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必要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语法教学提出新要求,倡导教师做课堂中的指导者,不能出现满堂灌现象。如今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怎样在践行新课标的同时抓好语法教学成为难点。笔者就这些问题阐述下文,探究新课标下应用怎样的策略实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现状;英语教学原则;语法教学策略
在一个多世纪以来,英语语法在整个高中英语中的教学地位不断变化。中世纪时期欧洲迎来了翻译教学法教授语法的热潮,以读懂英语文字为目的,不重视交际功能。之后传入中国,该方法也在中国大行其道,一时间迎来语法翻译教学的热潮。随着教学体制逐渐演变改革,尤其是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等一致推崇交际语言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应当包含培养交际能力,即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以及策略能力。彼时很多不明就里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们认为该观点就是要大家抛弃语法教学和学习,致使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降再降,那是对新课标的误读。而今根据新课标内容,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了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也就是说,包括了听、说、读、写方方面面综合发展,而不是舍此取彼。文章就新课标下如何综合运用教学策略突破而今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困境进行探讨。
一、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必要性认知有误
在从事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对语法板块提不起兴趣,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只要能说流利就好,准确性可以忽视。并且认为语法太过于理论化,很枯燥,对实际应用没有促进作用,一开始态度就没摆端正,更别说兴趣了。另一类同学则是对语法极有兴趣,但是过于苛求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寄希望它能解决英语中的全部问题。他们认为学英语等于学语法,认为语法是万能的,只要学完了语法那听、说、读、写都解决了。但认真听了语法课后却发现还是读不懂文章,听不懂英语听力,不能流利用英文与他人交流,考不到高分。长此以往,同学们便越来越讨厌学习语法,甚至于讨厌英语语言学科,逐渐地越来越找不到方向,更有甚者出現越学越多,反而越考越差的情况,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他们忽视了语法只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的事实,导致语言理解能力没能提高,考试上也没有多大进步,经过三年英语学习,英语没有起色。
(二)学生学习语法时的负迁移过多
很多学生学完高中三年英语,仍然分不清英语句子成分。对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不熟悉,往往是由于初期学习时把中文中的语言知识负迁移进英语语言的学习,把中文中有的现象一一套在英文上,但两者语言是各有特点的。比如中文中没有补语而英文中有,学生只注意到相同点而并不会关注差异的地方。又比如英语有基本句式主系表结构,而中文中是不存在的,同学们便难以理解。由于一开始就没探究清楚英语的句式结构,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讲解和纠正,导致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混乱,读不懂长难句,更无法运用长难句写作。
(三)教师对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认知有误
现行的全国卷高考试卷题型稳定,自2013年,全国卷中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退出历史舞台,改为同等分值的语法填空。10个题目中约7个都有提示,这让很多老师与学生认为语法应该淡化甚至退出高中英语教学。觉得学了语法没有用处,整张试卷考得不多,平时口语中也用不到那么多,干脆舍弃语法教学时间让学生直接刷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又太过于强调语法的学习,认为英语的基本在于语法,解决英语语法问题相当于学会英语。上课往往将课文做翻译,大量记语言点笔记,大量处理课后练习,不带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不深挖课文的内涵外延,故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培养,将语言当成一个学科学习,将识记作为学习手段,讲解难而偏的语法规则,没考虑到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需求。
(四)教师对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认知有误
在现行的新课标下,要求老师要将语法纳入常规教学中,但是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灌输语法规则,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学习,忽略其语言性特点,从而又走先讲解、再背诵、最后题海战术的老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要改变自己的方法,将课堂变得有趣,从一个语法教学者变成引领者,从教授者变成引导者。但是由于多数老师本身的学习经历中,自己的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一时之间难以做出调整改变。再加上本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改变教学法是困难的,或者成效缓慢的,短期内教学效果又没有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教师便认为自己不该转变教学方法,认为语法教学还是应该沿用老方法。
(五)教师的语法教学碎片化
教师在平时设计课堂时主要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托,然而现行的教材将整个英语语法分散在各个单元,相对零散,对于该专项的教学系统性促进作用不明显,平时上课课时又紧张,一周至少要完成一个单元的词汇、语法、阅读和听力的教学任务显得相当吃力。绝大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按部就班,按单元模块顺序讲解。然而各种英语语法点无序地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学生感到繁杂、毫无乐趣、困难重重,以至对英语本身都产生畏惧感,越学越觉得学不完,认为知识点杂乱多。
(六)教师的语法教学过于理论化
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仍然采用单一的翻译法教学,单纯通过讲解、背诵的途径学习。并且教学过程中不懂得联系实际,不强调语言的交际性,不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不突出言语的实用性,违背语言教学的大原则。因此在用尽废退的大规律下,即使学生背会了大量的条条框框,也容易遗忘并逐渐产生排斥心理,让学生不仅觉得语法没用,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怎么学也学不会,最终丧失对英语语言的兴趣。
二、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策略分析
新课标指导下,一定要正确认识语法教学的地位。多数教师简单认为语法可以不用重视,因为全国卷在淡化语法考点,殊不知语法只是基础和手段,不是教学目的。所谓的淡化语法其实是突出运用,而非退出,故教师应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法以及多种教学法并应教好英语语法,从根本上改变单纯教语法规则的教学行为,学会教学过程中重视运用,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学习能力。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原则
1. 渐进性原则
