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急、病死率高,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尽快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病死率。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术已广泛普及,再通率只有73.6%~86.0%^[1]。PCI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效果更明显。本文通过检测105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为ACS患者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分析医院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中心检查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
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采用磁-浮联合流程回收微细粒级钛铁矿的试验.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极速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发作时可引起心排血量降低,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并发血栓形成,甚至发展为室颤。心房纤颤患者常合并较长的R-R间期(≥1.5s),对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