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阅读观念,强化阅读训练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一种倾向,即忽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理念落后,方法方式不科学,效率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需要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交流,通过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交流。因此,我们必须更新阅读观念,强化阅读训练,摆正并处理好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在阅读教学操作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运用上,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启动”环节,培养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优秀的儿童读物会使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的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抓好初读感知环节。过好认读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具有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而研究性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阅读,它的是起步“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是从反复“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以求使学生能真正整体感知课文。“初读”就是整体感知课文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文字表达,来解题,审题,学习字词和粗知大意,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当然,“初读课文”是从反复“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不能按照“读一遍,再读一遍”这样一个死板套路,而应当是一个使学生能读之得法,读之得趣,读之得益的有机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多读不厌,常读常新。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一境界,我正常巧用多读,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
  
  三、抓好精读领悟环节,注重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是产生语感的根本途径,要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认真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寻文明象,体情悟道”上下工夫。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过“电影”。通过目视,口诵,耳闻,多种感官联合加工,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人,事物,事实,现象等有机结合,融会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领悟课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对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自己的阅读行为获得经验性的体悟。培养语感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四、抓好熟读转化环节,注重记诵积累。强调整体内化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厚发”,然而长期以来,所谓“巩固练习”深深陷入两个误区,:一是死记硬背知识条文,食而不化;二是做机械的琐碎练习,只会解题,不能运用。要尽快走出误区,必须教会学生变“死记硬背”为“活计乐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教会学生对课文进行演读,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课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是有感情、有动作的单独朗诵、分角色演诵,也可以让他们聆听课文的配乐录音朗诵,结合看挂图、录像或多媒体课件,一面静听默察,一面展开自己的想象,也可以小声跟读跟背,细细咀嚼品味。全方位的领略课文语言材料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
  在教学中,还要提倡“教学做合一”,彻底改变我们的课堂和课后语文作业练习形式,不能始终围绕应试的指挥棒转,一味在题型变化上打圈圈,应考虑到实用功能,由习题化转活动化、实用化、生活化。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谈心得写体会,复述重要细节,描绘精彩场景,做读书笔记,改写课文,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要让学生充分的表现,努力把自己内心的感悟外化、言语化,这是学生自我潜能的释放。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表情、动作,对课文的整体美进行再创造。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树立大阅读观,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把丰富的课外语文生活,视为语文作业,开拓学生的实践空间,提供充分的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电视、多媒体等指导学生主动读书,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采用自办小报,建立通信网络、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拓宽学用语文的渠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用学生课内得到的“法”与“能”到课外去创造“效”与“益”,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不断投入周转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
  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更新阅读观念,强化阅读训练,以发展语言和培养阅读能力为核心,努力提高个性品质和文化素养。
其他文献
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第三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教孩子做人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    一、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
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rn中国气象部门是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部门之一.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把监测、预测、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影响,保护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 本文就会计仿真教学、会计感性知识教育、校外顶岗实践、会计全真教学、会计毕业实习等工学结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 模式 探讨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