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电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电学部分的重点内容。教材从为什么常用导线是铜或铝制成的这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进而通过实验探究了什么是电阻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在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重点放在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这三个因素上,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主要的,但也只是限于定性说明。
  二、设计思想
  以新的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总的思路为:“设疑”——“解疑”——“再设疑”——“再解疑”。由“为什么不用钢铁做导线”设疑,结合演示实验灯的亮度不一样,给学生启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电阻来表示。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事例猜想:电阻大小可能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进而应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⑵、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交流合作的精神。
  ⑵、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热情,进而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难点
  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
  教师:出示一段电线,问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学生: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
  教师: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是用铜做的。
  教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教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要
  用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产量大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新课教学
  ⑴、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演示实验:P14图6.3-1,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教师: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小灯泡亮度不同。
  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并做出各种猜测,其中有说:可能是电流不同。
  设问:电流是否真的不同呢?有没有办法知道呢?
  给上述实验电路接入电流表后再做,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教师: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镍铬合金时电流大.
  教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
  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教师: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
  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
  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教师:在这里——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教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镍铬合金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等长、等粗的镍铬合金比铜丝的电阻大。
  ⑵、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
  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 kΩ=103Ω 、1 MΩ=106Ω
  教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电路有时需要较小的电流,有时需要较大电流,因此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出示书图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⑶、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通过前面的演示实验,你能得出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学生:实验中所用的铜丝和镍铬合金长短、粗细都相同,但它们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不同,说明与材料有关。
  教师:正确,请同学们看看图6.3-3给出的不同材料在导电性能方面的排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阻小的导电性能强;电阻大的导电性能弱。可以看出,导体的导电性能强,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弱。
  教师:请同学们再思考,高压输电线用的电线又粗又直,而电炉子上的电阻丝却比较细且弯成螺旋状,根据这两个实例,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导体的电阻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长度、橫截面积。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探究,请大家设计一下探究方案。
  学生:先将相同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然后再将相同材料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教师: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经过实验、分析论证,同学们进行交流。
  学生: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导线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学生: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有关,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大。
  教师总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教师: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面提到的问题啦。
  学生:高压输电线用的电线又粗又直,是为了增大横截面积,减少长度,从而减小电阻;而电炉子上的电阻丝比较细且弯成螺旋状,是为了减小横截面积,增加长度,从而增大电阻。
  3、小结
  ⑴、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⑵、电阻的符号:R
  电阻的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 kΩ=103 Ω、1 MΩ=106 Ω
  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⑶、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4、作业:
  P17-----1、2、3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前后内容衔接自然,节奏合理,重点难点得以突破。学习过程中,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并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通过本节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024000内蒙古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实践,让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就是学习高度形式化、符号化的内容,学到的都是一些撍罃知识,当他们面对不断变化的题型时,就由于适应不了而无所适从。很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家都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智能的新途径。现在的数学教学普遍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边讲边问、讲练结合、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的形
期刊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当然,行为是表像,心理素养才是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根本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不良品德的产生,主要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品德心理结构上出现了问题或偏差,不良品德的儿童往往在其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水平不及小学一般儿童。  小学儿童品德不良的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没有礼貌。二是行为粗野,出口骂人,动手打架
期刊
导数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的知识之一导数是高中数学课本中新增的内容,导数为解决函数问题、曲线问题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由于导数可与函数、不等式等许多知识进行整合,在理论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加大了导数的考查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列例方式归纳导数及其应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导数的定义    熟知导数的定义,判断导数是否存在。  例1:函数f
期刊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数学学习,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良好习惯。    一、引发思考的缘由    一些家长或朋友向我诉苦:“我们家孩子老是粗心,没有认真看清题目要求,原来他是会做的,扣了不应该
期刊
数学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都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法是从未知(要证)的结论入手,经过严谨有据的步步逆推(证)到已知为止;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证出所要求证的结论。在几何教学中,若将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联用,则能使思路大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笔者从大量的考试试卷中发现,学生对几何证明题失分非常严重,一提几何,学生就感到“头痛”,对几何证明题学生感到十分困难,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畏难
期刊
【主题词】培养 地理 兴趣  【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适时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运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古诗、成语、谜语等形象的语言描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
期刊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师应该突破过去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空、虚”的瓶颈,屏弃课堂上简单的说教。只有让儿童去切身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困惑,通过内化、外化,才能真正领悟做人的道理。而新课程《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个舞台呢?下面,我根据两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所做的一些尝试。 
期刊
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
期刊
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在教法上下功夫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中。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在不断摸索、探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轻松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是轻松学习的前提    进入初三,学生学习一门新学科——化学,如果在一开始就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如在第一堂课上,没有急着去传授知识,而是讲一讲我国在化学领域取
期刊
【摘要】利用欧姆定律解决“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际问题,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的能力;承上启下,不断完善,体现课程标准新理念。  【关键词】加深理解 提高能力 电阻    通过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中“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教学,引发了几点思考,望与同行们一起商磋。    一、从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方法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