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保护在当今社会的实践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人权国际保护形成了两个层次:全球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而且从目前的经验看来,区域机制比全球机制的有效性更加明显,成绩更加突出。以欧洲人权保护机构为代表的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集体保护人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球性人权机构目前尚不能实际发挥作用的形势下,研究区域人权保护机构机器运行机制的理论与时间,对于发展国际法的相关理论、更好的利用区域办法保护人权、建立亚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权国际保护 区域性人权保护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DF98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权的全球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
  (一)全球性人权保护机制向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的转变。
  在二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由原来的“国内管辖事项”逐渐演变为“国际关切事项”(The Matter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问题写入国际性条约,树立起了国际人权保护的大旗。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首次系统的给出了人权的基本内容,为联合国的实践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提供了准则。为巩固《世界人权宣言》中的权利,联合国之后又推出了一系列国际条约,主持制定了过于人权问题的重要文件,如1996年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約任择议定书》。这三项文件和《世界人权宣言》一起构成“国际人权宪章”,弥补了《宣言》没有法律约束力的缺憾。
  从法律角度分析:人权具有普遍性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权利,这是一种应然权利。而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现实环境的差异,人权所指的就不仅是应然权利,而应是一种实然权利。承认这种特殊性的存在,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发,让各国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时,能有选择的作出不同安排,是国际上明智的选择,也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最佳方式。区域机构近年来的实践和绩效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二、欧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
  (一)欧洲人权保护的发展。
  首先,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争给欧洲人们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人民痛苦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自身的重要性。其次,欧洲也是近代思想的发源地。格劳秀斯、霍布斯、洛克等著名思想家早就为人权理论奠定了基础。他们的经典著作为以后在欧洲建立人权保护机制作了思想准备。
  二战后,世界出现的两大阵营也促使了欧洲建立起人权保护机制的步伐。当时西欧各国为抵制来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1948 年欧洲统一运动国际委员会(也称欧洲联合运动委员会),在海牙召开欧洲大会。大会通过了若干决议,倡导建立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告欧洲人民书》中宣布:“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人权宪章,以保障思想、集会、言论自由以及组成政治对立面的权利;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拥有足够强制力的法院对这一宪章加以实施。”这一设想集中体现了西欧各国在欧洲建立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的愿望。
  (二)欧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的设置的成功经验。
  首先,为妥善处理人权保护机构与缔约国的关系,机构受理申诉案件应严格遵循“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一方面充分尊重缔约国的主权,另一方面给缔约国提供了在国际社会敢于国内人权问题之前,行使其行政和司法的权利对人权进行补救的充分机会。其次,充分利用友好解决程序,根据欧洲人权保护机构的经验,友好解决程序不但可以缩短申诉的过程,节省当事方的时间。并且,由于和解可以使被控国在人权机构保持良好的人权纪录,被控国大都愿意与申诉人进行和解。在人权机构主持下进行和解,应与人权委员会查明事实的过程同步进行。人权委员会可以根据查明的事实、掌握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想当事方施压,以促成争议的友好解决。
  (三)欧洲区域人权条约与缔约国国内法的协调方面的经验。
  国际人权保护的所有机构都是在主权国际同意下,依据各国共同制定的国际人权法,由各主权国家派出的代表组成。也就是说,人权国际保护机构本身就是各国行使主权的结果。而且,为了尊重缔约国的主权,很多国际条约缔约国在接受大部分条约条款的同时,提出对某些条款的保留。《欧洲人权公约》也不例外。但与其他人权文件相比,《欧洲人权公约》在人权问题上有较大的主权让渡,主要体现在建立的个人申诉及国家指控程序两个方面。
  在欧洲联盟法框架下,欧洲联盟法具有优越于其成员国国内法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欧盟体系内的人权法律也具有优越于其成员国法律及直接效力的特性。对欧盟成员国内的个人申诉人来说,其可以在本国法院援引欧盟人权法律,来保护其主张的权利。也正是由于欧盟法具有直接效力,所以,欧洲法院对相关的法律问题作出司法解释的“先决裁决”,可以为成员国法院设置权利义务,且具有优于成员国法律的地位,是成员国法院作出判决的根据。
  另外,由于欧盟条约中人权条款的空白,欧洲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判例法及确认的人权原则成为欧盟处理区域人权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它们对成员国国内法来说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关于建立亚洲人权保障机制的设想
  (一)亚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已有的成绩。
  1993年7月,东南亚国家联盟在新加坡召开了第26次外长会议。同年7月,成立了东盟人权保障机制工作组,这是一个由政府机构代表、国会人权委员会代表、学者。NGO组成的各国工作组的联合体。该机制的主要作用有:(1)是东盟成员国遵守国际人权标准成为可能;(2)针对具有不同政治社会背景的成员国,提过发表有人权问题意见的公共场所;(3)通过该机制,该地区可以为公布违反人权保障的情况提供合作,并以集体的形式就人权问题发表自己的立场。该工作组在2000年7月在曼谷召开的地33次外长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建立东盟人权委员会的协议(草案)》,并得到了高度重视。
  (二)亚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工作的展望。
  通过人权宪章后不久,有关该机构的可能的内容以及处理人权问题的能力的疑虑开始浮现,主要评论称促进该机构成立的人“太理想化”。各国即使加入了东盟人权机构,必定会作出保留条款,因此该机构对国家的约束力值得怀疑。
  虽然面临严峻的困难,但是在亚洲建立区域人权保护机制的步伐不能停止。国家在保护促进人权方面起着关键和独特的作用不容忽视。东盟地区应充分发挥国家的促进作用,使人权机构问题达到一个现实的、均衡的和可信的结果,可以建立次区域人权机构,接壤地区国家之间或者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相近的国家之间可进行次区域人权机构的尝试。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法学院)
  注释:
  贺鉴,李伯军,蔡高强著.国际人权保护:成就、问题与对策[J].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5期.
