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导入也需“求实”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起始,是教学目的的映射,是引导学生思维、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原理的导火索,起到穿插引领整堂课的作用。这个环节学生的体验、顿悟、触引,影响着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形成、数学思考习惯的养成等。
  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引入的重要性,但如何使这一环节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却是一件难事。有的设计过分注重形式,学生有了兴趣,却忽视了作用;有的组织了探究活动,却不能使活动行之有效;有的问题设置得很多,却因未能考虑学生思维的渐进性致使学生抓不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过分注重知识目标,却忽视了必要的数学思考……因此,弄清如何使课堂引入更有效,显得十分迫切。
  既然课堂引入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花里胡哨的引入自然不适用于数学课堂,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引入,只要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牢牢抓住一个“实”字,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好引入环节,就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情境创设需实际
  数学是一门富含概念、公式、定理的学科,在内容上显得十分枯燥。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特别地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创设生活化、趣味性的数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建立数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使之能恰如其分地起到效果。
  如:在七年级《认识不等式》这一课中,一教师就能很好地利用实际,让学生感受不等式。
  (一学生课前将班级所订的牛奶分发给学生。)
  师:我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眼就读出人的身高。要不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都说好,老师在第一个学生的耳边悄声说出他的身高)师:我说得对吗?生1:对。
  教师接连猜中了四位学生的身高。其他学生都很惊奇,被猜中的四位学生却暗笑不已。
  师:要不让他们四位来解决你们的疑惑?
  生1:老师说我的身高小于2米。生2:老师说我的身高大于1米。生3:老师说我的身高不超过1.9米。生4:老师说我的身高不等于1.5米。学生大笑。
  师:我们常常用一些词来表示不等关系,比如哪些?学生踊跃回答。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种不等关系,你能举些例子么?学生不回答。
  师:其实你们手边的牛奶盒上就有。生1:(很兴奋)我发现了,牛奶盒子上写有能量≤800千焦。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发言。
  师:我们来写一写常见的不等符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效利用“实际”,比如通过“猜学生身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手边的“实物” 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了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经历了不等关系与不等符号之间联系的建立;同时通过寻找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为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作了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既简单又高效,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内容选择需扎实
  某教师甲在中考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引入部分繁、难、偏,涉及考试的题型面面俱到。教师乙在设计引入部分时就只提出了三个问题。
  已知方程x2+2x=8.问题1: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这个方程。问题2:不解方程,试说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问题3:不解方程,你知道x1+x2,x1x2,x12+x22的值吗?
  以上三个问题,涵盖了中考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所有的知识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课堂引入的内容如果太难,既起不到作用,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会导致学困生的产生。一堂好课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是否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因此,内容的选择要实在,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或可能解决所列的问题,再让这大部分学生带动剩余的学生,使每个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从而让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变形、深化,为解决复杂问题打好基础。
  三、探究活动要实效
  “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注重探究性学习”,诚然,数学课堂中,探究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中就提到:“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探究活动”。但是,很多的课堂,探究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效果却不怎么样。
  一教师上七年级《钉尖着地的机会》这一课时,设计的活动为:①两个学生组成一组,一学生抛图钉20次,另一学生记录钉尖着地的次数;②汇总全班数据,计算钉尖着地的频率。
  这一活动学生情绪高涨,有认真抛图钉的,也有趁乱浑水摸鱼说笑话的。汇总数据时,出现的实验结果是:钉尖着地的机会是94.35%,课堂热闹得很,教师急得团团转。
  显然,这种所谓的探究活动偏离了探究的目的,是失败的。这位老师没有对探究活动作必要的分析与预测;没有思考这个实验的操作要注意什么;没有让学生意识到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是什么;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没有利用好“错误”作为知识的生长点,等等。
  总之,课堂引入无论是创设怎样的情境、选择怎样的内容、设计怎样的变式、组织怎样的探究活动、编排怎样的问题,都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知识本身和现实生活,切实、扎实地通过实效的引入使数学更具数学味,又不乏吸引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科技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组织自身创造价值的资源,是各国在确立未来发展目标时所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利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矿业开采是人类获取矿产资源的基本手段,它利用并加速地球的地质大循环过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人类的矿业开发活动也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的自身安全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只顾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自然资源的保护,造成巨大的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率下降,直接威
本文是通过参与多个城乡一体化地籍项目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随着“以图管地”和“城乡一体化地籍”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更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为国家开放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在这样的发展
光能资源是最重要的气候资源之一,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现象的主要能源,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是衡量光能资源的三个重要指标。其中,太
北部湾是我国的南大门,是西南地区出海口最近的区域。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内地表覆盖等发生了剧烈变化,其对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影响亟待评估。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