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回

来源 :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apter1
  
  电影结束,主题曲响起来,我瞄了一眼显示器的右下角,已经3点多了。
  爸妈早睡下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子边,拉开窗帘,夜温柔得不像话。想起小四,大概这时也没有睡吧。重新坐到电脑旁,在公共房间里跟乱七八糟的人天南海北地聊天,应和着嘻嘻哈哈,突然有些害怕,找不到生活的中心,只能这样颓废下去么?
  请不要问我,别问自己,因为我真的没有答案,没有。
  天边的启明星亮得耀眼,我拉上窗帘,倒在床上。呼吸安静,像《少女的祈祷》幽雅的节拍。没有风的夜晚,有的只是让人烦躁不堪的汗液和床边风扇咿咿呀呀的声音。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最熟悉亲切的反射,没有这种声音,我竟难以睡下。
  大概和任何东西相处久了,都会滋生出一种依赖,而它的名字正是"习惯"——我最害怕的东西。
  
  Chapter2
  
  2007年夏至那天我和往常一样穿着大大的T恤,挽着小巧玲珑的发髻,穿梭在一个又一个BLOG和专题论坛里,但我是不写那些东西的,自己实在没有耐心。偶尔和朋友们寒暄几句,耳边是《半岛铁盒》的清淡旋律。那个夏天,没来由地听起了JAY的歌,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反复地告诉自己要安静下来。从前我对这个红得有些发烫的男生并没有多大兴趣,一直冷漠的风格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太情绪化。两年前的夏天他曾向我推荐过他的歌,我知道他是喜欢JAY的,那时我只是注意眼前喜欢JAY的这个人。两年后才开始真正注意这个人喜欢的JAY。
  记得那天午后,他打篮球休息的时候坐在我旁边让我猜JAY什么时候出下张专辑,我轻轻合上手里的小说,坦诚地说:“不知道啊,你知道么?”他回答说:“11月份哦。” “哦。”“其实也是小道消息。”“原来小道消息你也信啊。”然后我径直走出球场,大喊着“开饭吧!”不用回头也想象得到身后他抱着球,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我知道晚饭又要我请了。
  两年前他还很任性,走在我身边有模有样像个小弟弟。而现在,他已经高出我一头了,肩膀也宽了。但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不会倚靠着它,将眼泪鼻涕之类抹到他干净的T恤上。我不爱在他面前哭。他也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安慰者。
  我们都在不停赶路,不停改变,好像迫不及待要证明自己长大了。过去那些沉甸甸的没有意义的回忆,如果想飞走,就让它们骄傲地离开。
  
  Chapter3
  
  6月10日,中考前一天。我坐在空空荡荡的球场上看他漂亮的3分球。他的白色T恤快湿透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他穿牛仔裤打篮球总忍不住想笑,手里的书忘了翻页。就这样坐了很久很久。过了这个夏天一切都要结尾了。没有来得及的事还有很多,一时竟有些措手不及。
  回家的路上我们彼此压抑着没有说话。我能够感受到他的气息,他身上的味道。若是时光可以静止,那么就停在这时候吧;或者时光可以无限延伸,那么就这样走下去,不要停,永远不要停下来。
  到我家楼下时,几个小孩子正在扮家家。他们很认真地和着泥巴,用树叶和花瓣做菜,我突然轻轻地笑了,要是停留在这个年纪,不会长大,那会是多幸福的事呢。他转过脸看我,那种怜惜的表情我大概一辈子都忘不掉。
  “《半岛铁盒》。”我说。
  “嗯?”
  “不是你最喜欢的歌么。”
  “你记得?”
  “他们都说很好听的。”
  “考到我学校来吧,我在那等你……”他的声音轻得像微风。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脑子里好像什么都不装的家伙,其实什么都明白。毕竟,已经习惯了彼此的存在。
  好啊,我在心里应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叶子投下斑驳的影子,哗啦哗啦的声音是叶子在跳舞。我心里空空的。关于过去的事情开始变得模糊,我不敢抬头看他。
  其实早就偷偷听了无数遍《半岛铁盒》,也搜索着关于JAY的丁点消息,难以相信自己的改变,周围一些事物消失得迅疾,比如这样平静没有波澜的凌晨,比如能并肩走路的日子。而我,无法把握住。这些,是无论怎么用力地抓,也抓不住的,所以,你看,不是我没有努力啊,是我真的抓不住。
  
  Chapter4
  
  中考结束我一直将自己闷在家里,一个月过得很混乱。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中考前的那段时间。黑板上的倒计时;头顶忽忽的大风扇;晕开在皮肤上的汗液;班里浓郁的紧张气氛;咖啡和风油精的混合味道;桌子上厚厚的遮挡视线的课本习题……我每次抬头望窗外,望见的总是办公楼墙面上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天空中近似凝固的云,以及,我望也望不到的未来。
  自己心里很清楚,前面的路不一定是坦途,毕竟是已经放弃了很多,可还是想尝试最后一次。分不清是冲动还是固执。
  7月。模糊的竟然渐渐显影,我蜕去坚硬的外壳,在家乖乖等成绩。还是分不清生活的中心。他传过来他的新照片,还是洒脱的上篮,白球鞋一尘不染。可是他原本短短的头发被蓄了起来,额前的刘海遮住了眉。我就在一瞬间意识到,有一个月没有见他了。又想起分别前的那个下午,他熟悉的气息,干净而明朗,映着心底浅浅的单纯和温柔。
  开始想念那些坐在球场边耗费的下午;那些写在课本上大段大段的歌词;那些凌晨看过的老片子,依旧泛着光,闪烁着明媚的悲伤。
  
  Chapter5
  
  早上睁开眼,摸到床头的闹钟,9点了。爬起来麻利地洗脸刷牙,换上白T恤,对着镜子,我又笑了。挽着的小发髻以后再也不属于我了,这头凌乱的碎发才是我想要的啊。没有束缚,澄明一片。
  拿起手机,烂熟于心的号码,响起的仍是《半岛铁盒》开头那段风铃声。
  “喂?”
  “要打篮球么?”
  “嗯?”
  
