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拥有至高的美”。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挖掘和捕捉数学课中蕴含的美的因素,通过以境激情,动手操作,有效追问,拓展素材,让学生品味数学的美。这学期笔者上了一堂《平面图形的密铺》,对此感受颇深。
  一、 创设情境,使学生泛起想象的涟漪
  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依托表象、联想和想像等展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片段一】
  师:老师住的小区门前的一条路雨天泥泞不堪,修路工人想在这路面上铺地砖,有这样三种方案(如下图)。
  师: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生:我会选择第一种方案。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二种?
  生:因为路面有空隙,会积水。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三种?
  生:因为路面地砖有重叠,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感觉不平整。
  师:像第一种铺法那样,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生活中,你还看哪些密铺的现象?
  生:人行道上的地砖是密铺在一起的。
  生2:教室的地面是正方形的地砖密铺出来的。
  生3:蜜蜂巢是由六边形密铺成的。
  ……
  师:的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密铺,图形密铺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学生在这种熟悉又亲切的背景素材中,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图形密铺,进而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密铺现象,在美的感受中不知不觉地感悟了数学知识,为下面深入探究图形密铺的特征作了铺垫。
  二、 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正如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是“再创造”,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
  【片段二】
  师:长方形能不能用来密铺?正方形呢?
  生: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由一个个长方形墙砖密铺而成,地面就是由一个个正方形地砖密铺而成的。
  师:平行四边形能不能用来密铺?请同桌合作拼一拼,验证你们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师:如果有很多平行四边形,还能密铺吗?
  生:能!能向各个方向无限制地密铺下去。
  师:还有别的铺法吗?
  (学生展示铺法)
  师:图形只要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那么三角形能密铺吗?
  (学生动手操作,演示铺法。)
  师: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相等的边拼在一起。
  师:如果不铺,你能说明三角形也能密铺吗?
  生: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能密铺,三角形也就密铺。
  师:如果将钝角三角形换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行吗?为什么?
  生: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们也都能密铺。
  师:梯形能密铺吗?为什么?
  (学生同桌说一说。)
  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与分析等思维方式和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提高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有效追问,激起学生深入思考
  有效的课堂追问能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将粗浅的“体验”升华,发现事物的规律。
  【片段三】
  师:三角形能密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也能密铺,那么一般的四边形能密铺吗?
  (学生动手尝试后汇报交流。)
  师: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把相等的边铺在一起。
  师:这说明图形能否密铺和边是有关系的。除了和边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有关。
  师:与角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一个接拼点都是∠1、∠2、∠3、∠4凑在一起的。
  师:这是巧合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l、∠2、∠3和∠4拼在一起,就能密铺呢?请讨论。
  生:接拼处的4个角拼起来是一个360度的周角,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因此,一边形也能密铺。
  当学生知道图形能否密铺与边有关系后,我没有让学生停留于现状,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出能密铺的图形的条件:图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学生在释疑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思维的突破与发展。
  四、 素材拓展,使学生品味数学之美
  笔者认为,数学课中可挖掘的人文素材是极其丰富的,应在知识的基础上使数学与人文相融,在融合中获得升华。
  【片段四】
  师:用一种平面图形能密铺一个平面,用两种甚至更多种的平面图形也能密铺一个平面。出示由多种平面图形合起来密铺的图案如下:
  师:(介绍密铺的历史背景)
  (学生欣赏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创造的密铺图案。)
  师:希望大家学了今天的知识,能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智慧创造美。
  (学生在七巧板中选择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成一个奇妙而有趣的平面。)
  让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密铺图案,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就能在活动中“了解数学艺术,体验数学魅力”,从而使数学知识在学生内心得到升华,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教材经过几次改编,日常用语、词汇、人物都有所变动,甚至有的内容都精减了,但是英文儿歌没有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英文儿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英语儿歌,让英语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  一、 用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说、爱唱,英文歌曲的学
期刊
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它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显示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绝对不是简单地展示,而应该努力提供给学生最优化的教学资源。笔者从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设置问题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了许多宁静和思辨,少了许多浮躁和肤浅。但是有的体育课堂仍无视体育教学的基本规范,为了追求课堂“出彩”而急于求成,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而盲目提高,为了追求设计效果而置学生于不顾。面对这些剑走偏锋的“新”课,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吗?体育课应该遵循哪些规范呢?  一、 教学目标的规范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的教学结
期刊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品德课程教学最优化,能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从实践操作层面谈谈如何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演绎灵动品德课堂。  一、 以教材为圆心整合学科资源  1. 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现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如六年级《天有不测风云》一课,其目的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可怕性,以及我们应如
期刊
(苏教版)二年级(下)  《蜗牛的奖杯》  【教学片段】 苏教版二年级(下)《蜗牛的奖杯》  片段1  师:现在,你呀,就是那只和小蜗牛比赛飞行的小蜜蜂。你看到蜗牛飞在前面,会怎么想呢?  生:蜗牛呀,你的飞行本领可真大,这么一会儿时间,就把我远远地甩下了。  师(面向另一个学生):美丽的小蝴蝶,你有什么话要对蜗牛说吗?  生(做翩翩起舞状):蜗牛哥哥,你飞得好快呦,等等我呀!我们真的不是你的对手
期刊
随着社会人员流动,小学校园里出现了外地的孩子,甚至有国外的孩子,这些孩子多多少少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作为人民教师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较好地选取多元化的媒介和材料加以应用和融合,想必会挖掘出更多的个性化作业,师生们也会更热情地投入到这精彩的天地。  一、 个性的激发与尝试  我们经常会听到“个性化服饰”、“个性化家居”、“个性化教育”等这些都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大概意思就是区别于他人,
期刊
新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中,并赋予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的劳动技术与教育进行了重组和拓展,从而超越了传统劳动教育与技术的课程内涵。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下,怎样发挥劳技的作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呢?  一、 与研究性学习联姻,提升劳技教育价值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期刊
【背景】  苏教版品社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课《可怕的物种入侵》的知识目标是:了解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有害物种入侵的方式;理解生物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  教材分为“奇怪的现象——难以估量的损失——防患于未然”三个部分。在“奇怪的现象”部分介绍了水中恶魔——食人鱼,是亚马逊河流域特有的物种,被当地人称为“水鬼”“水中恶魔”。仅在巴西的一个州
期刊
有效教师有许多共性的人格特征,其中首要的就是激励性人格。  他们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对学生很支持,充满热情。他们很自信,会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通过不同方式的激励,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满足。他们讲课全身心投入,极富表现力,充满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他们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很耐心,坚定地认为学生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他们热心而幽默,为学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轻
期刊
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学生往往来不及思考,生生交流不易充分,感悟和体验也不容易深刻。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学习不能指望一朝一夕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把握时机,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侯一定要慢。对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重点环节,定要放慢节奏,精心发掘,细细品味,文火慢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悟透,弄懂,以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