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连喜:按教育规律办学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已经是政协会议的常客了,今年的政协会议,对饱含社会责任感的他来说又是难眠的十多个日日夜夜,他说政协,话参政,议提案,学报告……
  约访盛连喜,说容易也难。“易”在盛连喜待人和善可亲,为人豪爽大气,记者约访,爽快答应;“难”在作为大学党委书记,他的事务很多。在“两会”休会间隙,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忙碌的党委书记。
  
  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是硬道理
  
  盛连喜1972年进入吉林师范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毕业后一直在母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三十余年的高校工作经历,让他对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有着极强的敏锐性和独立的思考。
  在记者问及盛连喜今年的提案时,他言简意赅、信手拈来:“三农”问题与农村教育、教育质量、学生培养问题。当然作为高校的党委书记,他最关心的还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他说对于学校而言,质量是硬道理,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是学生就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等问题的基础。
  “温家宝总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提出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今年又进一步提出,推进高校改革鼓励高校根据就业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鼓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这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深化改革,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盛连喜介绍说。
  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已大不如过去,对此盛连喜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也应发展,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与时俱进的,基本上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我们不能以旧有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大学生。当然,有些问题也比较突出,但不能简单地否定整个群体的主流。
  现在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毕业生如何尽快地适应工作需要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据调查,美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适应工作的时间是1~2年,而我国大学生毕业之后适应工作的时间大概是三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大学实训、实习条件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短。”盛连喜认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
  每次出国考察或学习,盛连喜一直留心国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国外的大学有的也在扩大招生规模,也在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他们的探索不是在教室里、课堂上,他们有很好的实验室和实习条件。就拿实验室来说,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需要做实验随时都可以进入实验室,而这对于我国的许多大学而言目前还是有困难的。
  对此,盛连喜介绍说,东北师范大学是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大学,现在学校正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时的讲话精神,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有效途径,在认真抓好学科知识教育、努力拓展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探索并实施着“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新模式,使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基地、有经费保障和制度化。
  作为学校的党委书记,盛连喜深深地感受到,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落实好总理报告中所提出的“大胆突破、鼓励创新试验、勇于创新”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改革,改变现阶段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学生,高中阶段就分文科和理科,学文科的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就差些,学理科的学生人文素养就差些,这与我们所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愿望相悖。知识的综合性对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影响,应该从招生制度的改革来带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真正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盛连喜如是说。
  
  师者的大爱与责任
  
  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工作经历,让盛连喜对教师、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当记者问起他的教学理念时,他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大爱与责任。“第一,教师要有大爱精神,你要爱你的学生,这种爱不是生活上的简单关心,而是一种信任,一种理性和科学的爱,能够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学术思考和观点,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第二,教师要敢于要求学生,在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的同时,要善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承担起教师的责任,毕竟学生是向你来学习的,你有责任教他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方法,只有有了大爱和责任,才称得上一名称职的、值得尊重的教师。”
  盛连喜作为师者的大爱与责任,并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践行在实践中。在实践中,他曾经因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而与学生长时间的促膝谈心;曾经因帮助学生选择课程、构建知识体系,而语重心长地劝导学生;他曾经带头为身患白血病的校内外学生捐款。
  在他的课堂上,他喜欢让学生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质疑,如果在他的课堂上有学生不发言,也不提出自己的质疑,盛连喜会很严肃,他的学生常因论文质量而延迟毕业,因为他认为没有质疑、没有发言就说明学生没有思考,他不允许学生不思考。
  
  大学管理贵在尊重
  
  谈及大学的管理理念,盛连喜更是有道不完的“经”,其理念的核心只有两个字:尊重。盛连喜认为,管理大学和管理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学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是一个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是一个充满学术争鸣的活跃舞台。这样的空间更需要充分的尊重,有尊重,才有宽容,才有真正的学术民主。
  盛连喜说,东北师范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尊重的教育,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他还认为,这些都要落实在管理理念中,因为尊重才能实现民主有序。在盛连喜看来,知识分子是有个性的,个性能体现一个人的治学风格,现在大学缺的就是具有个性的治学风格,如果都同化了,教师就没有了激情,也就没有了创造的空间。优秀的大学管理者就是能为教师提供发挥才智空间,营造敢于创新氛围的人。
  有些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工作配合不是很默契,但是盛连喜与校长配合得却非常和谐。“我和校长的核心工作是创造环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我们不会计较谁的‘官’大,谁的‘官’小,遇到问题我们会协商解决,我们的关系非常好。”
  多年的高校工作让盛连喜悟出了管理的真谛——尊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尊重,办学成效就会事半功倍。
  
  学术至上
  
  一所大学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教授作用的发挥。盛连喜认为,大学加强管理并不意味着给行政更大的权力,而是意味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以治学者优先为核心理念,倡导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依法民主管理。“我想,现在都在积极地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这个制度里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倡学术民主,充分地尊重 学者,这恐怕是各个大学都在改革当中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不能让官本位的思潮侵蚀高校。比方说,我校自2000年开始在学院的层面上实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负责制,在这种制度下,对学科建设、学院发展规划,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学院经费使用等重要问题都由教授委员会决定。在学者层面上,我们扩大校学术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的权利,学校主要领导都不进入这些委员会,委员会以教授为主,由他们讨论决定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事项,决定学科建设的立项、资金投入强度等,初步实现了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大学之所以成为知识创新和先进文化创造与传播的地方,就是因为对学术的尊重。说起大学的学术权利,盛连喜滔滔不绝地向记者道出了东北师范大学多年来的积极探索。
  在大学,学术至上还体现在大学领导对自己职能的定位上。盛连喜认为,大学领导的重要任务:一是把握好大局、搞好各方协调,引领大学的正确发展方向;二是制定政策,就是搞好以“治学者优先”为核心理念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在服务经济社会、引领先进文化发展中发挥高校的作用,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很多学术问题要依靠专家来研究、来决策,学校领导不要过多地干预学者的学术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积极推进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离,其本质就是把本应属于学者的权力归还给学者,这样既可以使学校党政领导有更多精力处理学校发展的大事,又能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感到尊重不是一句空话。
  
  重视大学文化建设
  
  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分离,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切实抓好包括师德、师风的大学文化建设。目前,学术上急功近利、学术造假甚至学术剽窃的不良行为在部分教师中有蔓延之势。社会上的一些庸俗之风,诸如关系风、吃喝风、送礼风等也侵入学校,有个别教师在教学、科研上考虑个人收入较多,对学生应有的付出则考虑不到位。而且少部分人具有官本位倾向,有的唯官是重、唯官是大、唯官是从,把能否当官看得很重,真话实话少,喜欢空话、套话。
  盛连喜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机制问题和政策导向问题,但是,重视和引导不够、考核标准不科学也是重要原因。对此,盛连喜非常重视学校抓学校的软环境建设。他认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民主制度建设等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也涉及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丝毫不能马虎。东北师范大学按照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勤于育人、专于教学、勇于创新的要求践行“为人师表”的校训,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文化业务素质的提高。
  带着希望来,装满硕果归。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帷幕已经落下,但政协委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还在继续。盛连喜委员既满载而归,又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要为自己的责任而奔波,要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而忙碌……
其他文献
介绍数字电视平台IP化方案的建设目标、广播电视平台IP化的系统架构及IP化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平台方案的设计,分析广播电视IP化平台CA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