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开展实践课程的有效教学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实验的“填鸭式”、“保姆式”验证性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性、综合性与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改进实验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正逐渐改变“填鸭式”、“保姆式”的验证性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即为学生提供科学、宽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与技术融为一体并付诸实践的课程,是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拟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浅谈如何开展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及如何通过实验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实验设计。本课程实验主要以研究课题为导向,以具体产品工艺为主线进行实验安排。教师指定课题和提出实验总体要求,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自行查阅文献,自行熟悉实验背景和技术要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己完成实验设计方案,自己安排实验进程和实验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现代制药工业高效生产、低能耗的要求思考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先提交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认为具有可行性之后方可进行各项实验准备,包括配置溶液及实验材料、组装或调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讨论等。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能够很好地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实验。学生在课题设计审核通过后,可进行各项具体实验,从实验材料的选择、溶液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整、操作、到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均由自己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某些实验操作的不当,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中的每个步骤对学生而言都是全新的,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验应注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实验达到了预期结果,是成功;实验失败,如能分析并找出失败的原因,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实验技能是完成实验的前提条件,这样可促使学生复习和练习相关基本操作,探究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提高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
4.探究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时基本上是“照方抓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改革这一弊端,应在实验内容中增加正交试验。在“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的课题中,采用正交试验探究汉防己甲素和乙素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验证假设、完善实验结果的技能。
实验考核方式只有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考核,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在实验考核方面应以“重在过程,不唯结果”为指导思想,强调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改变单一地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本实验课程成绩由三部分构成:(1)平时实验表现(占30%),主要对学生出勤率、实验基本技能、实验习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命题测试(占30%),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的要求,将实验内容归纳成若干命题,建成实验测试题库,实验考核以抽签方式进行,学生从命题库中抽取考核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在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器材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调试使用、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及实验结束后的清洗整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3)课题研究报告(占40%),对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项目的完整性、数据记录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合理性、结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以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评定,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具有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实验教学总结实验教学总结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也可通过学生的积极反馈,总结实验教学经验,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首先,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必要时教师应亲自操作演示;其次,要依据学生撰写的研究课题报告,讨论分析如何科学、规范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重点探讨如何展开实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
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笔者分别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改进了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实验教学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师则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庞启华,黄文芳.综合班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
[2]高向东,刘煜,孙士霖,等.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0,16(2).
[3]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4]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5]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6]王厚伟.《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
[7]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8]张茵.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6).
作者简介:
柯中炉(1981—),男,浙江台州人,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助教,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提取及药物合成研究。
奚立民(1957—),男,浙江台州人,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催化的研究与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有效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正逐渐改变“填鸭式”、“保姆式”的验证性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即为学生提供科学、宽松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与技术融为一体并付诸实践的课程,是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拟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浅谈如何开展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及如何通过实验课程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实验设计。本课程实验主要以研究课题为导向,以具体产品工艺为主线进行实验安排。教师指定课题和提出实验总体要求,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自行查阅文献,自行熟悉实验背景和技术要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己完成实验设计方案,自己安排实验进程和实验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现代制药工业高效生产、低能耗的要求思考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先提交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认为具有可行性之后方可进行各项实验准备,包括配置溶液及实验材料、组装或调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讨论等。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能够很好地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实验。学生在课题设计审核通过后,可进行各项具体实验,从实验材料的选择、溶液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整、操作、到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均由自己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某些实验操作的不当,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中的每个步骤对学生而言都是全新的,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验应注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实验达到了预期结果,是成功;实验失败,如能分析并找出失败的原因,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实验技能是完成实验的前提条件,这样可促使学生复习和练习相关基本操作,探究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提高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
4.探究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时基本上是“照方抓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改革这一弊端,应在实验内容中增加正交试验。在“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的课题中,采用正交试验探究汉防己甲素和乙素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可以培养学生验证假设、完善实验结果的技能。
实验考核方式只有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考核,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在实验考核方面应以“重在过程,不唯结果”为指导思想,强调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改变单一地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本实验课程成绩由三部分构成:(1)平时实验表现(占30%),主要对学生出勤率、实验基本技能、实验习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命题测试(占30%),按照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的要求,将实验内容归纳成若干命题,建成实验测试题库,实验考核以抽签方式进行,学生从命题库中抽取考核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根据学生在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器材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调试使用、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及实验结束后的清洗整理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3)课题研究报告(占40%),对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项目的完整性、数据记录的规范性、数据处理的合理性、结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以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评定,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具有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实验教学总结实验教学总结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也可通过学生的积极反馈,总结实验教学经验,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首先,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必要时教师应亲自操作演示;其次,要依据学生撰写的研究课题报告,讨论分析如何科学、规范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重点探讨如何展开实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
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笔者分别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改进了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实验教学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师则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庞启华,黄文芳.综合班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
[2]高向东,刘煜,孙士霖,等.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0,16(2).
[3]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
[4]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5]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6]王厚伟.《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
[7]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8]张茵.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6).
作者简介:
柯中炉(1981—),男,浙江台州人,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助教,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提取及药物合成研究。
奚立民(1957—),男,浙江台州人,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催化的研究与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