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穗方,男,广东省经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职业教育管理和学制。发表专业论文《加快广东高教大众化进程,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论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学制系统的构建》等。摘要:职业需求与职业能力缺失的结构性矛盾,是中职教学改革需要面对的紧迫问题。客观看待和理解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价值和定位,坚持教学全过程的职业能力导向,实现中职教学价值以及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最大化,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的意愿。本文从中职职业能力的内涵和认知,职业能力教学的现状、问题和视野,职业能力教学的要素,职业能力导向的学习重点等多个维度,探索并提出强化中职教学职业能力导向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职业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08-05历经教育实践和职业实践的检验,职业能力被公认为中职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竞争力。职业能力好比游卡尺,校内量度教育教学质量、校外量度人才培养成果。中职毕业生的职场口碑源于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教学管理、学校治理成效无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作为标杆。因此,职业能力导向是中职教学的基本及关键导向。在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坚持职业能力导向,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才有方向、效能和质量。
一、中职职业能力的内涵和认知
职业能力的内涵,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兰德(McClelland)博士的诠释:职业能力是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综合体。前两种能力我们可以概括为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限于篇幅且考虑适用性和宽泛性,本文着重表达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Key Skills,又称为“关键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除专业能力之外必需的一种职业基本能力,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
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测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大纲》(第一版),这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专家联合开发研制的一项标准化测试,给学生和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核心能力、技能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能力树立了标杆。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在于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情境下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照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等级标准,中职学生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应是初级标准至中级标准等级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沟通方面。基本了解、掌握职业沟通基础理论、沟通技巧并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理解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能进行一般或较复杂的社会交际,取得一定或较好的沟通效果;适应初、中级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第二,团队合作方面。基本了解、理解个人与团队关系、团队合作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具备职业态度、基本能力,胜任一般角色,直至基本具备良好合作及和谐关系,独立完成任务,胜任骨干角色。第三,自我管理方面。基本了解、理解自我管理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对自我管理有一定认识、具备一定能力、取得一定效果,直至有较深刻认识,具备较强能力,自觉运用基本理论,取得较好效果。第四,职业能力方面。具备基本知识水平、知识积累和逻辑分析,可作常识判断与选择,直至具备一定水平,常识选择与判断较为准确;有言语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表达基本能力,直至能力良好,文字较准确、得体,有较强逻辑性;对数字、图形、演绎和类比,具备一般逻辑推理能力,直至做出较为恰当、合理的逻辑推理;具备数据资料综合比较、分析计算和推理判断能力,直至做出较为精确的比较、计算和推理判断。
概括地说,中职学生今天的职业能力就是明天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中职教育层次,职业能力无疑是首要的教学定位,是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是教育评价的关键尺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与将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具备与将来职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职业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08-05历经教育实践和职业实践的检验,职业能力被公认为中职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关键竞争力。职业能力好比游卡尺,校内量度教育教学质量、校外量度人才培养成果。中职毕业生的职场口碑源于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教学管理、学校治理成效无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作为标杆。因此,职业能力导向是中职教学的基本及关键导向。在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坚持职业能力导向,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才有方向、效能和质量。
一、中职职业能力的内涵和认知
职业能力的内涵,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兰德(McClelland)博士的诠释:职业能力是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综合体。前两种能力我们可以概括为职业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限于篇幅且考虑适用性和宽泛性,本文着重表达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Key Skills,又称为“关键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除专业能力之外必需的一种职业基本能力,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
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证测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大纲》(第一版),这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专家联合开发研制的一项标准化测试,给学生和从业人员提高职业核心能力、技能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能力树立了标杆。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在于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情境下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照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试等级标准,中职学生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应是初级标准至中级标准等级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沟通方面。基本了解、掌握职业沟通基础理论、沟通技巧并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理解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能进行一般或较复杂的社会交际,取得一定或较好的沟通效果;适应初、中级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第二,团队合作方面。基本了解、理解个人与团队关系、团队合作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具备职业态度、基本能力,胜任一般角色,直至基本具备良好合作及和谐关系,独立完成任务,胜任骨干角色。第三,自我管理方面。基本了解、理解自我管理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对自我管理有一定认识、具备一定能力、取得一定效果,直至有较深刻认识,具备较强能力,自觉运用基本理论,取得较好效果。第四,职业能力方面。具备基本知识水平、知识积累和逻辑分析,可作常识判断与选择,直至具备一定水平,常识选择与判断较为准确;有言语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表达基本能力,直至能力良好,文字较准确、得体,有较强逻辑性;对数字、图形、演绎和类比,具备一般逻辑推理能力,直至做出较为恰当、合理的逻辑推理;具备数据资料综合比较、分析计算和推理判断能力,直至做出较为精确的比较、计算和推理判断。
概括地说,中职学生今天的职业能力就是明天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中职教育层次,职业能力无疑是首要的教学定位,是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是教育评价的关键尺度。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与将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具备与将来职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