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纸板引发的活动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ou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我和孩子们在户外玩“图形找家”的游戏。当我检查孩子们是否都把图形纸板带回来时,涵涵说:“老师,我是这样顶着回来的,可以遮住阳光。”我正有意让孩子们放松一会儿,他的话恰好给了我灵感,便说:“涵涵,请你给大家表演一下。”只见他把圆形纸板像小伞一样顶在头上,用手扶着跑起来。孩子们见状纷纷效仿:有的顶着纸板两臂侧举慢慢走,有的用一只手扶着纸板快走,有的用两只手扶着纸板小跑……这时,我提示了一句:“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顶起纸板呢?”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试了起来:希希用胳膊,旭旭用头,爽爽用脸,叶叶用膝盖,雨雨用脚,欣欣用手心,琦琦用手背,宇宇用屁股……看着孩子们很容易地顶起了纸板,我又说:“你们可以用一根手指顶起纸板吗?”这可把他们难住了,有的孩子用五根、三根手指顶起了纸板,可怎么也不能用一根手指顶起来。琪琪把一根手指弯成拱状顶起了纸板,说:“这也是用一根手指呀!”
  见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大家想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顶起纸板呢?”孩子们有的说用小棍,有的说用积木……于是我建议他们回家找这些材料试一试,看看猜得对不对。我们还一起设计了记录卡,让孩子们记录家里的操作情况。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拿来了自己找到的材料,有露露罐、薯片罐,有酸奶瓶、牙膏盒,也有游戏棒、吸管,等等。首先我请孩子们根据记录结果介绍自己在家里的操作情况,然后建议孩子们自由结合,与同伴互换材料作进一步的操作验证。当孩子们操作得差不多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些材料很容易就能顶起纸板,哪种材料不太容易顶起纸板?”听了我的提问,孩子们有些迷惑,因为他们只是忙于操作,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多说不出来。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再次操作。最后大家发现顶部面积越小的物体越不容易顶起纸板。比如用一根很细的游戏棒不容易顶起纸板,而换成三四根就容易多了……
  在顶纸板的游戏中,我顺应孩子们的需求,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游戏不断深入。孩子们通过操作、比较、验证,发现了看似简单其实很深奥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探索的热情还很高涨。在生活中,他们经常摆弄物品,不时地讨论一番。每当看到这些,我都倍感欣慰,因为我不仅教给了他们知识,更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在生活中发现、探索科学奥秘的窗户。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到翻糖艺术人偶的时候,你有没有产生过怀疑:“这是糖人,还是手办人偶?”因为不了解,所以很难相信。的确,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听到“翻糖”这个词,但却似乎从未真正地了解翻糖是什么。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要从“蛋糕装饰”开始聊起。   由来:“更有型”的蛋糕装饰   蛋糕装饰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而翻糖正是蛋糕装饰的一种。在一开始,人们在蛋糕表面撒上糖粉、浇上奶油来改变蛋糕的风味,与此同时也装饰
“学而优则仕”这一腐朽的封建意识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化的核心,毒害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历朝历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官是人们追求的首要职业愿望。2013年,中国有近700万年轻人参加公务员考试,与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相当。试想,如果美国也给公务员以超国民待遇,把乔布斯和盖茨这样的人才也吸引到了公务员队伍,那现在的世界该是个什么样子?  现在,人们提到“苹果”自然地联想起乔布斯,提起“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