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守前与待后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经成为一种时髦的时候,他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收视率达到新高,同步书籍百万册开印。但他认为,当前的国学热有种大跃进式的“虚热”。
  
  “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个太简单的常识。如果没有这一场‘文化大革命’,恐怕我应该提前五年知道这个,家里就会有老人教我。”
  
  “孔子到了今天也会上电视”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自从易中天一炮走红,人们就没有断过对它的争论。在社会的舆论中,易中天、于丹之辈都更像是学术明星,文坛上的“超男”、“超女”。有了这些前鉴,钱文忠在上电视前有没有犹豫过?对后来出现的各种非议,在他的讲课中挑出的错,有没有思想准备?
  “这不需要思想准备,这很正常。对我的非议一直有。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提醒,这特别好,哪怕用词非常尖刻。当然,有很多批评者不一定像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时根据不充分,了解不够多。但我都感谢他们;另一种,就没什么意思,那是一种娱乐化的非议。”
  钱文忠非但不拒绝电视,相反,他把这个平台用得非常好。用央视主持人张越的话来评价,“钱文忠极其聪明,表达能力很好。他也是知识分子中很少见的有能力面对媒体的人。”钱文忠对上电视很坦然:“做普及工作,这是我的本分。我是一个教师,传播知识是天生的天职。通过电视这些手段可以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因为隔绝太久了。我记得易中天先生也讲过,如果在孔子那个年代有电视,孔子恐怕也会上电视,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听众越多越好。”
  “有一些专家,他们做的学问没有几个人懂,这样的专家我们需要,我也很尊敬他们,但是绝对不等于这就是你所有的职责所在。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天生应该具有公共性。我们现在是把好多知识分子完全等同于专家。这是两回事。”
  钱文忠说,“但是,这不等于上了电视就要被娱乐化。今天传统文化热中有很多让人担忧的东西。除了过度娱乐化,另一种让人担心的,就是过度商业化。”
  当今的国学确实非常热,许多高等学府中开有国学班,社会上各种讲授国学的“私塾”纷纷出现,钱文忠说,“请问,哪里有那么多国学老师?有的高校办的国学班,招一些总裁班,花巨额学费来学国学。这里能提供什么教育?过度娱乐化与商业化,对传统文化害处大矣。”
  
  “我们只能是‘守前待后’的一代”
  
  社会上有传言说,钱文忠并不让自己的儿子学《三字经》。对这一点,钱文忠澄清说,“我不会主动给他讲这些,他自己看。现在的独生子女哪会跟自己的父亲读经的?他会到我书房里随便拿本书看,我不限制他的阅读。他感兴趣时会问我一些,这样挺好的。我孩子读初一了,他的古代文化修养,会比一般的孩子好一些。他的兴趣也在这里。”
  说到社会上有些人在努力恢复当年的私塾,让自己的小孩从小读那些儒家经典,钱文忠认为,经典确实是从小读较好,因为这些东西需要背,从小读记忆力好。但是,送小孩读经并不能取代他进现代学校。“私塾肯定是和我们的时代脱节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所需要的知识,不是当年的《四书》所能提供的。现在有一套非常严酷的社会考试制度,有一套社会发展的规划,你不能让孩子完全自外于这个规划。当年私塾的存在,有一个巨大的社会背景,有整个一套社会运作模式,通过读私塾,进书院,然后参加科举,这是读书人唯一的一条路。现在社会背景已经没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今天我们的教育已经完全现代化了,你让孩子这样去读,那你就让孩子完全不要进入社会了。”
  钱文忠并不要求当前这一代迷恋电子游戏的孩子都成为国学的传人。“我一直给自己的定义是,我们只能是‘守前待后’的一代。连承前启后都做不到。承前,在你这里传统已经断裂,你能继承多少?启后,哪里有那么多的人被你启发?孩子们都在打电子游戏。只能是,我们守住先辈的东西,尽量少损失一些,等待后来的有缘人。当然,待后,也不是守株待兔地等,你还是要迎候。你应该努力,让这些知识能让更多人接触到。也许会有人,无意中成为传承者。”就像是当年的钱文忠,听了中学老师的一席话,去给季羡林写信,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有缘人。
  
  在钱文忠的书房里,钱文忠拿出几本家族中前辈留下的读经时的手抄本。那些精美的蝇头小楷,写在已经发黄的宣纸上,有的还是家书的抄写复本。其力道功夫,让人肃然起敬。“比起他们,我们的文化修养差远了。”钱文忠说。
  
   [资讯]国学班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国学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由现代媒介渠道而进入社会生活。目前所谓的“国学班”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幼儿读经班,用四书五经为儿童发蒙。儿童国学班又有"短期班"和私塾。后者独立于教育体制,没有合法身份。 二是办给“成功人士”的国学班,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纷纷推出“国学班”,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义,实则是经过改装的EMBA。 虽言“以国学原著为读本,精读原著,感受中国古文化之博大精深”,实则是要做“精英交流智慧碰撞为学员提供终身学习平台,通过组建‘人文同学会’提供学员情感联系平台,开辟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为学员提供资源整合平台。”
  还有一类“国学班”,是试图将现代高等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融合,从大学本科阶段开始将“国学”设为专业的国学班。北大首开此例,1994年9月,“文史哲综合试验班”开学,但效果不佳,2001年停止招生。目前只有三所学校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分别为北大、武大和人大。
  (张凌整理)
其他文献
谈及自己的教练,郭晶晶两次潸然泪下,“后来我才知道,回到奥运村房间里,钟教练一个人放声大哭……”     并不甜蜜的开始    1998年,距离钟少珍离开国家队已经7年。50岁的她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假小子从身边走过,懒散,倔强,小脸胖嘟嘟的。她知道,这个叫郭晶晶的女孩刚从一次伤病和奥运会失利的阴影中走出,队里没几个教练愿意带她。“她已经废了,”有教练评价。但她从郭晶晶倔强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