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对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强度对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输血科行DAT检测的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和临床输血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DAT阳性强度与患者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输血后胆红素值、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

从配血检测结果来看,次侧配血结果与DAT强度显著相关(r=0.58,P<0.01)。抗筛阳性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χ2=126.810,P<0.01)。DAT阳性强度对患者直接胆红素值有影响,DAT阳性强度越高,患者直接胆红素越高(χ2=32.069, P<0.01);且对患者总胆红素值也有影响(χ2=17.981, P=0.001)。从红细胞输注效果来看,DAT阳性强度为0.5患者输注有效率较低(28.6%),其余患者DAT阳性强度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无关,不同DAT阳性强度(1、2、3、4)患者输血有效率分别为57.0%、60.1%、65.6%和60.0%,同一DAT阳性强度下,患者的输血有效率较高(χ2=41.071,P=0.009)。

结论

不同DAT阳性强度与患者次侧配血结果、直接胆红素含量存在相关性,而红细胞输注效果与DAT阳性强度没有显著关联。但DAT阳性强度增加,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几率增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人类基因组不是呈单纯的线性结构,而是通过复杂的折叠和组装成三维结构。染色体结构捕获技术能检测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多种肿瘤的Hi-C测序数据表明,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染色质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且与拷贝数变异相关。基因组隔室的转化和基因的表达量相关。但是目前对肿瘤染色质三维结构的研究结论过于宏观,尚处于探索阶段,难以立即应用于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8年5月提出了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号召。WHO总干事领导制定了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策略,明确提出了总体目标和2030年应达到的目标值。该策略于2020年被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采纳。我国在宫颈癌防控领域投入巨大,但距离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球消除宫颈癌历史背景下,亟需把握时机制定适宜我国国情、经济而有效的战略规划。
相对于我国临床研究项目及其产出数量的快速增加,临床研究的创新水平及其学术影响力仍有待提高。笔者根据十余年来设计临床研究方案,组织临床研究实施,参加临床研究项目评审,以及提供临床研究选题咨询的经验,结合临床研究中常见问题阐述了创新的定义以及临床研究创新的基本特征,创新思想或创新问题的来源,临床研究创新水平的评价方法,临床研究中常见的"创新误区",并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临床研究创新培养的项目供大家参考。提
期刊
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来自全国14家医院的CKD 3~5期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随机均衡抽样分为模型训练集和模型验证集,在模型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赋分。在模型验证集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探讨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病理诊断为MCD,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段ATN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ATN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2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56∶1,年龄33(21,48
目的分析基质Gla蛋白(MGP)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UC患者51例,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结肠黏膜中MGP mRNA的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从GEO数据库中下载包含有UC患者MGP基因表达谱的公共数据集,按照内镜下Mayo评分分为May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