  Chapter6
  
  我手里拿着通知书,站在球场上,看着他拍打着篮球向我走来,又笑了。
  编辑/付洋
其他文献
元博姐姐:作者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本名叫《左耳》的小说。我不知道当年那本小说让多少孩子把自己想成“左耳”,只是那情怀是被“左耳”唤醒的吧。    ﹥﹥﹥住在阁楼的陌生人    我在午夜时分听到阁楼上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以及飘荡在黑夜的爱尔兰音乐,但因为海边风浪太大,那乐曲时断时续,给夜晚带来一些神秘感。我猜想阁楼上一定是换了新的房客。  事实上我的听力不太好,我的左耳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失去了大部分听
记得那是个明晃晃的夏天,在街角邂逅了你的声音。烦躁的季节,你在唱着小清新。声音从商店的劣质音响中传出来,依旧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直抵人心。  听说,你叫张韶涵。  在网上搜集你的歌来听,搜集你的新闻来看,搜集你的海报贴纸,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所有的好友,从此我的偶像就是你。  去年你来我们市参加《欢乐中国行》,刚好学校放假,天知道我多想去听你的唱歌,去看看真实的瘦小的你,然后为你心疼,为你欢呼。只可惜
总有一些时候需要安静、沉默或者无语。这是一个时代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不说话除了代表默认、不理会以外,还有……思考。     一前高三时代    高二下学期开学后,班主任时常对我们说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现在和高三没什么不一样。”  一句话若重复N遍之后就会令人产生厌烦之感,这是物理老师告诉我们的。但是在语文的修辞手法中,反复有着强调的作用。  每一次我们都静静地听。烦闷却不得质疑、不得反抗、不
一进教室就看见我抽屉里一大堆的情书和巧克力了,每天都是如此。  一坐下就看见小以饿狼般的眼神,我知道她是受到巧克力的诱惑了。我随手拿了一包给她,看她吃的那乐乎劲,心里有了点小小的鄙视……静静地看着小以的侧脸。怎么小以巧克力吃不累,其他的就那么挑呢?  小以终于发现我正在直勾勾地看着她了。“小莫啊,你说你怎么那么受欢迎呢?要是我每天都有人给我送情书送巧克力的,那我肯定幸福死了!”  “我看你是比较喜
在《中学生博览》的贴吧里给她留言:大爱苏打绿。她加了我的QQ,于是我们顺理成章地熟络起来。  她叫徵溺水殇,这四个字里就水字让我觉得靠谱,所以私底下叫她“小水”。 你们知道她吗?就是常会在“小博”上发表安静或炽烈的文字的那个小水。和《初恋这件小事》里的女主人公一个名字。  我们的共同点其实不言而喻——都爱苏打绿,都是高考党。最重要的是,都深深地迷恋厦门大学。  报考后的那段日子其实是我最为暗淡的时
这个冬天是多情的,偶尔遇到一个人,却是冷冰冰。停车场里的车都是一排排的,人都是匆匆的。  天不总是蓝的,人为什么变得伤感了。  彼时,是转学生新来的季节。夕阳的微光打在男孩身上,看着他清瘦的侧脸,我愣了。半晌。响起稀落落的掌声,我跟着鼓掌,一边回过神来。  课间休息同桌还在啃书,全班第一不好当。仿佛传染一般,我话也变少了,也总是捧着书。  坐在前边的民民同学瞄了一眼,“给我看看,”扯了过去,“唉,
  
期刊
br
堆堆·老大——像我的战友,予我无限大的勇气  白羊座的豪放女,性子很直,什么事都能喊出来。学习无敌认真,而且极度爱钻牛角尖。老师一般遇到这种学生都会很囧。初二的物理老师是惟一一个能回答她一大堆莫名其妙问题的高人。  老大:“如果说固体能传声,而月球又是固体,那为什么我们两个站在月球上说话,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呢?”  老师:“你有见过人说话,声音从脚下传出去,又从脚下传进来的吗?”  老大:“那如果
身为一个临川人,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了“不考上临川一中就不是优等生就没有前途”的观念。终于在去年夏天,我挣扎着考上了临川一中。  百度一下临川一中,全国百强中学排名第五。每次和别人说“我是临川一中的”,别人就会说:“呀!我们老师总向我们提起。”或者是“啧啧,有前途”之类的话。临川一中都成了我们这片儿的神话了。  当你真正处于临川一中时,你能真正地感受到,它的确是个神话。  ★夜晚惊魂  临川一中每天
2004年夏末,第一次在攒动的街头听到那首《栀子花开》,并没有很在意,因为在流行音乐泛滥的年代,即使是那时候的我,一个毛头小丫头也对那些情情爱爱的歌曲听到麻木。没有仔细听歌词,就匆匆路过了。错过的音符,直到很多年后的某个夏天才重新回到我的心里,以一种热烈而浓厚的姿态。  毕业的那个夏天,我抱着厚重的书本匆匆路过校门口的那家CD店,音质不是很好的音箱里传出一阵轻吟浅唱,虽然还带着嘈杂的吱吱声,虽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