  江国清.演变中的国际法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1 版,第86 页.
  白桂梅,龚刃韧,李鸣等编著.国际法上的人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1版,第197页.
  杨柳.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从现在的欧洲到未来的亚洲[D].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参考文献:
  [1]杨成铭著.人权保护区域化的尝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白桂梅主编.国际人权与发展[M].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加)约翰·汉弗莱著,庞森,王民,项佳谷译,国际人权法[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第1版.
  [4]刘健主编.国际法[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蔡高强编.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内时间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其他文献
摘要 解决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完善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应该为失地农民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立法模式,形成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土地权益 保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幅度被征用。然而在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的许
期刊
摘要 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发展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作为党管理社会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地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找准自身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基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微博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对未来微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微博 传统媒体 优势 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微博的红火无疑是2011年以来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艾瑞数据显示,2010年3-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1万增长到10307万。在此期间,新浪微博月覆盖人数从2510.9万增长到4435.8万。2011年3月3日,新浪宣布其微
期刊
摘 要 2013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律师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会上曹建明检察长指出,“检察官和律师不是简单的诉辩关系,更不是简单的对抗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公诉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基本职能和工作之一,是检察工作的缩影和集中表现,受到新刑事诉讼法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构建新型检律关系限定在公诉阶段。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框架下
期刊
摘 要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实践的排头兵、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桥头堡和突破口,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政务服务中心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形式、新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心的存在意义受到质疑。本文以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获奖单位之一——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情况为典型个案
期刊
该文首先在阐述无形资产评估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技术型无形资产的特点,对技术型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特点、原则及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四种基本评估方法在技术型无形资产评估使用中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为克服该局限性,不仅对国际上通用的收益分成法进行了分析和介绍,而且重点对技术商品的八种价格模型进行分类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根据各技术商品价格模型所得的评估值的权重,从而可以用加权平均来求得技术型无形资产的评估值,这是该文的创新所在;此外还对使用技术型无形资产后技术产品的收益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证分
摘 要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系庭审时对证人的一种询问方法,是当事人推进主义与对抗制庭审方式的典型,蕴含并体现着英美法系的文化渊源和法治理念,与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与纠问制庭审方式本应大相径庭。然而,在平等、公正的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支配下,两大法系间各取所需、取长补短的情形日益多见,交叉询问规则眼下已经成为两大法系保障刑事被告质证权和发现案件事实的重要装置。本文通过比较法研究,对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立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秦朝官吏制度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基本概况、现状与问题等方面为基本出发点,揭示秦朝行政机关设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对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启示,提出我国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的难点与可行性分析。笔者重点阐述我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的对策机制研究。  关键词 职位设置 行政机关 官吏制度 改革 中国秦朝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公共性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也愈发明显,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加巨大。随着应急供应链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学者也逐渐对其提出了新的认识,一个新的概念——虚拟应急供应链被提出了,它结合了社会资源,被整合的社会资源在常态时进行自己正常的生产作业,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要求应急系统内的合作企业能够迅速的做出响应。  关键词 虚拟应急 供应链 构建 探索研究 
期刊
摘 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进步,外观设计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外观设计保护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从2006年起即成为世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前五名国家之一。但是由于长期没有统一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认定标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外观设计重复授权、低水平设计得到保护、专利局与法院对同一案件认定不一等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对我们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侵权 立法 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