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信道德对于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学业诚信缺失、经济诚信缺失、交往过程中诚信缺失。本文在总结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原因 对策
诚信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证之本”、“德修业之本”,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在不同时代中,诚信对于社会和跟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和社会无形资产;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素,是高尚人格的表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更需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把诚信道德作为自己的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丧失了诚信,对荣和辱的区别丧失了基本的分辨能力。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
(一)学习方面
诚信是良好学风的基本保证,当高校里存在着不良学风时,往往说明是诚信出了问题[1]。当今大学里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的现象。上课时迟到、逃课的现在屡见不鲜;老师上课点名时,一些学生为了帮助其他同学逃课就冒名顶替;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一些学生就去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者到网上抄袭;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课内外放任自由,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考前又不认真复习,反而把精力用于准备一些作弊工具上,大学英语四六级中查出的作弊工具可谓五花八门,如枪手代考、花高价购买试题答案、佩戴无线接收耳机;写毕业论文时,一些学生东拼西凑、大段大段地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只换了题名整篇挪用;在找工作时,制造假简历、假证件、欺骗招聘单位。
(二)经济方面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其经济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除了每年的学费,其他开支不大。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大学生蓄意拖欠学费和不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将本交给学校的学费用于自己的享受消费上,如购买名牌衣服、手机、电脑等奢侈品或用来炒股、旅游。国家为了让大学生能顺利上大学,1999年国家实施助学贷款,从经济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部分大学没有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这23名本科毕业生就是大学生诚信缺乏的表现。
为了获得评奖评优的名额,部分大学生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也是这些学生在经济方面不诚信的突出表现。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进取,国家和大学从经济和荣誉方面给优秀的大学生各种奖励。但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奖励,不是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而是在评奖评优前,为了获得名额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评奖评优的公平。一旦这些同学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又会在同学面前搬弄是非,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
(三)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其实是个小社会,既要处理好同学关系,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但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大学生不守时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迟到的现象屡见不鲜,事后也不和老师说明理由;一些同学向老师和同学借钱也不如数归还;部分同学为显示自己的魅力,在谈恋爱的过程中经常脚踏两只船,伤害对方的感情;上网聊天是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许多大学生上网聊天结识些或虚或实的朋友,知道一些或真或假的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消息、造谣中伤、谩骂攻击、欺诈行骗、制造病毒、窃取他人的数据和聊天号,严重影响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会出现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既有社会历史方面,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方面。
(一)社会历史原因
高校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看似是个人的行为,但从深层次去分析却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政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逐渐滋长起来,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我国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从理论上讲,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经济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引发了诚信危机。于是,商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政治领域中出现了某些政治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学术领域中出现了学术腐败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些畸形的社会现象给大学生这样的暗示:社会诚信失范也是能借以达到获利目的的手段。
另外,我国几年封建专制社会中形成的“重农抑商”和“无商不奸”的观念影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儒家文化的精髓没有被我们当代中国人很好的继承,我们也没有很好地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没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文化,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带动精神文明地发展,这些直接导致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的缺失,再加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假大空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之间的信任。另外,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严重束缚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地建立,造成了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地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并是一生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生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在考试过程中就出现了舞弊的现象。据调查,我国农村父母对大多数子女言语粗鲁、教育简单,对孩子关爱不够,缺乏诚信教育意识,甚至不接受诚信教育;而城里的孩子则大多数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受到父母的过度关心,诚信意识教育比较淡漠[2]。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成绩被看成是衡量学生的最高标准,
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功利化,把追求好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虽然国家一直倡导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上,没有从根本上去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只注重理论说教,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注重教育内容体系地掌握,而不重视研究对象,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培养。
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合理,缺乏完善的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制定,特别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未建立合理、健康、有序的管理体制,大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机构,但是在现实中并没很好地贯彻落实,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直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虽然上述原因都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但是这些原因都只是外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地发展方向,大学生自身缺乏道德信仰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大学生并非真正不知道是非善恶,在大多数学生的意识当中都认为诚信缺失是不好,当他们自己遇到不讲诚信的人时,他们也会很反感。但是当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自制力不强,再加上部分学生功利性思想比较严重,他们可能明知故犯或者言行不一。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促使大学生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法,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思考。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诚信道德的缺失不仅是不道德地表现,同时又可能触犯法律。