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育人 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导向、综合培养、过程参与、多元评价”的原则,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落实“中小学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围绕“国家、社会、个性发展”三个层面和“加强国家认识”等32项考核要点及62个主题活动开展,积极教育引导学生知行 合一,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此活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各区和初中学校积极行动,加强活动顶层设计,与课堂紧密结合,在学科内容整合、活动设计安排、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有效实施。三年来,参与活动的学生总人次超过480万,完成团体活动任务超过350万次,学生自主活动任务完成近100万次。在市、区、校三级统筹实施下,全市各学校活动任务内容涵盖所有考核要点,活动实效性不断提升。
  推进:市区校三级形成合力,统筹实施, 注重实效
  1.整体部署,达成共识
  《关于开展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后,市教委及时召开全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部署培训会,从政策解读、学科教研、平台操作及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各区教委、教科研部门、信息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为保证学科教学任务的落实,切实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市教研部门组织了面向历史、地理、政治学科教研员和教师的多层面培训,既进行了针对全体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又进行了针对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教师的培训。
  2.统筹谋划,形成合力
  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和实施推进中,市级负责顶层设计、研制政策,区级负责组织安排、统筹落实,校级负责制定方案、具体实施,形成了市、區、校三级工作体系。在市级层面,由行政部门、研究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统筹协调,共同推动。行政部门进行政策研制,落实活动任务的部署及推动,加强过程性管理。教育研究部门加强专业指导,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设立“基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和“中小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机制实践研究”等专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加强对区、校的实践指导。信息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市教育信息与网络中心依据《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方案》开发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承担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管理、记录和考核。
  3.加强调研,整体推进
  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北京市教委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8年7月,通过网络形式开展两次专题调研。调研范围覆盖全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所有初中学校,各区教委、学校主管领导、史地政三科专任教师参与调研,样本量近2万份。从调研情况看,各区教委对活动实施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认真研究将活动开展与地方特色工作紧密结合的途径,为活动的持续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各学校将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计划、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将活动实施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凸显实践育人功能。“史、地、政”学科教师紧密合作,在多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效推进了学科实践活动要求的落实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4.强化考核,提升实效
  北京市教委研究制定了《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实施意见》,要求初中每位学生每学年应完成不少于10次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每参加一次活动,在“北京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上提交证明材料,经指导教师确认后计1分,原则上每学年累计10分,初中三年满分共计30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2018年起,活动评价结果直接计入学生中考成绩。通过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整体提升了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5.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随着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北京市教委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科丰校区、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等学校组织召开多次现场会,在京源学校召开了全市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大会,举办了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展,交流研讨学校推进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开展优秀活动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初中学校、教师、学生征集“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学习任务单”和学生活动作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学生实际获得
  1.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改革育人方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活动的组织开展,加强理想信念、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2.有效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在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联动工作,完善评价考核、教师角色分配、学年与学科任务整体规划、任务单设计与使用等各项管理措施。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科教师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而且三个学科相互借鉴、相互借力,实现了学习内容、教学资源的融合,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和实效性,为教师提供了相互融通、相互借鉴、相互提升的平台,有效引导学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
  3.强调学生实际获得
  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含的32项考核要点和62个活动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各区和学校依据活动内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研究制定区、校级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的组织实施紧密围绕学科内容,强调对认知、合作、创新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有助于扩展视野,促进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促进育人方式变革
  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充分体现实践育人功能,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校育人方式、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行合一,提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执笔人 _ 冯雪
其他文献
国家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应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让各个学段的所有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做好学段衔接和学科整合,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2012年,学校启动了“整合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探究”项目,实施至今已初见成效,其具体措施
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东城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先后下发了《东城区初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探索出了“数字德育”“蓝天工程”“我能行”“和谐教育”“快乐教育”“宏志教育”等一些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荣获“首届全国教
要真正让青年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衷地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只靠说教和生搬硬套的灌输。  评析:老套的思想政治教育,犹如无根的浮萍,漂浮在表面,不能深入人心,原因在于把功夫更多地花在外部灌输上,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让青年学生产生制度自信,让他们把自己国家的制度视作本国引以自豪的创造,以主人翁的态度看待制度、认可制度,进而遵从制度和发展制度,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始建于1958年,现开设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园林绿化、无人机应用技术、学前教育等42个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引领,科学经营,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作為使命。学校形成“三路十八湾”德育体系,组织7000多
“学校有围墙,教育无边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把孩子放到第一位,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  ——博士生导师、教授王殿军  “教育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事业。它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且使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个人价值得以彰显。”  ——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孟卫东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同时还要讲教学民主,我要努力追求物理教学的科学性
在学生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培养育人目标的驱动下,项目式学习正在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为了给一线实践者提供项目式学习可操作化的借鉴,本文从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原因、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呈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项目式学习实践。  1.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原因:实践成效为本  项目式学习通过向学生展示选择和责任、认知概念和实践活动的组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深入且持久的学习。项目式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教育者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只有从生命性角度认识教育的落实起点和目标归宿,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这是现代教育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哲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对教育的生命性做了通俗易懂而又深刻入理的阐释。2014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及变化的背景与影响,让学生学会在特定的时空下准确地分析和解释问题,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认识到和平、主动、开放是国与国之间交往时应该秉承的政策与精神,提升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导入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依据其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
学困生是指具有学习障碍但智力正常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听、说、读、写等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上存在一种或多种特殊性障碍。学困生不仅存在学业困难,而且其认知、情绪行为、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对学困生进行综合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困生自信发展。学校开设心理广播、心理社团等,使学困生不断树立自信,促进自身发展。每周三中午是心灵成长广播时间,学生自己找材料进行朗读,通过广播收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最核心要素。从区域管理的角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学校拥有更多优秀师资,是各地在教育管理中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海淀区从2007年开始,启动了面向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师阅读工程”项目,走出了一条通过“专业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之路。  “教师阅读工程”推进的途径  在“整体设计、榜样带动、分层实施”策略引领下,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有序推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