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比较分析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058002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周是一种政府主办或支持的城市设计文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的设计活动,活动的类型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设计周的总体形象设计与普通的视觉形象非常不同,要具备较强开放性、包容性、概括性、综合性、系统性、延展性、快速识别性等特征。很多城市都举办了设计周,并且设计了自己的设计周视觉形象,但由于地区经济和设计水平不同,这些视觉形象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问题原因。
  关键词:系统性 开放性 延展性 文化传承
  一、设计周视觉形象的系统性
  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应该具有系统性,它们的应用范围决定了它们具有统一的特征,同时又要有较强灵活性,可以有变化,可以适应各种场合和媒介,但是又不能失去整体统一的特征。理想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在一个系统框架下的,能够灵活变化和统一。
  2018深圳设计周的视觉形象就很好地呈现出适应系统性的特征,它的视觉来源是由深圳设计周原有的标志提取出的立方体模块的单元元素,设计周的主视觉图形,辅助图形、环境导视系统、胸牌、条幅、媒介界面,全部是有橙色的单元立方体模块组成,由于所有的图形、形状都是由单元模块组成,即使再多变,都会统一在一个系统下,具有相同特征,并且主色彩也是只用橙色和荧光的蓝紫色两种颜色,非常统一系统。但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需要,橙色单元模块会组成不同的辅助图形或辅助标识来传达具体信息。
  2018南京创意设计周的形象也是由重复的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拼接起来的,颜色也只采用粉、蓝、灰、黄四种颜色。其他设计周视觉形象设计在系统性上的处理都用了不同办法,大多是在文字图形、颜色、形式上找统一,但是系统性并没有前两者系统性强,所以可以总结出模块化、元素化组合的视觉形象系统性最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最好。
  二、开放性,延展性
  设计周是一种大规模的、公共的设计文化推广活动,不仅仅针对设计师,更针对所有社会公众,设计周的视觉形象在不同场合、媒介下都要有良好的适应性,所以设计周的主视觉必须是开放的,可以延展的,并且象征着设计周的创新动力。
  2018深圳设计周的主题是“设计的可能”,传达的是设计结果的未知性,要传达这样一个主题需要设计出一套开放式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者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开放式的视觉形象衍生出更多变化,更多可能性。他们邀请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开发这套视觉形象系统,同时还引用了设计编程软件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开发创造。
  2018南京创意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虽然变化多端,可以随意组合,但是这只是设计师的个人设计活动,并且这个视觉形象系统是平面的、二维的,这也限制这个视觉形象设计在三维空间中延展。
  2018武汉设计周和2018北京設计周的视觉形象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强,但是元素的结构关系和形式过于固化,开放性和延展性不如深圳和南京。
  三、文化特征的传承
  品牌文化传承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公众对品牌的信赖。设计周不是一种临时的活动,它是一个有历史传承的活动,它可以成为一种代表一个城市的创意活力的名片,也可以成为一个设计活动品牌,作为一个品牌就要有它的文化。作为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就是视觉形象的传承,深圳设计周的视觉形象文化就是模块的衍变。2017年深圳设计周的视觉形象选用模块化心形的重复和增殖,2018年设计周的标志中的模块继续延用,并导出单一模块进行开放式组合,这形成了深圳设计周的品牌视觉特征。北京设计周的视觉形象传承的方式是品牌主色——透亮的天蓝色的在设计系统上的贯穿始终,但是图形上没有传承的依照,每一届都迥然不同,上海设计周的视觉形象传承特点也是在主色调上,延用主标志的粉红色,图形上也没有传承的视觉基因。
  结语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我们会发现设计周的视觉形象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视觉设计体系。复杂的原因是它的设计要照顾众多横向和纵向的关系,横向上面要照顾到各种活动内容、各种媒介、各种子品牌、附属关系;纵向上面要照顾历届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品牌文化传承。说它简单的原因是设计周的视觉设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视觉体系、视觉框架、视觉逻辑,并且这个体系框架是灵活开放的,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和组织者进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崔生国.标志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耿涵,易晓.标识的开放性趋向─费城艺术博物馆的视觉形象系统分析[J].装饰,2015(261):118-119.
