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度 平安过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旦与新春佳节将至,家人团聚、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真是热闹,可是很多老年人平时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若饮食不合理,情绪失调,很容易导致机体不堪重负,带来健康隐患。
  提起去年的春节李大爷仍然心有余悸,那一年他正好70岁。大年初二儿孙们一共20口子来给他拜年,把老爷子高兴坏了,又是抽烟喝酒,又是熬夜打麻将,可玩着玩着老爷子突然间左手不听使唤了,话也说不出来了。儿女们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小中风,经过半个月的积极治疗,老爷子总算挺了过来,虽然躯体上没留下后遗症,但心理上却留下了阴影。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他奉劝老哥哥老姐姐们一定要悠着点儿,凡事要有度,平安过大年。
  细心防病是关键
  严泽
  两节的易发疾病主要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人们因为节日改变生活方式有关。
  首先,今年的两节正处于冬至到大寒节气中,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中医认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中,隆冬寒邪伤人最重。现代医学也指出低气温对人体有诸多影响,如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循环阻力的增加、增加左心负荷,从而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腹部受冷容易导致胃肠痉挛;寒冷使鼻黏膜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从而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的疾病;寒冷还会导致血凝时间缩短、血沉加快,容易生成血栓。
  第二,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外出聚会游玩活动增多,饮食摄入量增多,这又增加了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的发生几率,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突然增加的外出活动对于老年人而言又容易导致摔倒、骨折。
  我们以中风与急性冠脉综合症为例,来具体谈谈两节期间易发疾病的预防。
  1.预防中风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其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具体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即我们熟悉的脑梗死与脑出血。节日期间外出增多,容易为寒邪侵袭,亲友聚会情绪容易激动,这些都是中风发生的主要诱因。
  预防中风首先要做好保暖工作,外出增加衣物,衣物不仅要保证保暖性,而且要宽松、柔软,保证体表血液循环顺畅。情绪激动诱发中风,是因为其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压升高,调控情志是预防中风的关键环节,要避免紧张、激动、过喜过怒,同时避免劳累。
  2.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最严重的情况,为冠状动脉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继而导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严重进展性的疾病谱。
  预防ACS的发生首先也要避免受寒,中医学认为寒邪收引、凝滞,寒凝则血瘀,导致脉道闭塞不通,从而引发心痛(ACS)。现代医学指出:寒冷刺激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痉挛,直接影响心脏的血供,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气温骤降要时要减少户外活动,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睡眠。
  其次饮食起居也要注意调摄。禁烟禁酒,控制热量与脂肪的摄入,避免过饱,尤其晚餐以8分饱为宜,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坐便排便,避免努责,因为腹压过高会导致ACS发作。上午6~11时是冠心病高发期,因此睡醒后应静卧半分钟后再缓慢坐起。另外注意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激动、紧张。
  专家简介
  侯中伟:针灸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教授。针灸推拿学院特色疗法推广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委员会委员、北京针灸名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
  严泽: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博士,包头医学院中医系讲师,主治医师。
  田昕: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陈岩: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教学部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张清怡: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系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元旦、除夕皆是佳节团圆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美味佳肴。亲朋相聚,欢乐开怀,老人若小儿一般难拒美食的诱惑而大吃大喝,则贻患无穷。如何使老人做到佳节期间食养有章可循,有“谱”可依?
