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作用及原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对提问策略把握不当,在地理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提问的误区,从而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地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提问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 作用 问题 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提问环节是各种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几乎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面上的跨度比任何学科都要大,要想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提问的环节就成了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活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一旦教师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策略及时调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下,课堂教学的气氛会更加和谐轻松。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增强。因此,对教师来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二、地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提问的设计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会进行备课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方面认真准备。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备课过程中专门花时间为课堂提问做准备,认真设计课堂提问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提问的效果。
  2.提问缺乏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所提的问题范围过大,从而令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使问题远离教师的提问初衷。例如,在上到“地球上的水”这部分的知识时,有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就直接问:地球上有哪些水体?这个问题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大部分的学生会回答:地球上的水有海洋水、湖泊水、河流、冰川等。事实上,这个答案并不是教师想要的,但是由于提问缺乏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假如教师换一种提问方式,如从空间分布来看,地球上的水包含哪几种呢?陆地上的水主要有哪几种形式?等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才能够有的放矢,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够
  在课堂提问中,有效的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时机,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时候所提的问题往往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课前的提问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作用,教学后段的提问有利于明确教学重难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新课结束后的提问更多地是为了巩固、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的知识。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不懂把握时机,想什么时候提问就什么时候提问,有些教师甚至在上课的时候采取“满堂问”的方式,从而把课堂教学变成了“答记者问”。在频繁提问中,学生不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一节课就在不停地提问中度过了,试想这样的课堂提问怎么会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三、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1.计划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遵循计划性的原则,没有计划的提问不但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无法发挥提问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花点时间“备提问”,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出一套提问的计划。在这些计划中既包括提哪些问题,又包含提问的具体时机,这样具有计划性的提问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作用。例如,在讲到“气候”这部分的知识时,由于气候的分布规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里?各种气候类型分别具有哪些特征?除了一般的气候类型分布状况,在世界上还有哪些特殊分布情况,造成这种特殊分布的原因有哪些?等等。这样,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能够一步步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
  2.目的性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发挥问题的作用。目的性原则是课堂提问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例如,在讲到“大气圈”这部分内容时,按照教学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分析出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的原因,因此,针对这个目标,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大气为什么会发生运动?(2)推动大气运动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些动力有没有什么大小差异?(3)大气运动在近地面和高空所受到的力的种类是否相同?(4)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之下,高空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方向会有哪些变化?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就能够一步步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的原因了。
  3.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层次性,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和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不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所占的优势大,这样长此以往,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就会被渐渐地排除在回答问题的学生之外。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即层次性。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需求。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锋面气旋”的知识时,就针对这部分知识设计了一个梯形问题组:(1)什么是锋面气旋?(2)锋面气旋主要活动在什么纬度范围?(3)一个发展成熟的锋面气旋它的前后锋面的性质是怎样的?它们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这个问题组带有明显的层次性。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基础,在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我在提问的时候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难一些,我在提问的时候就找了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时候,我会挑选一些不但基础好,而且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学生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我就从旁引导。这样,这种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基本上满足了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公平作答的机会,并且体会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循必要的原则,努力避免提问的误区,不断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天同.浅议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设置课堂提问[J].教学论坛,2011,(3).
  [2]吕大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9,(15).
  [3]周媛.刍议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J].新课程(教师版),2010,(11).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揭示抗炎类药物------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摘 要: 历史高考复习课尤其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甚至高效。教师在历史高考复习课教学中要做到问题设置的有效,就是要关注提问能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关键词: 历史复习课 问题设置 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高三学生面临高考,要复习的内容庞杂繁多,如何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进行历史复习呢?本文
摘 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全面推进,并且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也成为新课程下设计历史练习的理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设计的历史试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务必联系课内外实际,加强校内外的交流,增进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历史练习应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历史教学的环境。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教学 习题设计    高
中学历史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如何才能教得好?思考这些问题是现实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是手段的技术性、难度性的问题和教学方式问题,而且是高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从不同方面来思考教的问题。我们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方面中来定位,从而使教育教学观念转移到关注学
摘 要: 在新地理课程标准改革情形下,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以及地理课程标准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影响。接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探讨了新地理课程标准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最后指出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是地理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提。  关键词: 地理课程标准 可持续发展教育 实施途径    一、新地理课程标准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应遵循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内容有趣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的原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一、加强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
炎症性肠病(IBDs)是免疫介导的慢性、间歇性复发肠道炎症,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内脏超敏反应(VH),作为IBDs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某些细胞成分过度增生为主的一类可传染的肿瘤性疾病,可划分为A-J 10个
一、成功经验  1.新的教材带给师生全新的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从传统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引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以往的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程功能能否顺利转变,教材是关键,它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地理新教材以其独特的图文设计、活动安排及内容结构,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单向传输变成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很多老师承认,要是用以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