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她为什么总是“肚子疼”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经常“肚子疼”的女孩
  童童,10岁,三年级女生。三年前,征得童童的同意后,家里添了个小弟弟,爸爸妈妈陪童童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很多,懂事的童童并没有表达不满,家里人都夸她很乖。近两年来,童童经常觉得肚子疼,有时还会伴随其他部位的疼痛,情绪也很低落。家人带她看过医生,做过各项检查,查不出任何问题。医生建议家长带童童进行心理咨询。
  二、“肚子疼”的根源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霍尼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
  “同胞竞争”困扰是童童情感郁结的根源,弟弟出生后,爸爸妈妈把从前对童童的全心关注转移到了弟弟身上,忽略了童童渴望爱和陪伴的需求。童童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偏差,导致在心理和生理上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
  根据童童的情况,我和童童及其父母达成咨询目标:首先引导童童看到并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其次,尝试改变养育模式,让亲情积极流通;再次,帮助童童看到自身的力量。
  三、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1~2次咨询):利用意象了解内心世界。
  童童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有些畏缩紧张,表现出一定的阻抗。我用微笑、点头、目光认可等表示理解和鼓励,让她产生温暖的感觉;通过倾听、积极关注、共情等咨询技术,和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意象对话是从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通过诱导来访者进行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并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深度放松之后,我引导童童走进意象世界,在意象中,童童看到了自己有了弟弟后的真实感受。她告诉我伤心像一块石头堵在肚子里,冰冷冰冷的,她最想说的话是“我不想要弟弟了”。和这块“石头”聊天之后,她感觉肚子舒服多了。
  爸爸妈妈对童童的忽略,一方面让她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让她对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是个被抛弃的人。意象对话帮助童童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释放了积压的负面情绪。在意象世界里,童童看到了那个想要爸爸妈妈陪伴的自己,她开始接纳自己,肚子不舒服的症状减轻。
  我共情童童被忽视的伤心和无助,理解她对于陪伴的渴望,鼓励她把今天的感受告诉陪着一起来的妈妈。
  第二阶段(第3次咨询):体验感受,调整养育方式。
  “解铃还须系铃人”,童童的“大宝危机”需要通过改变家长的养育方式来缓解。
  我询问童童妈妈每天放学回家后母女的相处情况,童童妈妈告诉我,接童童回家后就急着去抱弟弟。童童表示看到妈妈去抱弟弟时有些难过,但也习惯了。疏离的亲子关系是童童情感缺失的重要原因,为了让妈妈看到需要关爱的童童,我引导童童妈妈在意象体验中静静地面对放学后的童童,感受童童当时的情绪。
  许多看似孩子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家长问题的呈现,孩子只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家庭养育中的问题。在母女情感得到联结之后,改变养育方式就水到渠成了。童童提出希望爸爸妈妈每天陪伴她一小时,这一小时要以她为中心。妈妈表示可以做到,同时希望童童理解他们的辛苦,询问她是否介意有时可能是其中一个人陪她。童童表示没有问题,只要那一个小时有人陪她就行。此时,母女通过一致性沟通看到了对方,听到了对方的需求,彼此关怀理解,产生新的亲子关系重建力量。
  在母女达成协议之后,为了让童童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我给童童布置了家庭作业:观察并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和关爱。
  第三阶段(第4~6次咨询):积极引导,挖掘自身力量。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看清当下的自己,便可以发挥其潜力,改变适应不良行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童童看到自身的力量,肯定自我的能力。
  我和童童一起制作“我的能量”卡片,引导她通过卡片看到那个积极的自己: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我可以独立承担一些事情,我可以照顾弟弟。积极的自我认知对童童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卡片制作完成后,我让童童按照能量卡片上的事情去做,每天在日记本上把自己做到的事情记下来。当感到肚子不舒服时,就看看日记,感受“爸爸妈妈很爱我”“我比弟弟更有力量”。
  我和童童一起整理她记录的故事,并请她大声读出来。每读一个故事,童童的眉头就舒展一点,微笑慢慢爬上她的脸庞,我能够感受到她身上满满的能量。告别时,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四、咨询反思
  家里多了二宝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父母忙于照顾年幼的二宝,很容易忽略大宝的感受。很多大寶表面看似懂事,还会帮大人一起照顾弟弟妹妹,但心里未必快乐。对于大部分大宝来说,二宝的出现并不是爱的分享,而是分割和抢夺,他们很有可能因为缺失安全感而变得焦虑。这是他们内心对这个“不安全的世界”的回应,是自我保护的本能,这时如果不能表达真实的感受,身体就会帮他们说话,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头疼、肚子疼、恶心、呕吐等。父母应创设宽松安全的氛围,和孩子沟通交流,感受孩子的需求。
  关注积极面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要素。二孩家庭中,父母应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内在力量,挖掘自身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殷小燕)
其他文献