  吃顿养生团年饭
  陈岩
  食宜适度
  1.食宜定量 老人咀嚼及吞咽能力较弱,进食应每餐定量,饥饱适中。如果节假日大饥大渴时暴饮暴食,饥渴难耐时急食暴饮,或食欲欠佳时勉强进食,此等饥饱无常皆可影响健康。
  2.食宜规律 按时进食,使食物在机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所以老人宜每天三四五顿,每餐七八分饱。
  3.食宜缓和 细嚼慢咽可以充分磨碎食物,促进唾液的分泌,有利肠胃消化吸收。若囫囵吞枣,快速进食,则老人尤易发生吞噎、呛逆等现象。
  4.食宜鲜洁 对于将食之物,日供所需,须要卫生,新鲜洁净,提倡熟食,防止病从口入。
  5.食宜软烂 老人胃肠功能渐弱,食物应易消化,以软烂为宜。采用蒸、煮、炖等方式烹调食物,选取汁、粥、汤羹等形式进餐。
  6.食宜清淡 清淡饮食常以五谷杂粮为主食,以豆类、蔬菜、瘦肉、植物油,以及适量的动物脂肪为副食。尽量少荤、少油、少糖、少盐。尤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患往往与高热量、高脂饮食密切相关。
  食宜有谱
  1.均衡营养 老人食物宜多样,优势互补,避免饮食内容单一或偏食,防止偏简求精,促进全面营养,平衡膳食。
  2.合理搭配 食物之间或食疗药膳应当合理搭配,趋利避害,宜荤素结合,粗细杂食,寒温适度,顾护脾胃,避免食用不利于老人健康及加重或恶化病情的食物。
  介绍几种易消化、富营养、适合老人的佳节食谱:
  莱菔子粥
  (《老老恒言》)
  【组成】莱菔子15g,粳米100g。
  【制法】莱菔子炒熟,研成细粉备用。将粳米洗净入锅,放莱菔子粉,加适量水,用武火煮沸,改文火熬成粥即可。
  【主治】消食除胀。适用于食积者。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用。
  【注意】莱菔子有耗气之弊,不可久服。不宜与人参同用。
  糯米内金粥
  (《食疗本草》)
  【组成】鸡内金15g,山药45g,糯米50g。
  【制法】山药、糯米洗净备用。鸡内金洗净入锅,加适量水,先武火后文火煮1小时,放山药、糯米继续煮至烂熟即可。
  【主治】健脾消食。适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者。
  【用法】每日2次服用。
  玉米须茶
  (《百病家庭饮食疗法大全》)
  【组成】玉米须30g,茶叶5g,白茅根30g。
  【制法】沸水冲泡。
  【主治】适用于水肿及合并高血压病者。
  【用法】代茶频饮。
  清蒸茶鲫鱼
  (《活人心统》)
  【组成】鲫鱼1条,绿茶20g。
  【制法】鲫鱼去除内脏,保留鱼鳞,冲洗干净,茶叶装入鱼腹内,用纸包裹鱼,放入盘中。上笼锅蒸至熟透即成。
  【主治】清热生津,补虚止渴。适用于消渴多饮。
  【用法】佐餐食之。
  雪羹汤
  (《古方选注》)
  【组成】海蜇50g,荸荠4枚,食盐适量。
  【制法】海蜇洗净,荸荠去皮洗净,切块后入锅,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即成。
  【主治】清热化痰,润肠通便。适用于痰热咳嗽,大便燥结。
  【用法】每日1~2次,食料喝汤。
  【注意】虚寒者不宜食用。
  总之,佳节豪饮畅食之际,老人应节制饮食,食之有“谱”。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救治急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6例,对所有患儿进行急诊救治,分析其救
目的:分析比较OsstellTM和Periotest?系统测量种植体稳定性.方法:选取73例患者,共植入118颗种植体;均使用OsstellTM和Periotest?系统分别测量种植体植入时和修复前的稳定性,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按照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分为
肠套叠在我同约占肠梗阻总数的20%,绝大多数患者为婴幼儿。本文就我院1983~1992年收治的128例总结报告如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84例,女44例,年龄2个
教学目标:(1)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和方法。(2)利用已有经验,结合具体操作,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擦伤等开放性损伤、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及骨折的处理
胸腔积液是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笔者结合所在医院诊治的217例资料,探讨其病因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7例胸腔积液均为住院病人。通过血生化、免疫
自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以来,有关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便屡见不鲜,这类研究对于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在界定了盈余管理
3D打印技术(又称为3D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项新型制造技术.目前,3 D打印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许多专业领域,在口腔医学专业范围应用于修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锻炼对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2017年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9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
昆虫王国开运动会啦,设有七个有趣的项目:挖土、跳高、爬树、采花粉、吸树汁、吸花蜜和吃谷物。在这七场比赛中,每场都有三位不同的昆虫选手参赛。请你作为此次运动会的裁判,评选出每场比赛的冠军。如果你了解这些昆虫参赛选手,请充分运用你的知识。如果你对它们不熟悉,那么请认真观察图片,答案其实就在图片的细节中。  第一场:挖土比赛,参赛选手分别是蝼蛄、螳螂、蜻蜒。  第二场:跳高比赛,参赛选手分别是蝗虫、土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