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叙事作品悲剧品格的文化成因与表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舍叙事作品中的悲剧品格主要的特点是将悲伤藏在嬉笑中,笑与泪并存,他的悲凉情调全都藏在喜剧的因素和嘲讽的手段下。本文就老舍叙事作品的悲剧品格展开了论述,分析了老舍作品悲剧品格的文化成因与表现形态。
  【关键词】老舍;叙事作品;悲剧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老舍认为,生活的悲剧既来自于人性的弱点,也来自于社会的结构,同时还有时代的烙印。老舍出生的时代背景与他自身生活、情感经历形成了他特有的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自创作始他就树立了“为贫贱者立传”的指导思想,其目光注视着社会下层的平民,尤其是老北京城中的城市平民,创作出一大批充满悲剧意味的叙事作品。
  一、老舍作品悲剧品格的文化成因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负复杂效应
  在一定历史时期下,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会形成一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是相对独立的群体,因而在其各自的形成和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特点的文化,特定民族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适应是其主要表现,并且以特定的民族语言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作为传播的工具。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下,高度的集权和专制制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中华民族在以血缘宗亲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形态中产生并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使其的主要目标和主导性的价值取向是世间伦常和现实政治的思想与行动,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权利的崇拜和政治意识形态对其的支配性。由于中华文化属于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共同体,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老舍的作品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茶馆》中常四爷和刘麻子的有一段对话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常四爷:‘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咱们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啊!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刘麻子:‘洋东西可真漂亮呢!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个乡下脑壳,谁还理我呀!’”可以看出在当时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国人对于这种强势的文化无所适从,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对其进行吸收与化解,而是不得不向它屈服,并借这种强势文化来保护自己。
  (二)乡土情感与现代理性的“二律背反”
  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是在近现代时期诞生的,这个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充满忧患意识的时期,老舍的“五千年的历史压在你的背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老舍作品中悲剧品格的成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浓重的民族忧患色彩,并且在此基础上存在着的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选择与批判的矛盾与困惑。这就是乡土情感与现代理性之间的“二律背反”,体现在对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情感与理智之间的选择与取舍。老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由于老舍的成长环境是乡土性的北京市民社会文化这样一个环境中,因此在他的精神层面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旗人礼俗文化的悲剧色彩。在“五四”解放运动中,他又在现代化的解放思潮中有了新的眼光,为他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为他建构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的文化对老舍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其作品中对于他文化心理的传统底蕴也有着很多的体现,如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而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老舍的文化探索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情感与理智上的“二律背反”。
  二、老舍作品悲剧品格的表现
  老舍小说的悲剧形态有多方面的表现,如人存在中的命运悲剧,主要是受到古希腊悲剧作品的影响所形成的;如与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相似的性格悲剧,因性格矛盾和性格缺陷所造成;又如现实的社会悲剧,带有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特色并具有大量的“为人生”而思考的特点。这些在老舍的作品中能有所体现,然而,老舍叙事作品中悲剧品格还是最能通过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思考与探索表现出来。
  (一)社会悲剧
  老舍的叙事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多为下层社会中的小人物,在命运的左右下,他们痛苦、艰辛、委屈甚至屈辱地活着。如短篇小说《月牙儿》中的那个出身贫寒、靠母亲当暗娼供她读书的少女,她竭力地想避免走母亲的老路,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立足,可是最后她不得不承认“妈妈是对的,妇女只有一条路走,就是妈妈走的路。”在现实中孤立无援的她,只有那一弯月牙儿陪伴着她,她无法逃避向她伸出来的魔爪,最后走上母亲的旧路沦为暗娼终被关进监狱。这样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让人感到心碎,而故事主人公的无助与绝望让人无法拒绝、无法逃避,只能去思考与探索,因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其实并不是“命运”,而是社会现实,老舍对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也是他作品中的哲理品格。《月牙儿》的女主人公是老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她无法逃避社会制度的控制,最后就连出卖肉体的权利也被剥夺,这样的结局让人感到无比的辛酸与痛楚。
  (二)命运悲剧
  老舍的叙事作品的审美风格具有“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特点,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在狭促的生存境遇中悲剧的生存着,在感叹起伏无常的人物命运、感受人物夹缝生存的苦境时,读者的情感体验往往经历着悲喜交融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他的愿望是在都市中立足生存,做一个“自由车夫”,然而在现实中却屡屡碰壁、最终无法实现。祥子的悲剧命运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当时军阀混战和反动政权的统治下这样的愿望本就难以实现,加上他自身的小农意识,与虎妞的结合,这些都造成了他最后的失败以至于堕落,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这样一个平淡和简单的故事却在老舍艺术性的描述下带有很强的深刻性,让人不得不从理性上反思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骆驼祥子》在老舍叙事作品的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祥子的悲剧是在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现代都市文化与传统宗法制农业文化的交融下,使得祥子的悲剧形象有着形而上学的美学意义。
  三、结语
  老舍叙事作品中的悲剧品格体现了他的悲剧情结,也是他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生基本认识和态度的反映。老舍的叙事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悲剧意识,他作品中的悲剧品格主要是由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负复杂效应和乡土情感与现代理性的“二律背反”这两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在他貌似轻松的玩笑中、在充满同情的泪水中,总是体现了小人物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间生存的困境,在夹缝中的诉求与挣扎,怀着美好、善良愿望的他们最终的悲剧命运常常引人感叹。
  参考文献
  [1]李洪华,费飞.论老舍的“大学视野”与“大学叙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岑穎智.由叙事看老舍的文学创作技巧[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17).
  [3]杨新刚.新中国建立前老舍作品的英雄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7).
  作者简介:李光建,1963年生,四川大英人,四川省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20余年前发现双足趾甲渐变形,无光泽,甲板萎缩变薄,变尖,渐波及双手指甲。同期,发现右侧腋下皮肤出现细网状灰色色素沉着,缓慢累及四肢、躯干皮肤。10余年前,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能量强脉冲光照射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机遇。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和挑战,本文就从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出发,进一步探索其中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新课改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传统
《弟子规》中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人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等,本文分析了《弟子规》与小学生人
首先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维培养现状,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小学生作文思维培养的对策建议,包括以思维启发为手段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
报告12例色素性乳房和乳房外Paget病。男女各6例,年龄46-77岁。皮损表现为乳头、乳晕和外生殖器的色素性斑片和斑块,临床上类似于黑素瘤。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大的、胞质有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TR-PIV)技术,在不同雷诺数下对光滑壁面和二维顺流向、三维正弦波(two/three dimensional, 2D/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