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间自由诗创作中的“韵律”元素——兼论田间对新诗内在节奏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ia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间在新诗史上常被认为是以创作自由诗而闻名的诗人,但实际上他的自由诗有很强的节奏感,并非对形式艺术的彻底放逐。田间在诗歌创作中常通过对情绪的抒发来分行断句,越是激烈的情绪就越会出现短小的诗行,由此形成了“鼓点”般的节奏,这是对新诗内在节奏的继承和发挥,也是他独特的新诗“格律”观的外化;与此同时,田间也十分注重新诗的外在韵律,并非全然顺着情绪来建构诗行和节奏。因此,田间是一位有形式意识的诗人,他对新诗密集节奏的营造使其成为“时代的鼓手”,也为今天诗歌创作的“失范”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其他文献
世界各种语言本身的“素质”不同,形成诗节奏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其共通之处是:节奏是由同一类基本单位的不断重复、反复回旋形成的,这一基本单位即诗的基本节奏单元。汉语诗的
相比于WHO定义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85岁及以上为高龄老人,《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定义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80岁及以上为高龄老人. 1 老年麻醉的特殊性 实际高龄并非手术禁忌,
在叙写庚子国变的晚清时事文学作品中,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以说唱体书写重大时事,并在涵容史实、描写事变诸方面较为齐全,成为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以是作为代表的
为探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不同CO2浓度和初始种群密度下的差异,以紫花苜蓿为寄主植物,在二氧化碳气候箱中设置高浓度(750μL/L)和低浓度(380μL/L)两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