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圣叹时代的小说认知与阐释——《儒林外史》的文本特点及其评点的特殊意义

来源 :红楼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史叙述大多以小说文体、题材类型或名著为小说史阶段性的界标,本文主张还可以引入小说批评的因素,将小说史的审视置于小说文本特点与接受相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儒林外史》评点中的歧见纷争昭示出这部小说文本的特殊性,亦即“《水浒》文法”与“《儒林外史》面目”的区别,而典故、素材、本事的运用与互文性的发掘、文化品味的提升与知识的揭示、主题的深化与思想的引申、内涵的多义性与评点的呼应和商榷等,正是文本与评点之间的联动,文本的特点激发了评点的新角度、新命题,后者又使前者在接受中得到更多的体认.这一小说创作与理论阐释互相生发的双重意义,其实质就是古代小说进入后金圣叹时代的体现.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全新的文人小说,《儒林外史》的突破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它的副文本现象和对叙述时间的处理.考察与《儒林外史》密切相关的种类繁多的副文本,可以深化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并揭示副文本现象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此外,《儒林外史》以人物为中心而形成了多元的、面向当下开放的叙述时间特征.关于小说时间问题的讨论不限于对错之辨和真伪鉴别,而有助于理解古典小说叙述模式所经历的深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