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法点本身也很多,不可能一次性灌输给学生。故一定要缓慢前进,螺旋上升,再加上老师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前后语言点间的关系,学生对语法的接受度会慢慢增大。该过程老师一定要化繁为简,抓住前后的逻辑关系,逐渐增加讲解的广度和深度,慢慢展示给学生看复杂结构是如何一步一步写出来的,学生学起来才会有一层一层剥洋葱的感觉,不至于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相反还会觉得有挑战性,慢慢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2. 系统性原则
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纲挈领,给学生归纳出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讲解清楚各部分的关系。这样让学生心中的语法树有枝有叶更有根,根打扎实了,再学其他枝和叶就不会感觉繁杂且多。并且系统地教学语法让学生的逻辑性更强,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简单指导下就能够理解并吸收新的知识,自觉将经验转变为理论化为己用,遇到长难句才有分析能力。
3. 实用性原则
在教授语法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便是实用性,应当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该方面的培养,并不是说单一地背诵和刷题就行了,还要教会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要将其拓展渗透到听、说、读、写各个板块。毕竟语法不是教学目的只是手段,学生应该是依托该手段去解决学习中的听说和读写问题。语法是语言的基础,老师要成为中间桥梁将其和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深度挖掘内在和外延,才能保证学有所用。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
1. 明确教学深度
一个语言点可以有很多种变化,那么该讲解到多深才有必要,延伸多长是否有用,教师都要将其考虑在内。教学时一定要筛选相关的练习题目,避开不考的,怪偏的难题,学生产生相关疑问时,稍做分析,引導归纳即可。好比讲解定语从句一章时,老师对于as和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的区别,点到as的常见搭配即可。
2. 创设教学语境
以往学习语法一般是单句作为语境,但正因为背景太过单一才会造成难以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老师则需要调动自己的平生所学创设丰富的有层次的有教育意义的语境,不仅让学生学起来简单,还能起到教育和巩固语法知识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虚拟语气时,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假想自己是个百万富翁,那他会拿这些钱干吗用,这样就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把知识点学会,也知道语言点的实际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语法系统性意识
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主动将前一章和后一章的语言点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蛛丝马迹的联系,尽量引导学生归纳,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发觉语言内在规律。只有在对整体有清晰地了解认知时,平时和考试中才能随机应变,理解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是最终教学目的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一定要多反思总结,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务必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整体语法框架,借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3]李建军.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2).
作者简介:
陈鑫,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现状;英语教学原则;语法教学策略
在一个多世纪以来,英语语法在整个高中英语中的教学地位不断变化。中世纪时期欧洲迎来了翻译教学法教授语法的热潮,以读懂英语文字为目的,不重视交际功能。之后传入中国,该方法也在中国大行其道,一时间迎来语法翻译教学的热潮。随着教学体制逐渐演变改革,尤其是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等一致推崇交际语言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应当包含培养交际能力,即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以及策略能力。彼时很多不明就里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们认为该观点就是要大家抛弃语法教学和学习,致使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降再降,那是对新课标的误读。而今根据新课标内容,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了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也就是说,包括了听、说、读、写方方面面综合发展,而不是舍此取彼。文章就新课标下如何综合运用教学策略突破而今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困境进行探讨。
一、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必要性认知有误
在从事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对语法板块提不起兴趣,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只要能说流利就好,准确性可以忽视。并且认为语法太过于理论化,很枯燥,对实际应用没有促进作用,一开始态度就没摆端正,更别说兴趣了。另一类同学则是对语法极有兴趣,但是过于苛求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寄希望它能解决英语中的全部问题。他们认为学英语等于学语法,认为语法是万能的,只要学完了语法那听、说、读、写都解决了。但认真听了语法课后却发现还是读不懂文章,听不懂英语听力,不能流利用英文与他人交流,考不到高分。长此以往,同学们便越来越讨厌学习语法,甚至于讨厌英语语言学科,逐渐地越来越找不到方向,更有甚者出現越学越多,反而越考越差的情况,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他们忽视了语法只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的事实,导致语言理解能力没能提高,考试上也没有多大进步,经过三年英语学习,英语没有起色。
(二)学生学习语法时的负迁移过多
很多学生学完高中三年英语,仍然分不清英语句子成分。对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不熟悉,往往是由于初期学习时把中文中的语言知识负迁移进英语语言的学习,把中文中有的现象一一套在英文上,但两者语言是各有特点的。比如中文中没有补语而英文中有,学生只注意到相同点而并不会关注差异的地方。又比如英语有基本句式主系表结构,而中文中是不存在的,同学们便难以理解。由于一开始就没探究清楚英语的句式结构,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讲解和纠正,导致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混乱,读不懂长难句,更无法运用长难句写作。
(三)教师对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认知有误
