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表征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形表征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以图形或图案的形式表示问题的意义,帮助解题者进行观察、推理和思考,意在将题目内涵逐步进行抽象,对操作技能和内涵进行迁移。通过对学生图形表征的应用意识和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图形表征能力以及图形语言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
  关键词:图形表征;解决问题
  图形表征主要体现在对于事物所蕴藏的隐含关系进行理解和逻辑推理,从形式上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种是内在的表征,即在人们的头脑中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另一类则是外在的表征,即将问题通过文字、数式、图表、模型等方法表示出来。从数学上讲,外部的表征通常被划分成几种类型,如语言表征、动作表征、图形表征、符号化的表征。其中,图形表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抽象的实际问题直接转化成图像,很容易地找到有用信息,促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我国中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采用了这种符合中国小学生自身认知规律的“图形表征”的教学方法,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很多数学问题用图形表征可以有效、快速得到解决。
  一、运用图形表征分析数量关系
  当代中国的小学生处于由形象的具体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阶段,这个时期就需要以图形的直觉作为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初步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时,需要我们的教师积极地引导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用直观形象的图型或者符号把这些数学问题的各种数量关系都表述出来,把我们所思考的整个过程用具体形象的符号描述出来,把直观的数量关系图示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这些数量关系清晰化、可视性、直观化,充分发挥图形的作用。
  如:一堆煤大约有300吨,第一天运走了这堆煤的,第二天运走了剩余的,第二天运走了多少吨?根据题目分析可知:是把整堆煤的吨数看作一个单位"1",而是把第一天运走后剩余的吨数看作一个单位"1",这两个单位“1”不一样,所以需要统一单位“1”。根据“第一天运走了这堆煤的”和“第二天运走了余下的”,可以直接求出第二天运走的吨数相当于这堆煤总吨数的(1-)×=,从而可以求出第二天运走的吨数为300×=90(吨)。分析如下图:
  利用这个直条图把题目的含义表示了出来,学生通过对于关键条件的认识与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梳理就会变得更加清晰、直观。在此课堂的基础上,学生直接列式,解答之后再进行回顾各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形成了对于整体的数量关系的把控。
  二、运用图形表征体会转化思想
  由于现代中国小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技巧总的来说相对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或在对例题、或者是习题等知识点的讲解中,若只是空洞地说教,学生很有可能会被人听得如同云里雾里,似懂非知,这时往往需要借助图形进行表征,让每一个题目的意思都清楚地被学生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在一个长30米、宽14米的长方形草坪上,有两条宽为1米的互相交叉的小道,这个草坪(即阴影表示的区域)的占地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把横着的小道往上平移,这样整个草坪的宽就变成了13米;把平行四边形的小道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小道(根据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并向右平移,这样草坪的长就变成了29米。把草坪的面积转化成了一个长是29米,宽是13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即(30-1)×(14-1)=377(平方米)。
  三、运用图形表征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技巧的培养,又是提高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并且要着力地引领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表达、比较、辨别和抽象概括等过程。通过对图形的表征进行充分地构造和建立自己所学的数学模型,感悟其中的数学原理,从而帮助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感知数学模型、构造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等目的。
  如:某班共有45名同学,书法社团和音乐社团每人至少要参加一项。其中32人参与了书法社团,40人参与了音乐社团,请你算算同时参与了书法社团和音乐社团的到底有多少人?
  对于这题,可采用上面图示分析:有32人参加了书法社团,有40人参加了音乐社团,一共有32+40=72(人),比整个班的人数多。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同学两个社团都去了,这样就多算了一次。所以既参加了书法社团又参加了音乐社团的有72-45=27(人)。
  即  32+40—45=27(人)
  这样借助生活经验初步感知重叠问题,采用“韦恩图”表示探究重叠问题的过程,明白韦恩图的意义,也借助“韦恩图”直觀地表征模型建构,体验解题策略,从而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
  四、运用图形表征促进推理能力
  在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班上的学生将各种看似无序的、没有关联的数学知识运用图形表征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有效串连,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修正,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提升数学逻辑和推理的能力,将数学知识结构化、完整化。
  如: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教学完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采用剪拼、合拼的方法,把新知转化成旧知)。
  2.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关系。
  发现:三角形面积与梯形面积公式都要除以2。
  关系: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与a、h有关,它们三者有一定联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一个梯形的上底 b 等于下底 a ,那么这个梯形就会演变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当梯形上底 b 等于0时,那么它就会演变为一个三角形。上述两幅图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计算公式的演绎和转化过程、图形与公式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有利于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公式和应用公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概念。
  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后,把它们的内在联系当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加以梳理,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推理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概念认识的表象,学会主动串联、主动推理、主动完善。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推理与直观的图形表示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掌握图形表征的过程中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结构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学会有向的连接和定向推理,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表象与抽象的表达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综上所述,图形表征能够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语言形式,提高思维能力是提高图形表征能力的实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图形语言发展观,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并深刻挖掘图形语言的内涵,感受数学的本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提高,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深。目前有许多小学数学课堂都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根据“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
期刊
摘 要:数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数学植根于生活土壤,做到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现象;实践活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将思维导图引用到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很大的成效。而初三年级数学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侧面体现了初三数学教学使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快速将数学几何、函数等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和整体知识复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体现的基本特性,从而给出在初三年级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和品行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思维建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科,它蕴含的逻辑、系统、抽象、联系、发散、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为了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有效地融入到数学学科体系,萌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生活化理念的引入可以让数学教学更接地气,也更能迎合核心素养培育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以往相比,小学数学的知识难度与知识量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正因如此,知识的应用能力成为了小学生所必备的能力。经过多版本教材的纵向比对中能够发现,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普遍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积累文化科学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
期刊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觉得初中的应用题教学更应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应用题解题时的技巧存在着盲区,大部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应用题,对应用题产生胆怯心理,以至于在考试中不知所措,失分较多,这与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有着很大的关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合理化应用“逆向思维”,从某方面来讲是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就“逆向思维”的有效性应用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便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创新意识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逆向思维;有效性应用策略  引言:  相比其它教学思维,用已知条件推测答案的“逆向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学理念与方法均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之前有着很大的区别和不同。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理解与空间等能力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游戏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与小学生的性格、爱好有着较强的符合度,更好
期刊
摘 要:目前在学校的教育认知中,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仅传授知识的形式,而是根据核心素养有目的的为社会培养人才。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方面有很多,比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等,教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也通过核心素养理念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前言:  如今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社会需要大量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医学理论知识普及的背景下,强调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相关认知态度和应用需求的重要性。通过明确医学统计学概念及目前医学从业者的基础能力情况,从医学工作者对一些统计学的认知态度、应用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以全面提升新时期医疗工作质量,进而推动国家医疗理论现代化发展,满足科研及临床方面的需要。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