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类词语主要指“闲着哩”“闲的”“闲闲的”等含有“闲”的词语.除了“闲着哩”普通话用例较少外,“闲的”“闲闲的”在普通话和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均较为常见,但两者的用法和意义却有一定的出入.这种差别能较好地解释王小波《黑铁时代》涉及“闲”类词语的歧义现象.兰州及周边地区方言中的“闲”类词语的特殊用法是近代汉语用例的留存,现则为以西北方言为代表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从逻辑层面看,《水浒传》情节分为“因”“果”两部分.佛教提出因果业报、积德赎罪、善恶转化等观念,影响小说创作思维与读者的文化心理.《水浒传》是在史料文献记载的基础上,结合“说话”、小说、杂剧等民间文艺发展而成,属世代累积型小说.故事叙述梁山好汉种下“恶因”却结出“善果”,情节看似矛盾对立,实则以“忠义”为纽带,演绎“恶业”的转化过程,统一于“因果相应”的内在逻辑,既体现佛文化对叙事思维的影响,又具劝善教化的深刻意蕴,契合民众普遍的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