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调动以及知识的吸收是十分重要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摆脱以往机械化的授课模式,将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本篇文章就思想品德课程的讨论式教学法展开讨论,详细讲述了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实践的现状,导致问题的相关原因,以及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的相关策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课程探讨;讨论式教学
在众多课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这与兴趣的缺乏等因素有着较紧密的联系,可见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于这些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有着一定的解决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是十分有帮助的。拥有着较多优点的讨论式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积極效果。
一、讨论式教学法内涵
讨论式教学法,从便面上看即为研究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共同展开有效的讨论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课程的创新改革,讨论式教学法也开始进行自身的创意改革,以至于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法有所不同,改革后的讨论式教学法更加看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掘提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维持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平等关系,根据所讲授的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展开主观的探讨交流,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范围有较大的提升,进而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道路。此类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以创新教学过程为主要的教学重心,注重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参与与交流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氛围不同的类型,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类型。
二、思想品德课程讨论式教学法现状
以教师为中心教授知识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改革后,很多教师难免会在不自觉中沿袭以前的传统教学道路,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将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加上讨论式教学的称呼而已。这样的教学形式的实质并没有得到改善变化,很多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觉得此类方法较难实行从而失去信息回归到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同样也出现了这些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往往已经在人们心中占据牢固位置,因此人们对探讨教学的了解还不够,所以便会出现一些误区以及问题。这样以来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通过不断地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在思想品德课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课堂中讨论的题目选择的不合理,因此便会显得较为枯燥,整体的讨论也很难进行下去;在讨论组的分配不合适,这样不利于组内学生的信息交流与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能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从而导致整个过程出现失控的现象;轻过程重结果是此类教学方法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问题,注重教学讨论的过程才是讨论式教学的根本实质。
三、思想品德课程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原因
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讨论教学法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定有一些导致的原因,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够较好的提高此类教学方法推行的效率。在教育主题方面上,由于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实行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们需要一定的适应尝试的时间,凡事并不是一口气就能够办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适应度以及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在教育评价方面,学生们长期接受应试化的教育方式以至于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采用机械化的上课模式,教育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以结果为主,因此应试教育化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教育的环境以及周边的其他因素也会造成上述问题,一间学校的整体学风较差或是课堂中师生是没能够保持平等探讨的关系都会产生上述问题。
四、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对策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想要较好的实施探讨教学方案便需要做好相关对策来营造一个和谐的交流课堂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一,在选择讨论的题目主题时需要保证其自身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做好相关的探讨准备工作以便于讨论的正常进行。第二,教师在实际上课前应该充分把握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备好相关教案,这样做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第三,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较好的把握,由于学生的兴趣情况常常是课堂效果如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们需要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使用一些新颖能够迎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形式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质量。第四,适当的改善讨论的环境,不断调节教学的气氛,较好的课堂环境能够积极促进学生上课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讨论环境。此外教师们还需要根据课堂实际状况来调节现场讨论的气氛,将其维持在一定良性状态下。
五、总结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了较为有效的改善作用,以往学生大多偏向于机械化的上课形式,在讨论式教学的帮助下,教师们能够通过一些积极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们的主观思考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好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将学生领入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中。此外,讨论式教学方法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差别,因此在实际实行中难免出现问题,此时便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与不断努力,将讨论式教学长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2]董毅、邬旭东.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264
作者简介:
陈建华(1975.09~),女,籍贯:浙江省丽水市,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初中历史与社会、思品等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课程探讨;讨论式教学
在众多课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这与兴趣的缺乏等因素有着较紧密的联系,可见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于这些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有着一定的解决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主动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是十分有帮助的。拥有着较多优点的讨论式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积極效果。
一、讨论式教学法内涵
讨论式教学法,从便面上看即为研究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共同展开有效的讨论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课程的创新改革,讨论式教学法也开始进行自身的创意改革,以至于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法有所不同,改革后的讨论式教学法更加看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掘提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维持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平等关系,根据所讲授的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展开主观的探讨交流,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范围有较大的提升,进而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道路。此类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以创新教学过程为主要的教学重心,注重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参与与交流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氛围不同的类型,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类型。
二、思想品德课程讨论式教学法现状
以教师为中心教授知识是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改革后,很多教师难免会在不自觉中沿袭以前的传统教学道路,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将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加上讨论式教学的称呼而已。这样的教学形式的实质并没有得到改善变化,很多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觉得此类方法较难实行从而失去信息回归到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同样也出现了这些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往往已经在人们心中占据牢固位置,因此人们对探讨教学的了解还不够,所以便会出现一些误区以及问题。这样以来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通过不断地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在思想品德课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课堂中讨论的题目选择的不合理,因此便会显得较为枯燥,整体的讨论也很难进行下去;在讨论组的分配不合适,这样不利于组内学生的信息交流与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能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从而导致整个过程出现失控的现象;轻过程重结果是此类教学方法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问题,注重教学讨论的过程才是讨论式教学的根本实质。
三、思想品德课程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原因
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讨论教学法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定有一些导致的原因,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够较好的提高此类教学方法推行的效率。在教育主题方面上,由于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实行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们需要一定的适应尝试的时间,凡事并不是一口气就能够办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的适应度以及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在教育评价方面,学生们长期接受应试化的教育方式以至于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采用机械化的上课模式,教育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以结果为主,因此应试教育化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教育的环境以及周边的其他因素也会造成上述问题,一间学校的整体学风较差或是课堂中师生是没能够保持平等探讨的关系都会产生上述问题。
四、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对策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想要较好的实施探讨教学方案便需要做好相关对策来营造一个和谐的交流课堂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一,在选择讨论的题目主题时需要保证其自身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做好相关的探讨准备工作以便于讨论的正常进行。第二,教师在实际上课前应该充分把握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备好相关教案,这样做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第三,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较好的把握,由于学生的兴趣情况常常是课堂效果如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们需要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使用一些新颖能够迎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形式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质量。第四,适当的改善讨论的环境,不断调节教学的气氛,较好的课堂环境能够积极促进学生上课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讨论环境。此外教师们还需要根据课堂实际状况来调节现场讨论的气氛,将其维持在一定良性状态下。
五、总结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了较为有效的改善作用,以往学生大多偏向于机械化的上课形式,在讨论式教学的帮助下,教师们能够通过一些积极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们的主观思考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好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将学生领入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中。此外,讨论式教学方法与以往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差别,因此在实际实行中难免出现问题,此时便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与不断努力,将讨论式教学长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2]董毅、邬旭东.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264
作者简介:
陈建华(1975.09~),女,籍贯:浙江省丽水市,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学高级,主要研究方向:初中历史与社会、思品等学科课堂教学改革。