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n031641l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阐明颅内压监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实施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颅内压探头是否置人及术后颅内压是否监测分为监测组(n=19)和对照组(n=29),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判断预后,1分预后死亡,2~3分预后不良,4~5分预后良好.比较两组之间预后良好率及病死率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住院期间监测组病死率(10.5%)显著低于对照组(37.9%)(x2=4.365 5,P=0.036 7),监测组预后良好率(68.4%)与对照组(44.8%)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 =2.573 8,P=0.108 6).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但对预后改善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重症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和坏死而出现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偶见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及脂肪肝等;临床表现凶险而复杂,黄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双特异性抗体(BsAb)作为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可诱导效应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具有
目的通过对35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床边康复护理,达到调控心理状态,防治各种并发症,抑制异常的反射活动,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初步恢复床上部分治疗功能,为恢复期的进一步功能恢复打好基础.方法从入院第一天起做好正确的床上体位放置,体位转动,被动床上活动,按摩等,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梗死48小时、脑出血10~14天后早期进行床上自主活动,配合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等物理治疗及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措施,防止废用综合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以血小板数目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成年人ITP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均获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TP
肘关节的意义为将手放在空间任一位置以进行日常生活.健康人群肘关节活动度报道各不相同,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伸直范围从-21 °~12°,屈曲从122° ~ 164°[1].Morrey等[2]研
期刊
童年期创伤是引发与压力有关的精神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例如创伤后压力障碍或抑郁.尽管已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递质释放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星形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探讨利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护理.方法对9 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予心理支持,器械准备,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的护理配合.结果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正确的手术护理配合下,手术顺利,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是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默契的配合下方能提高手术效果及治愈率,而正确的手术护理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