住错误理论不放,甚至当“学霸”,是极不明智的愚昧行为,是低智能的产物,是为人不齿的陋习,应当为有知识和理性的学人所唾弃。
科学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是科学真理,而不是个人或小团体的荣誉、地位和利益。如果你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即使你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势、威望“捍卫”了它,得一时之名利,最终也是自欺欺人,落得抱着一个错误的理论、装满虚假信息的脑袋去见上帝,不亦悲乎!
所以,“科学保护主义”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行为,当为科技工作者不齿。
最后,还是用马克思那句名言作结:“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