学校可以建立诚信档案和诚信考评体系,逐步实现系统内连网机制和建立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及时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评奖评优、毕业和就业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诚信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诚信无价、信用有价”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诚信道德的重要性。首先,学校要努力抓学风建设。一个学校的学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诚信品种的状况,所以,要狠抓考风考纪,大力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让学生意识到作弊可耻。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橱窗、网络等文化阵地展开诚信道德教育,这种渠道能对学生的诚信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而学生社团就是这个小社会的场所,是广大同学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园地,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等特点,能够密切关注时事,把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与学生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形成同学积极参与的组织。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大学生积极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把社会诚信教育、家庭诚信教育、学校诚信教育和个人自我教育结合在一起
社会是人生的最广阔的课堂,对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整个社会弱不讲美德,青少年也会跟着把美德抛之脑后。但是最近几年社会的各个领域出现很多不讲信用的现象,如以三鹿奶粉为核心的食品信用危机,以肖志军事件为核心的医疗制度信任危机,以华南虎事件为代表的行政信任危机都是社会信用危机的代表。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加强诚信建设,加快诚信建设的法制化、制度化进程,这样诚信建设才有法制保障。
家长作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国自古就重视家庭的诚信教育,如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取信”、曾子“杀猪教子”。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小孩早日成才,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孩子面前说很多大道理,结果适得其反,相反,一些道德高尚的父母的孩子不需父母每天说教就严格要求,这是因为这些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价值观。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得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孩子做出榜样示范作用。
学校是传递文化的特殊场所,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最重要场所,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应首先做到“教育诚信”,这是立教之本民[4]。尤其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作用,思政课部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另外,学校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做好诚信道德的舆论宣传。
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外力,要使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关键还要看学生的努力。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诚信道德,在实践当中对自觉严格要求,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
结语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对包括高校在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诚实守信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影响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诚信道德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努力,努力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备注: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课题《网络表达与大学生道德失范研究》系列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利华.从高校不良学生不良学风透视诚信教育.教书育人[J],2009,(4):123
[2]潘凌杰.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266
[3]高潮.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世纪桥,2006,(9):114
[4]袁朝云.论教育诚信[J].教育探析,2004,(7):55-57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思政课部)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原因 对策
诚信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证之本”、“德修业之本”,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在不同时代中,诚信对于社会和跟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和社会无形资产;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素,是高尚人格的表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更需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把诚信道德作为自己的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丧失了诚信,对荣和辱的区别丧失了基本的分辨能力。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
(一)学习方面
诚信是良好学风的基本保证,当高校里存在着不良学风时,往往说明是诚信出了问题[1]。当今大学里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的现象。上课时迟到、逃课的现在屡见不鲜;老师上课点名时,一些学生为了帮助其他同学逃课就冒名顶替;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一些学生就去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或者到网上抄袭;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听课,课内外放任自由,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考前又不认真复习,反而把精力用于准备一些作弊工具上,大学英语四六级中查出的作弊工具可谓五花八门,如枪手代考、花高价购买试题答案、佩戴无线接收耳机;写毕业论文时,一些学生东拼西凑、大段大段地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只换了题名整篇挪用;在找工作时,制造假简历、假证件、欺骗招聘单位。
(二)经济方面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其经济来源主要来源于父母。除了每年的学费,其他开支不大。但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大学生蓄意拖欠学费和不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将本交给学校的学费用于自己的享受消费上,如购买名牌衣服、手机、电脑等奢侈品或用来炒股、旅游。国家为了让大学生能顺利上大学,1999年国家实施助学贷款,从经济方面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部分大学没有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来自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23名本科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银行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这23名本科毕业生就是大学生诚信缺乏的表现。
为了获得评奖评优的名额,部分大学生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也是这些学生在经济方面不诚信的突出表现。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进取,国家和大学从经济和荣誉方面给优秀的大学生各种奖励。但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奖励,不是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而是在评奖评优前,为了获得名额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评奖评优的公平。一旦这些同学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又会在同学面前搬弄是非,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
(三)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其实是个小社会,既要处理好同学关系,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但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大学生不守时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迟到的现象屡见不鲜,事后也不和老师说明理由;一些同学向老师和同学借钱也不如数归还;部分同学为显示自己的魅力,在谈恋爱的过程中经常脚踏两只船,伤害对方的感情;上网聊天是当今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许多大学生上网聊天结识些或虚或实的朋友,知道一些或真或假的信息,在网上发布虚假消息、造谣中伤、谩骂攻击、欺诈行骗、制造病毒、窃取他人的数据和聊天号,严重影响正常的网络秩序。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会出现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既有社会历史方面,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方面。
(一)社会历史原因
