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乐读”的教学方法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堂价值的理想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巧妙地设置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上读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值,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要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堂价值的理想体现,也是母语教学传统中积淀下来的精髓。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心力专一,全神贯注,从而激发起无穷的潜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巧妙地设置各种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的朗读欲望,让学生产生想读的冲动,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上读的效率与质量。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泛舟漓江中,踩着木筏沐着江风,欣赏着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一位朗诵家来读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会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走上讲台朗读。
  二、示范点拨,教孩子们会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编排的,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点拨、读悟结合,教孩子们会读,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
  1.示范引路放缓坡度。教师以身作则范读,在教学中必不可少。教师范读既能正音,培养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感情,又直接传达出教师本人的态度与情感,其在读中流露出的鲜明的爱憎情绪可以强烈地影响学生,使师生达到情感共鸣。
  听听老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或是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将文字所蕴涵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领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理解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
  2.读悟结合以声传情。虽然朗读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指导,但不能只靠语调、语气的变化来支撑朗读,教师要提醒学生先从文本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在读中自然而然地读悟结合,读中有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进入文本,揣摩词句,体会出情味,先“意会”而后才能言传,只有情动于中,方能声情并茂。教师应该在此方面下足工夫,如果跨不过这样一个关键点,学生的情感之路就多了一个“坎”,即使读得声音再响,嗓门儿再粗,也难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鸟的天堂》一文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教学时,我让学生试读并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出这短短的一句话?”结果,学生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突出了“大”字,显然学生对上下文的感悟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的有关句子,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对话,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反复朗读比较,学生恍然大悟,应该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的,这样他们对此句理解得更深,更全面,朗读也到位了。
  三、反复诵读,促学生多读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以读为主,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逐渐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共鸣。
  “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教师不妨学一学老夫子的读法,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反复地读,一遍遍地吟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陶醉在朗读的情趣中,这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无疑会有极大的推动。久而久之,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诗文内涵,还能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春雨的色彩》一文中这样写道:“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像这样的段落,学生在经历多种形式的充分朗读后,烂熟于心,真正领略到春雨的美,从而点燃学生非凡的想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浓郁而确切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参与进来,让他们想读、会读、多读,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让课堂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责任编辑 王 芸
其他文献
【摘要】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将有限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进行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冷静思考,深入探究简约的课堂教学之道,让课堂教学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纯一点,以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简约;务实;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世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体
[摘 要]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要从形式的丰富性与艺术性上下功夫,继而加强朗读结果评价工作。教师应做到实现朗读形式的丰富化,讲求朗读形式的艺术化,做好朗读学习的评价,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面也明确提出:每个年级都应当做好默读与朗读教学的指导工作,使学生体会到语文音韵的独特魅力。  一、实现朗读形式的丰富化  朗读的方法不只一种,在教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复习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复习要求教师能够将旧知识进行合理再现,将零碎知识加以系统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复习情境的创设,让
摘要:焦度计是验光配镜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眼科光学仪器之一,它用于测量眼镜镜片的顶焦度和棱镜度,确定镜片的光学中心和轴位并打印标记,检查镜片是否正确安装在镜架中。在自动焦度计使用和检测过程中,排除仪器本身问题,由焦度計测量镜片读数支座引起的数值变化尤为显著。而支座高度的增减和支座孔径大小的变化,是引起数值变化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焦度计使用及检测中由支座带来的误差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和境美。教师要让小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策略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不同,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完全不
听的能力位于英语学习四大技能之首,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听是接受语言信息的前提,只有听懂才能正确地接受语言信息与正确地运用信息。目前农村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不高,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