【关键词】记忆力;初中生;记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4-0066-02  【作者简介】颜刚,江苏省建湖县宝塔初级中学(江苏建湖,2247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意图:  初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间,新的学习和交往环境、不断增加的学科科目、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必须学习和运用记忆的规律、策略,从而有效提高记忆效
一、你看见我了吗  小高,七年级男生,高大、帅气,性格外向,懂事,有礼貌,讲义气,对朋友特别好。但一学习就变懒,能不做就不做,学习成绩很差,语数外三门功课加起来不到一百分。他不喜欢班主任,也不喜欢那些听话的同学,每天在学校惹出各种事情,不是跟同学打架,就是偷偷溜进空教室搞破坏,还会在上课时讲话,甚至偷同学的钱。小高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都只读到七年级就辍学了。他的母亲原来是做销售的,因为希望能有更多
作为一名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动力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每当学生因为厌学来心理咨询的时候,我往往只是从情绪调节方面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的情绪,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让他们快乐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直到读了《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这本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学习也能变得如此快乐。  一、三层目标,成功的体验让学习变得快乐  学习的动
1948年春,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由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伟大号召。随后中共中央开始筹划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及无党派人士代表接送到东北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党合作、协商建国的盛举。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肩负起了接待民主党派代表和组织协商建国的这一历史重任。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领导和具体指挥下,东北局做了周密安排和精心组
一、情绪压抑的“大宝”  八年级的小雨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小雨的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小雨和妈妈、爷爷、奶奶同住,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小雨的妈妈曾患重病,目前已痊愈。小雨的爸爸脾气不好,会动手打她,也会在言语上打击她,这让她感到很伤心。周末在家,小雨只想一个人待在房间,觉得伤心、难过、想哭。班主任察觉到她的不良情绪状态,征得她的同意后带来进行心理辅导。  二、压抑情绪的产生  小雨的爸爸经常责骂和打击小
1954年,原黑龙江省、松江省、哈尔滨市组建新的黑龙江省,欧阳钦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在黑龙江省委工作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到1965年底、“文化大革命”之前,全省胜利完成“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基础薄弱、生产落后的边疆省份一跃成为国家的新兴重工业区、重要农业地区、主要石油木材产区和重要煤炭基地。同时为国家提供
笔名直人;生于1943年8月,江西省于都县人。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美术协会名誉副主席,北京中国东方书画院院士,北京知秋画廊专职画家,江西中山书画院画家,现居北京。  幼受庭训,先后师承著名书画家傅周海、梁邦楚、段倪等先生。七十年代以来,先后也耿聆过关山月、朱屺瞻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诲和示范。一九八四年毕业于中国书画院函授大学。近年来多次得到过刘勃舒、邱振中、梅墨生等先生的赐教。  中国美术
【摘 要】“福流”指当人们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时获得的物我两忘、酣畅淋漓的心理体验。“福流课堂”是一种让“福流”润泽课堂的课堂样态,旨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师生幸福涌动。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在“福流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福流教育”的理念,并不断开展实践探索。  【关键词】福流;福流课堂;福流教育;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
主持人语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人民大学的俞国良教授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变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服务,变问题导向为品质促进,倡导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江苏省苏州中学校依托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生态化心理教育课程基地”,积极践行“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构筑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样态:微观层面,借鉴医学循证思路,打造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心理辅导;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大多由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差造成,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否定、退缩行为等。对正处于身心重要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通过体验、探究、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你的情绪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来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