  [3]张慧娟.辅助图形在视觉形象系统中的延展性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6):42-43.
  [4]席佳斌.标志的再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30-32.
  作者简介:刘士圆(1982—),男,汉族,吉林通榆人。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助教,主要从事设计基础、视觉传达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个性化教学在中学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常不错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然后探讨了个性化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提升音乐课程的教育效果,全面发展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中学音乐 个性发展 教学应用  一、个性化教学及其特征  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教学
期刊
摘要:古筝在云南地区的发展也有悠久的历史,且在云南音乐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从最早的秦开五尺道开始,陆续有一批汉族移民进入到了云南,并带去了汉族的音乐文化。本文旨在从古筝在云南的传承发展以及古筝在如今社会中生存现状与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古筝在云南的传承,并对这一音乐文化现象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詞:古筝 云南 传承  云南是个兼容并包的省份,随着秦开五道,汉族人民带来了内地的音乐
期刊
摘要:工业风景与摄影媒介作为机械时代的产物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工业题材是早期进入到摄影领域的题材。工业文明、技术革新改变了大众视觉观看方式,突破了绘画式的“客观”。当今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在当代艺术中对早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影响的探讨成为贝歇夫妇所关注的对象,这与贝歇夫妇继承的新客观流派、新地形流派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大流派都是关注工业题材以及工业文明对于社会、自然的影响,在这两
期刊
摘要:作为视觉表达的重要形式,插画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插画中的绘画技巧也能够在视觉传达中得以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视视觉传达设计,而且插画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介绍插画的创作特点,针对插画在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视觉传达领域中的应用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插画 视觉传达 应用  通常意义下,插画存在于正文之间,也有一些创作者在独页上展现插
期刊
摘要:红色纪念馆是对我国革命历史保护与传承较为重要的地方,主要是以革命文化为主体,在展示与陈列的过程中突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目前红色纪念馆在陈列展示设计期间存在一些问题,这对纪念馆传承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要采取有效方法对红色纪念馆陈列展示设计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全面提高设计质量。  关键词:红色纪念馆 陈列展示 设计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是演唱者将自己对所唱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具有一定美感的声音传达出来,以其充满美感的听觉形象来感动听众。演唱者需要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态度,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音乐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形成相应的声乐演唱技巧来胜任声乐演唱任务。  关键词:情感 文化底蕴 音乐思维 演唱技法  一、演唱者要对生活充满热爱  声乐是演唱者抒发情感、展现音乐技巧的主要形式,一个优秀的歌者不仅具备良好的声乐技巧,
期刊
摘要:自人类诞生以来,文化与语言也随之产生。“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文化在语言表达、思维方式方面存在差异,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交流  近些年,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词对词、句子对句子的技术性的工作,轻视了其中的技巧性和艺术价值
期刊
摘要:陶瓷制品的发展以及工艺技术的革新代表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装饰艺术的载体,陶瓷工艺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装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陶瓷工艺的现状以及装饰艺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陶瓷工艺技术各个环节对装饰艺术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陶瓷工艺 装饰技术 陶瓷装饰艺术  一、陶瓷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  (一)窑炉温控以及烧制技术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
期刊
摘要:胡金铨无疑是一位武侠电影类型中的作者导演,他所追求的艺术主旨、美学特点、文化内涵、人物关系都很“胡金铨”化。他以京剧、中国画为视听载体,以儒释道信仰为文化载体,践行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追求。本文从武侠电影类型中的作者导演、书写多元中国文化的作者导演、作者性形成的原因三个角度论述胡金铨导演的作者性。  关键词:胡金铨 作者导演 形成原因  曾有学者把华语电影界定为“主要使用汉语方言,
期刊
摘要:1997年,香港回归。彼时的中国已经是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洗礼,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打造,电影的艺术审美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香港回归后,两地电影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更加紧密,其声音的变化发展也映射着很多关于文化方面主动融入的内容。目前,香港和内地电影市场在积极交流之中互惠共进,使以此为纽带的文化桥梁也搭建得愈加坚实。  本文将从音效、音乐、对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