现行的全国卷高考试卷题型稳定,自2013年,全国卷中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退出历史舞台,改为同等分值的语法填空。10个题目中约7个都有提示,这让很多老师与学生认为语法应该淡化甚至退出高中英语教学。觉得学了语法没有用处,整张试卷考得不多,平时口语中也用不到那么多,干脆舍弃语法教学时间让学生直接刷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又太过于强调语法的学习,认为英语的基本在于语法,解决英语语法问题相当于学会英语。上课往往将课文做翻译,大量记语言点笔记,大量处理课后练习,不带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不深挖课文的内涵外延,故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培养,将语言当成一个学科学习,将识记作为学习手段,讲解难而偏的语法规则,没考虑到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需求。
(四)教师对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认知有误
在现行的新课标下,要求老师要将语法纳入常规教学中,但是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灌输语法规则,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学习,忽略其语言性特点,从而又走先讲解、再背诵、最后题海战术的老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时要改变自己的方法,将课堂变得有趣,从一个语法教学者变成引领者,从教授者变成引导者。但是由于多数老师本身的学习经历中,自己的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一时之间难以做出调整改变。再加上本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改变教学法是困难的,或者成效缓慢的,短期内教学效果又没有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教师便认为自己不该转变教学方法,认为语法教学还是应该沿用老方法。
(五)教师的语法教学碎片化
教师在平时设计课堂时主要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托,然而现行的教材将整个英语语法分散在各个单元,相对零散,对于该专项的教学系统性促进作用不明显,平时上课课时又紧张,一周至少要完成一个单元的词汇、语法、阅读和听力的教学任务显得相当吃力。绝大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按部就班,按单元模块顺序讲解。然而各种英语语法点无序地交织在一起,这使得学生感到繁杂、毫无乐趣、困难重重,以至对英语本身都产生畏惧感,越学越觉得学不完,认为知识点杂乱多。
(六)教师的语法教学过于理论化
教师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仍然采用单一的翻译法教学,单纯通过讲解、背诵的途径学习。并且教学过程中不懂得联系实际,不强调语言的交际性,不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不突出言语的实用性,违背语言教学的大原则。因此在用尽废退的大规律下,即使学生背会了大量的条条框框,也容易遗忘并逐渐产生排斥心理,让学生不仅觉得语法没用,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怎么学也学不会,最终丧失对英语语言的兴趣。
二、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策略分析
新课标指导下,一定要正确认识语法教学的地位。多数教师简单认为语法可以不用重视,因为全国卷在淡化语法考点,殊不知语法只是基础和手段,不是教学目的。所谓的淡化语法其实是突出运用,而非退出,故教师应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法以及多种教学法并应教好英语语法,从根本上改变单纯教语法规则的教学行为,学会教学过程中重视运用,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学习能力。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原则
1. 渐进性原则
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法点本身也很多,不可能一次性灌输给学生。故一定要缓慢前进,螺旋上升,再加上老师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前后语言点间的关系,学生对语法的接受度会慢慢增大。该过程老师一定要化繁为简,抓住前后的逻辑关系,逐渐增加讲解的广度和深度,慢慢展示给学生看复杂结构是如何一步一步写出来的,学生学起来才会有一层一层剥洋葱的感觉,不至于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相反还会觉得有挑战性,慢慢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2. 系统性原则
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纲挈领,给学生归纳出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讲解清楚各部分的关系。这样让学生心中的语法树有枝有叶更有根,根打扎实了,再学其他枝和叶就不会感觉繁杂且多。并且系统地教学语法让学生的逻辑性更强,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简单指导下就能够理解并吸收新的知识,自觉将经验转变为理论化为己用,遇到长难句才有分析能力。
3. 实用性原则
在教授语法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便是实用性,应当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该方面的培养,并不是说单一地背诵和刷题就行了,还要教会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要将其拓展渗透到听、说、读、写各个板块。毕竟语法不是教学目的只是手段,学生应该是依托该手段去解决学习中的听说和读写问题。语法是语言的基础,老师要成为中间桥梁将其和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深度挖掘内在和外延,才能保证学有所用。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
1. 明确教学深度
一个语言点可以有很多种变化,那么该讲解到多深才有必要,延伸多长是否有用,教师都要将其考虑在内。教学时一定要筛选相关的练习题目,避开不考的,怪偏的难题,学生产生相关疑问时,稍做分析,引導归纳即可。好比讲解定语从句一章时,老师对于as和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的区别,点到as的常见搭配即可。
2. 创设教学语境
以往学习语法一般是单句作为语境,但正因为背景太过单一才会造成难以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老师则需要调动自己的平生所学创设丰富的有层次的有教育意义的语境,不仅让学生学起来简单,还能起到教育和巩固语法知识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虚拟语气时,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假想自己是个百万富翁,那他会拿这些钱干吗用,这样就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把知识点学会,也知道语言点的实际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语法系统性意识
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主动将前一章和后一章的语言点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蛛丝马迹的联系,尽量引导学生归纳,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发觉语言内在规律。只有在对整体有清晰地了解认知时,平时和考试中才能随机应变,理解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不是最终教学目的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一定要多反思总结,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务必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整体语法框架,借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3]李建军.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2).
作者简介:
陈鑫,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