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管理是对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的过程[1],使可能出现的风险在事前就得到避免,是一种预防性、能有效保证患者安全的管理模式。医院是治疗疾病、挽救病人生命、促进患者健康的特殊场所,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患者多样化,且病情复杂而变化快,甚至无法预料,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为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护理安全,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人不断探索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各科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2年内本院护理管理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风险管理实施前本院护理工作管理情况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查找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各种隐患进行系统识别,归类及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本人对风险管理实施前2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有:护士长管理上疏忽,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风险意识不强,医嘱查对不严格,病人交接不严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年轻护士理论和技能上的欠缺等。
1.2.2 建立护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根据本院护理不良事件發生情况,将事件分为:①重度护理不良事件;②中度护理不良事件;③一般护理不良事件。结合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情况(整改不力、部分整改、完全整改),设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见表1。
1.2.3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重视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重点科室的制度建设与落实,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防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管理制度。
1.2.4 加强业务培训与安全意识建设[2]一是注重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更新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二是认真落实护士分级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同时注重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院感知识学习、护理安全知识宣教、各种护理应急演练培训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
1.2.5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管理制度,如:中班、夜班、节假日时间段的管理;危重病人、老年体弱、新生儿、小儿等人群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室、血透室等特殊科室的管理;高危药品的管理以及急救器材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等;二是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督查,对有违反规章或制度的人或事给予及时指出,对有可能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给予及时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1.2.6 护理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科学、合理排班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3],根据科室病人数、危重病人数以及岗位风险程度的大小配置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要做到传、帮、带,逐层监管,保证医疗安全;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对排班模式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护士交接班次数,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1.3 监测指标 对2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等客观指标进行效果评价。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 标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培养了全院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良好的护理安全态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分析风险,查找原因,提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或杜绝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院各科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2组护理评价比较表见表2。
3 讨 论
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繁杂,服务对象具有多样化,不可预料的变化特点,随时都存在客观的护理安全风险,故要非常重视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将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给予积极预防控制。护理管理者运用超前的风险管理模式,采取科学、全面、有效控制措施,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全面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抓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措施到位,就可以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安全管理始终贯穿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高危病人的评估,高风险病人的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医嘱处理、治疗、操作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做到了细节管理,确保了环节质量,完成了医院护理安全目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娴,催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395-396.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40.
[3]达庆东,徐青松.护理法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各科于2010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2年内本院护理管理工作情况为观察组,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风险管理实施前本院护理工作管理情况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查找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各种隐患进行系统识别,归类及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本人对风险管理实施前2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有:护士长管理上疏忽,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风险意识不强,医嘱查对不严格,病人交接不严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年轻护士理论和技能上的欠缺等。
1.2.2 建立护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根据本院护理不良事件發生情况,将事件分为:①重度护理不良事件;②中度护理不良事件;③一般护理不良事件。结合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情况(整改不力、部分整改、完全整改),设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见表1。
1.2.3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重视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重点科室的制度建设与落实,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防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管理制度。
1.2.4 加强业务培训与安全意识建设[2]一是注重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更新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二是认真落实护士分级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同时注重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培训、院感知识学习、护理安全知识宣教、各种护理应急演练培训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
1.2.5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管理制度,如:中班、夜班、节假日时间段的管理;危重病人、老年体弱、新生儿、小儿等人群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室、血透室等特殊科室的管理;高危药品的管理以及急救器材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等;二是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督查,对有违反规章或制度的人或事给予及时指出,对有可能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给予及时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1.2.6 护理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科学、合理排班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3],根据科室病人数、危重病人数以及岗位风险程度的大小配置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要做到传、帮、带,逐层监管,保证医疗安全;护士长科学、合理排班,对排班模式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护士交接班次数,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1.3 监测指标 对2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等客观指标进行效果评价。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χ±s 标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培养了全院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良好的护理安全态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会分析风险,查找原因,提出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或杜绝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全院各科病人满意度明显上升,2组护理评价比较表见表2。
3 讨 论
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繁杂,服务对象具有多样化,不可预料的变化特点,随时都存在客观的护理安全风险,故要非常重视医院护理风险管理,将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给予积极预防控制。护理管理者运用超前的风险管理模式,采取科学、全面、有效控制措施,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全面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抓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措施到位,就可以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安全管理始终贯穿于危重病人的抢救、高危病人的评估,高风险病人的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医嘱处理、治疗、操作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做到了细节管理,确保了环节质量,完成了医院护理安全目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娴,催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395-396.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06,6(9):39-40.
[3]达庆东,徐青松.护理法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