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书中提到:“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好奇心能够促使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究,去思维,因此,学校教育要激发并保护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校的“发现 ”课程体系正是立足于儿童的这一特点进行宏观整体设计,以国家核心课程为基础,通过多学科的实践和融合,实现基于学科的拓展与延伸。基于此,“发现 ”科学学科的课程设计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立足“发现”的思维培养
基于三年级以“我们身边的蔬菜”为主题的“发现 ”课程,科学学科设计了“蔬菜王国思维导图”的拓展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的科学问题,并尝試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培养科学思维和态度,学习与同伴交流、交往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够确保国家核心素养的落地。
课程从“学生知道蔬菜是植物,却对餐桌上的各种蔬菜一无所知”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分类数蔬菜的游戏化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蔬菜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去观察,运用科学知识尝试对蔬菜进行分类。当学生面对分类标准多元化的问题时,教师再通过提供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带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几十种蔬菜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课程内容看似简单,却有效、有趣。首先,“蔬菜”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学生对蔬菜的观察和发现均出于自发,在经过课堂的学习后,会发掘科学学科的学习无处不在。其次,分类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合作能给有促进学生的交流分享,培养社交能力。最后,教师提供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立足“发现”的诗词科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科学课标强调:“教学中应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为了在小学科学学科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学科在三年级“发现 ”蔬菜课程的实施中,设计了主题为“诗词里的蔬菜科学”的拓展课程。
诗词,是学生接触自然界的一个窗口,但它只是大自然的一面。面对大自然,我们除了可以用感性去体验它产生的艺术作品外,也可以用理性去探究它蕴含的科学知识,即大自然的另一面。只有双面同时被感知和接受时,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诗词的韵味,体会自然科学的魅力。“诗词里的蔬菜科学”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蔬菜王国思维导图”“蔬菜面塑”“制作蔬菜拼盘”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首先设计了“读诗词猜蔬菜”的小组游戏,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诗词里的蔬菜科学;其次,小组合作解读、探寻《四时田园杂兴》-诗中的蔬菜科学知识,并从科学角度欣赏诗词;最后,小组以《四时田园杂兴》作画,从而发现诗词里的自然美和科学美。课程整体引导学生从科学的理性角度和诗词文学的感性角度去感受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在分析诗词里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
立足“发现”的思维培养
基于三年级以“我们身边的蔬菜”为主题的“发现 ”课程,科学学科设计了“蔬菜王国思维导图”的拓展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的科学问题,并尝試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培养科学思维和态度,学习与同伴交流、交往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够确保国家核心素养的落地。
课程从“学生知道蔬菜是植物,却对餐桌上的各种蔬菜一无所知”的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分类数蔬菜的游戏化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蔬菜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去观察,运用科学知识尝试对蔬菜进行分类。当学生面对分类标准多元化的问题时,教师再通过提供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带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几十种蔬菜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课程内容看似简单,却有效、有趣。首先,“蔬菜”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学生对蔬菜的观察和发现均出于自发,在经过课堂的学习后,会发掘科学学科的学习无处不在。其次,分类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合作能给有促进学生的交流分享,培养社交能力。最后,教师提供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立足“发现”的诗词科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科学课标强调:“教学中应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为了在小学科学学科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学科在三年级“发现 ”蔬菜课程的实施中,设计了主题为“诗词里的蔬菜科学”的拓展课程。
诗词,是学生接触自然界的一个窗口,但它只是大自然的一面。面对大自然,我们除了可以用感性去体验它产生的艺术作品外,也可以用理性去探究它蕴含的科学知识,即大自然的另一面。只有双面同时被感知和接受时,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诗词的韵味,体会自然科学的魅力。“诗词里的蔬菜科学”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蔬菜王国思维导图”“蔬菜面塑”“制作蔬菜拼盘”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首先设计了“读诗词猜蔬菜”的小组游戏,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诗词里的蔬菜科学;其次,小组合作解读、探寻《四时田园杂兴》-诗中的蔬菜科学知识,并从科学角度欣赏诗词;最后,小组以《四时田园杂兴》作画,从而发现诗词里的自然美和科学美。课程整体引导学生从科学的理性角度和诗词文学的感性角度去感受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让学生在分析诗词里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