高校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看似是个人的行为,但从深层次去分析却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政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逐渐滋长起来,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我国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从理论上讲,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而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经济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引发了诚信危机。于是,商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政治领域中出现了某些政治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学术领域中出现了学术腐败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些畸形的社会现象给大学生这样的暗示:社会诚信失范也是能借以达到获利目的的手段。
另外,我国几年封建专制社会中形成的“重农抑商”和“无商不奸”的观念影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儒家文化的精髓没有被我们当代中国人很好的继承,我们也没有很好地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没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文化,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带动精神文明地发展,这些直接导致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的缺失,再加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假大空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之间的信任。另外,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严重束缚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地建立,造成了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地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教育对每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并是一生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生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在考试过程中就出现了舞弊的现象。据调查,我国农村父母对大多数子女言语粗鲁、教育简单,对孩子关爱不够,缺乏诚信教育意识,甚至不接受诚信教育;而城里的孩子则大多数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受到父母的过度关心,诚信意识教育比较淡漠[2]。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成绩被看成是衡量学生的最高标准,
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功利化,把追求好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虽然国家一直倡导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上,没有从根本上去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只注重理论说教,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注重教育内容体系地掌握,而不重视研究对象,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培养。
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合理,缺乏完善的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制定,特别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未建立合理、健康、有序的管理体制,大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心理辅导机构,但是在现实中并没很好地贯彻落实,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直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虽然上述原因都影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但是这些原因都只是外因。内因决定着事物地发展方向,大学生自身缺乏道德信仰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大学生并非真正不知道是非善恶,在大多数学生的意识当中都认为诚信缺失是不好,当他们自己遇到不讲诚信的人时,他们也会很反感。但是当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自制力不强,再加上部分学生功利性思想比较严重,他们可能明知故犯或者言行不一。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促使大学生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法,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思考。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白诚信道德的缺失不仅是不道德地表现,同时又可能触犯法律。学校可以建立诚信档案和诚信考评体系,逐步实现系统内连网机制和建立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及时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评奖评优、毕业和就业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诚信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诚信无价、信用有价”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诚信道德的重要性。首先,学校要努力抓学风建设。一个学校的学风,反映了一个学校的诚信品种的状况,所以,要狠抓考风考纪,大力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让学生意识到作弊可耻。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橱窗、网络等文化阵地展开诚信道德教育,这种渠道能对学生的诚信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而学生社团就是这个小社会的场所,是广大同学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园地,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等特点,能够密切关注时事,把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与学生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形成同学积极参与的组织。高校社团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大学生积极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把社会诚信教育、家庭诚信教育、学校诚信教育和个人自我教育结合在一起
社会是人生的最广阔的课堂,对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整个社会弱不讲美德,青少年也会跟着把美德抛之脑后。但是最近几年社会的各个领域出现很多不讲信用的现象,如以三鹿奶粉为核心的食品信用危机,以肖志军事件为核心的医疗制度信任危机,以华南虎事件为代表的行政信任危机都是社会信用危机的代表。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加强诚信建设,加快诚信建设的法制化、制度化进程,这样诚信建设才有法制保障。
家长作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国自古就重视家庭的诚信教育,如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取信”、曾子“杀猪教子”。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小孩早日成才,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孩子面前说很多大道理,结果适得其反,相反,一些道德高尚的父母的孩子不需父母每天说教就严格要求,这是因为这些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价值观。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得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孩子做出榜样示范作用。
学校是传递文化的特殊场所,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最重要场所,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应首先做到“教育诚信”,这是立教之本民[4]。尤其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作用,思政课部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另外,学校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做好诚信道德的舆论宣传。
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外力,要使广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关键还要看学生的努力。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学习诚信道德,在实践当中对自觉严格要求,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
结语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对包括高校在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诚实守信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影响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诚信道德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努力,努力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备注: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课题《网络表达与大学生道德失范研究》系列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利华.从高校不良学生不良学风透视诚信教育.教书育人[J],2009,(4):123
[2]潘凌杰.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266
[3]高潮.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世纪桥,2006,(9):114
[4]袁朝云.论教育诚信[J].教育探析,2004,(7):55-57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思政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